第10章 完美回答试题
刘天想了想,然后在纸上写了起来。
说起来,也不过是抓住了乾隆的心而已。
他喜欢出风头,以“老有所养”自居,这些流民倒也不算太过严重,在他的国家,哪有什么难民,只是小病而已。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皇帝也越发的深居简出,只知道报喜不报忧。
所以,这份策论,自然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
说到底,他还是想要讨好乾隆,而不是那些阅卷的官员,所以最重要的是,他要做的,就是按照乾隆的想法,来回答他的问题。
刘天把圣旨里的话,都记在了心里。
这道诏书中,提到康熙的次数,不下三次。
乾隆最敬重的人,就是康熙了。
而这一切,都要从康熙说起。
一瞬间,刘天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事实上,刘天最佩服的,就是康熙了。
有了上辈子的记忆,加上和珅的培养,刘天很快就拿出了一份稿子来,这种稿子不求华丽,但求切中要害。
首先,从康熙51年开始,康熙就打出了一手大牌:“永不加赋”。大概意思是,清王朝收税的标准,是按照康熙五十一年的规定,不论人口如何增长,都不允许征税。
有了开头,刘天就把自己的仁德之道,以及皇帝陛下的英明,全部都写了出来。
就算有难民,也只是小病一场。
只要用教化的手段,就能解决。
这样一来,民心相通,天下安定。
大清的鼎盛时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但是,刘天却并不相信。
刘天一边写,一边在心里暗骂,如果大清还在,那就真的是天理难容了。
事实上,不加赋税的做法,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清代人口越来越多,行政费用越来越高的原因,乾隆为了让自己的国库变得更加富有,所以才会想方设法地提高赋税。
公然提高正项税显然与“祖训”相悖,不过方法多得是,增设新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种稀奇古怪的税收制度应运而生。
其中有一种叫做“浮收”的东西,就是在征收、储存、运输、保管等过程中,都要发生的一种费用,按照清朝的规定,这一部分的开支,要算到皇家的粮食之中,一般人缴纳一石皇帝的粮食,也就是八斗左右,这就意味着,国家的赋税,一下子就多了两成。这已经是很小的数字了,清朝晚期,许多地方的赋税,都要比正税高得多。
除浮收和火耗外,清代还相继开征了各种名目繁多的赋税,如厘金、矿税等。
总体来说,“永不加赋”虽然让人震惊,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让大清皇帝获得了巨大的关注,但民众的负担却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沉重,爆发起义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乾隆末年开始,清王朝便陷入了农民起义的高峰期,白莲、天理教、太平军、捻军,这些起义一个接一个,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古代的记录。
一气呵成!
刘天心里有很多话想说,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按照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将大清王朝推翻,然后再立一套新的政体,甚至是帝制,但是,乾隆未必会听他的,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十有八九,他会将他送到午门,甚至是菜市口,将他砍成两半。
他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在大清朝做个官,至少也得是个县令,等着系统给他发奖金。
说实话,这个系统看起来并不是很厉害,按照系统的说法,它是可以升级的,不过,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必须要升级,谁知道要多久才能把它升到满级?
刘天做完,就把卷子交了上去。
负责批改试卷的杨希,不由地将目光投向了刘天。
知道刘天是和珅的手下,而和珅又是个马屁精,所以,他才会如此的瞧不起。
“好字!”
杨希愣了一下,看到刘天写的那几个字,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继续往下看!
杨希心中不由一惊。
刘天还真是一针见血,一上来就是一顿马屁,从康熙时代开始,就是一顿马屁,什么都有。
刘天洒洒洒的写了一万多字。
刘天在和珅的帮助下,在现代的社交平台上锻炼出来的经验,让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流民只是小病,大清必然会迎来新的盛世。
刘天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将这些难民聚集在一起,一方面接受官府的教育,另一方面则是提供充足的种子,供他们开荒。
这样一来,既能增加税收,又能解决难民的问题。
……
杨希必须要承认,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更关键的是,杨希非常喜欢刘天所说的“教育人”。
杨希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刘天的身上:“很不错!”
刘天笑而不语,大清朝虽然重视农业,限制商业,但是刘天也知道,让难民们去开荒,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乾隆末年,土地兼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想要开垦荒地,谈何容易?你有没有开发的土地?
没有了产业,再多的土地,也就成了笑话。
雍正帝推行均田制,不但没有减轻赋税,反而使赋税大幅度提高,但雍正皇帝却以铁腕手段,将人头税改为田亩税,使豪绅们没有时间隐藏自己的土地,从而扩大了赋税的基数,减少了不公平,减轻了社会矛盾。
然而,“摊丁入亩”后,豪强、地主从“瞒报”改为“瞒报”。到了清朝,田地面积一直没有超过明朝的鼎盛时期,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
就算是雍正,也没有这个权力,让那些豪族、八旗子弟,把他们抢来的土地和人口,全部吐出去。摊丁到亩不过是一种奇袭手段,使八旗子弟、豪绅们没有时间造假,只好负担一部分佃户的税赋。佃农们的负担还是很重的,因为他们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
如今,已经没有了可以开垦的荒地。
但是,用这一段话来忽悠一下当朝的人,却是绰绰有余了,乾隆是个高高在上的人,朝廷里的大臣们,也都是高高在上的,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