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翻山越岭分你田
“师长,这是咱们抄没的铜版。”刑名司掌司高天章给李弘递上来一块铜质印版,李弘拿到手里细细观摩。
版面上写着伍仟文的字样。
宝钞最大面额是一千文,那这五千文铜钞明显是假的。
高天章说道:“这块铜钞版的绝大部分都是真的,所以它印刷出来的宝钞,花纹样式、尺寸大小,甚至连模糊的样子都跟真的一样。这是一块大明宝钞二十文的报废铜钞版,也不知道是那年流出来的,印钞者挖出其中独特样式部分,再填入新的内容,重新浇筑在上面,就成了一块新面额的铜钞版。咱们大同军刚刚攻陷府城时这群人还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局面稍稍稳定了,就又开始印制了。”
“只可惜这次咱们突击没抓到人,只抄到几块印版。”
李弘笑笑,说道:“没事,他们胆敢在总兵府眼皮子底下印假钞,歇息一段时间肯定会死灰复燃,咱们只要耐心等待假钞重新出现在市面上就好。只是要注意提醒各家商铺和各县居民,让他们小心提防。”
高天章继续说道:“不继续查探印钞者是谁吗?”
“当然要查”李弘把铜版扔到一边,踱步到高天章面前继续说道,“咱们不仅要查,还要连根拔起,你这次贸然行动算是打草惊蛇,日后没有足够的把握不可如此行事。”
高天章低着头答道:“是!”
等高天章离开总兵府,李弘又回到座位上拿起那块铜版仔细端详,看着上面的字样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实际上,大明宝钞上面的纹样十分复杂,而且宝钞一共有四种形制,每种形制上的印章都不相同,分别是洪武八年中书省发行的“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形制、洪武十三年户部监造的形制、洪武末年户部发行的十文到五十文形制以及建文四年发布的形制,此种除纹样和洪武十三年的有所区别外其他没什么变化。永乐以后的宝钞用的是洪武年间的旧版。
朱元璋是真的拿宝钞当聚宝盆了,一缺钱就印钞。不但用来发放官吏工匠的工资,还用作将领士兵的赏赐,还特么一赏赐就是几千万上亿。
大明宝钞发行第二年,朱元璋就用来一次性赏赐北平御及听征官军钞五千万八千七百余锭,一锭就是五贯,也就是两亿五千万贯以上。
但是回收呢?每年仅有商税十五万贯,后来宝钞贬值的太厉害,再用宝钞收税,朝廷就亏了,所以老朱又禁止用宝钞缴税。只有少数皇帝开心的时候,才会开恩允许使用宝钞结税。
民间因此还产生了一种金融交易行业,就是平时低价收购宝钞,就等皇帝开心的时候拿去缴税,可以抵扣很多。
李弘这回遇到的这批假钞贩子贼得很,他们先搞到洪武三十二年的小额宝钞铜版,再挖掉正中的如十文、二十文字样,再重新填上五贯、十贯的字样以盈利。
按理说这些铜版虽然来路不正但是货真价实,印出来的宝钞是实打实的真钱,但是在著名经济学家大明洪武皇帝的一通操作之下,大明宝钞贬值的速度奇快,洪武八年,一贯宝钞可换一千文,永乐五年,一贯宝钞只能换十二文,到了正统年间一贯的宝钞只值两文钱了。
假钞贩子印五十文以下的宝钞恐怕连油墨钱都赚不回来。
反正洪武年间已经距离崇祯年间二百余年了,谁还记得洪武年是否印过伍千文的宝钞,而这款作废的小额铜钞版,本身就已经用了很久,字迹模糊,印刷出来反而有种年代久远的感觉。
放下铜版,李弘问身边秘书:“刘掌院那里战况如何了?”
秘书答道:“上次送军报回来还在前日,仍在定军山里停留不前。”
“还在山里窝着?”李弘有些惊讶,这不像是刘不讷的作风啊!
秘书安慰道:“等下次军报回来说不定就是得胜了”
“但愿吧”李弘起身,“走,跟我一起去看看春种秧苗的情况,开年都快四个月了还不下雨,真是急人!”
