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9章 东扩

鞑子破关的消息是汪梦锡以军报的形式紧急从西安传回来的,中途不知道跑断了多少双传信的腿,侦察兵在收到消息之后紧急送到李弘眼前。

“拿来我看!”

汪梦锡因为离杨鹤最近的信息源也只有那个还乡会的李英,所以传回来的消息里只有鞑子破关的既定事实,以及崇祯着急各地军队进京勤王的诏令。

李弘看完军报下令道:“通知全体营以上干部和两院六司的一二把手,两个时辰后总兵府开会!”

“是!”李弘的随行秘书和警卫员立即领命小跑着离开。

杨戌冷笑道:“鞑子的凶残我见识过,大明的京营绝对是抵挡不住才让各地军队进京,陕西的勤王军一开拔那些被招抚的流贼一定会重新造反,北边要更乱了。”

李弘也说道:“计划要提前了,咱们得尽快拿下整个汉中,关中就让他乱吧,咱们拿下汉中之后不能北上了,得南下。”

杨戌说道:“那我的骑兵岂不是没有用武之地?”

李弘没好气捶了他一拳,说道:“有你发挥的时候”

他这时候也终于想起来崇祯二年会发生什么大事。

鞑子破关,黄台吉围北京城而不克,袁崇焕被凌迟。

而且之前买不到蒙古马的事情也连起来了,因为蓟北东蒙古各部已经倒向了后金,黄台吉在久攻关宁防线不下之后在蒙古人的引导下来了个大迂回,直接绕过山海关攻破大安口入关。

而之所以蒙古人会倒向后金,这锅还得崇祯小孩儿自己背。

蓟北的东蒙古各部以大明的盟友和附属的形式,存在于大明蓟密永防线的北方,成为大明边防的一道天然凭障。

但是,在天启七年至崇祯元年这一段时间,由于大明的不作为,后金对蒙古连续用兵,导致形势发生了变化。

林丹汗征伐喀喇沁,喀喇沁蒙古各部开始和后金结盟以求自保。

而在崇祯看来,喀喇沁蒙古各部同后金勾搭,而后金又和大明作对,那你喀喇沁蒙古各部不就是和大明作对?

于是崇祯便停掉了对喀喇沁蒙古各部的抚赏。

另外,不久前袁崇焕上疏请求在宁远安置喀喇沁各部,获得许可后,在高台堡与蒙古各部互市,其中主要是束不的部。

然而,喀喇沁蒙古各部在与大明互市的过程中,与后金也有一定程度的贸易往来,并且被大明大臣举报到明廷。朱由检下令要求袁崇焕、喻安性严加管束。

袁崇焕随后上疏,陈述了喀喇沁与后金私通的情形,并陈述了利害关系,也即如果不及时笼络,蒙古各部有可能会导奴入寇。同时请求加大抚赏力度,力争喀喇沁蒙古各部为朝廷所用,最低限度保持中立。

但崇祯的回复是,必须是归降大明的部落,才允许计口换粮:“其招来属夷,其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少,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及夹带禁品。”

喀喇沁只是与后金结盟对付林丹汗,而非对付大明,眼下又正值大荒之年,崇祯停止抚赏和关闭马市的举措几乎等同于对喀喇沁部宣战,直接把东部蒙古人也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在崇祯看来,既然东蒙古各部想依靠大明度过饥荒,那么就应该归降大明。如果不肯归降,说明不是很困难,那么大明也没有必要提供帮助。

站在东蒙古各部的立场,他们只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同大明联盟,他们除了和大明结盟可以选择在大明、后金之间中立,也可以选择攻掠大明,一切取决于哪项选择利益最大化。

面对长城以南现成的粮食和茶叶,怎么选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一切和李弘关系不大,正如杨戌所说,眼下大明朝廷遭逢的大难真正对李弘的战略有影响的还是各地守军进京勤王,陕北兵力空虚,农民军起义的火势肯定会很快燃起。

杨鹤手里没钱没粮只能软趴趴地对农民起义军施行招抚政策,但起义军名义上接受了招抚却拿不到实际的好处,仍然处在吃不饱饭的境遇下,返乡路上居然还会以官军的名义劫掠百姓。

官军也不是不能打,起义军也少有能正面对抗官军的,但是官军领不到饷,杨鹤也只能依靠洪承畴这种手里有私军的将领。

现在各地官军还要进京勤王,陕北的干旱又没有缓解的势头,本就不高的粮食生产水平没有恢复,吃不饱的起义军势必降而复叛。

陕北又要乱成一锅粥,杨鹤肯定会又陷入到流贼四起的汪洋大海中去。

既然如此,那北边的防务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李弘终于有空能腾出手来取整个汉中。

至于流贼可能流窜至汉中境内,李弘一点都不带怕的。

打洪承畴的精锐家丁部队打不过,打你几撮流贼还不是易如反掌?

会上,李弘宣读了汪梦锡传回来的军报,众人立即各自发言讨论起来。

这段时间李弘治下的四个县分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许多在分田一线工作的干部已经得闲,正等着转为政务官,但是李弘一直都没有安排他们,很多人都意识到接下来可能要扩张,就等着投入到新地盘的工作中去。

至于大明皇帝被鞑子围城,跟他们有啥关系?

等众人稍微安静下来,李弘说道:“眼下是十月,天寒,咱们的将士必须速战速决,要跟时间赛跑,争取在雪落下来之前向东把城固、西乡和洋县三个县拿下来,汉阴和紫阳县咱们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先把这两个县乡下的田分了,县城先让知县多坐几天。”

财务司掌司吴志满也提出了担忧:“师长,眼下咱们的粮食倒是够吃的,可汉中府其他州县的地主都被别的反贼抢过一遍了,咱们也不知道那些地区县库的存粮情况,恐怕打下来之后钱粮仍然是最大的问题。”

此人是地主家奴出身,被李弘强令释放之后直接义无反顾地投入了造反队伍。

刘不讷作为兵事院的掌院不屑道:“他们那些反贼又不可能马上把粮食吃完,而且我听说很多地方也分田了,大不了我带兵把剩下的地主都杀了粮食充公就是!”

新婚的程小楼反对道:“不可,咱们的政策就是只分田地不强取浮财,对愿意投诚且无过分恶行的地主咱们可以劝他们捐粮食,但是不能直接抢。若是坏了规矩,咱们的兵和那些匪兵有什么区别?”

程小楼执掌宣传司,宣传司的职责不仅是要向百姓宣传大同社的理论和政策,还要负责对内的思想教育工作。

近些时日,邻县的贼兵偶尔会和大同社领导下的农会起摩擦,跟大同社领导下的士卒比起来,这些贼兵完全可以说是没有军纪。

刘不讷做事胆子大且不拘一格,缺点是容易对手下人太过放纵,身上多少有些江湖气。

为了平衡他的这些江湖气,李弘可是没少从宣传司抽人派到各连队做指导员。

程小楼深知人性的恶,他担心过度放纵会让大同社士卒的军纪败坏,此时坚决反对刘不讷的想法。

在他看来,除了一开始的暴动,面对不听话的地主还是要采取百姓公审的方式,之后还得交给刑名司再过一遍才能结案,不能直接由军队行使司法权。

“那我们就只管打仗,你们能保证钱粮充足就行。”刘不讷也不争什么,在他接手兵事院时李弘早就告诫他军队不可以插手政事,刚刚也只是气话。

李弘说道:