秘书忙跟上李弘的脚步,边走边说道:“农会和劳动队已经在抓紧开挖新的堰塘了……”
另一边,刘不讷已经在定军山里停军多日。
他的作战风格的确有些许变化。
以前刘不讷只是黄家村的一个苦逼佃户,跟着李弘造了反之后才开始做领导者,而且是军队的领导者。
过去他是个光棍,泼皮一样的人物,因为老爹老娘都死了,每天只需要管好自己吃没吃饱就行。
但做了连长之后他一下子就要管理几十上百个人,若非当时还是营长的李弘那套练兵的法子,他每天得被这上百人折腾死。
人一多就会产生矛盾,管理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来营长带他们打下了县城,做了团长,刘不讷自己成了营长,这回要管几百人,而且面对的是巡抚这样的大官过来攻打。
当连长的时候他有疑问就可以去找营长,现在他就是营长,手底下几百号人都等着自己拿主意。
而且因为拿下县城的过程太过容易,刘不讷反而觉得打仗这事跟械斗也没什么两样,不过就是参与的人多点而已。
过去做佃户的时候他也参加过几次械斗,由此械斗双方人数比李弘攻打县城时还要多,当时还打死打伤了不少人。
但真到了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乡和战友被巡抚老爷的兵杀死,或者负伤在地上痛苦呻吟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干的不是村头械斗这种事,而是要学会毫不留情地杀死眼前的敌人,给地上的伤兵补上一刀,以保护自己身后的士兵不会被砍死。
见识战场的惨烈,才会明白人被刀砍一下都是要死的,才会在战场上你不杀我,我就会杀,才会知道所谓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
好在那时做决策的一直是李弘,他只要照着做就是了。
现在他做了兵事院掌院,再不用提刀上阵砍人,而且有了自己的参谋和下属去替自己处理杂事。
此时他做的是要带兵翻山越岭去攻打宁羌州,大山阻隔不可能再像打洋县那样靠水路和总兵府远程交流。
出发前,李弘只交代给他一句话:“以最小的代价,尽快拿下宁羌!”
此刻刘不讷在身份上作为一名能称得上将军的人物,他要和过去泼皮一样的自己说再见,变得冷静无情、心如铁石。
“报告掌院,打探清楚了,宁羌州城内有游击将军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战马八十余匹,守军约三百人,另有五百人的乡勇团练。”
“另外,阳平关尚有千总、把总各一员,骑兵六十余名,步军二百余。”
“嗯,知道了,下去歇着吧。”
要从金牛道入蜀,必须经过宁羌地界,经过阳平关,此次刘不讷的最终目的就是彻底拿下宁羌州和阳平关,保证入蜀通道安全。
因为定军山的阻隔,所以即便沔县和宁羌离得很近,李弘也一直没敢派兵攻打这里。
如今大半个汉中都握在手里了,不仅是李弘,刘不讷对拿下宁羌也是自信满满。
但此处不比得沿着汉水从上游进攻下有,此处地势险要,宁羌和阳平关又互为犄角,刘不讷正在想办法如何一举拿下两地。
分兵是不可能的,总共才两千人,他现在带的人越多反而越谨慎,完全不像之前带着一个营就敢深入褒城县搅得当地知县不敢出门的样子。
而且可能是因为大同社在北边组织农会分田让本地的士绅吓破了胆,这些地主们异常团结,一旦分兵可能被逐个击破的会是自己。
宁羌知州周应泰号召各家士绅捐钱办团练,这些士绅说捐钱就捐钱,还主动给佃户降租子,生怕李弘的兵杀过来的时候这些佃户闹起来把人都杀了。
营帐里。
一名参谋对刘不讷建议道:“掌院,咱们可以行三国故事,假装要绕远路,引诱阳平关的守军出来攻打咱们,然后咱们趁机夺关,等拿下阳平关咱们再攻城!”
过去他在戏文里听过老黄忠在定军山阵斩夏侯渊的故事,现在他也带着两千人的部队进了定军山,日后说不得也会成为戏文里的人物。
但刘不讷否决道:“不行,咱们只有两千人,要是那知州坚壁清野,怎么强攻?”
另一名参谋说道:“阳平关守军不多,咱们可以分一个营去盯着那边的动静,然后想办法偷城。”
刘不讷也摆摆手,看着地图叉腰说道:“没听刚刚探子带回来的消息吗?阳平关有六十多骑兵,即便这些骑兵都是老马病马,也不是一个营的兵力能挡得住的。”
“那咱们求援?”一名参谋手指着地图上阳平关的位置说道,“咱们把杨连长请过来,看看到底哪边的骑兵厉害!”
刘不讷摇头道:“杨连长的兵不是这样用的。”
“那咱们怎么办?”一众营级干部和参谋都面面相觑,他们大多也都是泥腿子出身,之前打仗都太顺了,用不着太多精深的计谋,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刚刚能引用三国演义张飞打张郃的例子已经算是文化人了。
一名随军宣传干事说道:“掌院,咱们虽然不能分兵同时攻打两地,但两地官军和团勇也不敢轻易来打我们,咱们能否徐徐前进,沿途组织农会分田?”
刘不讷收回停留在地图上的目光,看向那名宣传干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宣传干事答道:“回掌院,我叫王大士。”
刘不讷手指着王大士说道:“说说你的想法。”
王大士缓缓道:“掌院担心官兵坚壁清野,那咱们就把坚壁之外的田产都分下去,把地主们都逼到城里去,城里人一多自然就容易生乱子,等他们内部乱起来就不攻自破了。另外,咱们把军队集中在一块,就不用担心阳平关和宁羌州两面夹击了。”
“很好”刘不讷拍手道,“你这个计策很好,你现在就去把随军的宣传干事和指导员都组织起来,你们先去各地组织建立农会,我派一个连队保护你们,遇到小股官军就打,遇到大规模的就跑。”
“是!”王大士领命退下。
很快,刘不讷便引兵走出定军山。
周应泰倒是个想做事的好官,他在李弘只占了四个县的时候就积极备战,他相信总有一天反贼会打过来的。
即使李贼不来,其他反贼也会来,汉中府暴动造反的反贼又不是只有李弘一家。
但等他摸清楚自己手下武备情况之后,周应泰被搞得毫无脾气,独自在衙门后堂沉默了很久。
虽然州里定额有八十多名骑兵,但是骑兵部队里边只有十几匹老得不行的马,连能不能载人都是个问题,只能虚张声势给贼寇看,自己的确还是有骑兵部队的。
城里倒是还有两门火炮,但都是锈迹斑斑的老物件,也不知道是哪年的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火铳也有,而且足足两百多支,但是全特么是洪武永乐年间的三眼铳,新式鸟铳一支都没有。而且府库里的火药都是块状的,用铁榔头砸都纹丝不动,只能抓紧让人把结块的火药磨成粉。
到临阵时,这些三眼铳能开火都算是太祖爷保佑了。
好在本地士绅还算给力,听说北边的李贼所作所为之后,不等知州老爷发榜文募兵,自己就捐了不少钱粮出来,还组织了上千人人的良家子乡勇。
他们不敢招募佃户打仗,害怕这群佃户临阵倒戈。
毕竟降租子哪有分田给人的诱惑大啊!
等到李弘彻底占领九个县的地盘之后,周应泰火速将城中钱粮和乡勇给跟守卫阳平关的千总许占魁分去一半。
不然若是阳平关失守,那宁羌州就直接暴露在反贼刀兵之下了!
按理说,周应泰给许占魁分去几百乡勇,阳平关的守卫力量应该已经达到上千人规模,不应是刘不讷探查到的只有三百人左右。
实际上,刘不讷的军事情报也没有错,周应泰给许占魁分钱分兵之后,许占魁便麻溜地放那些乡勇回家去了,独占了周应泰送过来的钱粮。
本来,在周应泰的安排之下,阳平关和宁羌州两边都有上千人的部队,虽然大多还只是训练时间尚短的乡勇,但是只要全部力量用于守城,那抵挡刘不讷翻山越岭过来的疲兵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直到刘不讷开始组织宁羌乡下分田,周应泰都还不知道许占魁已经把乡勇给赶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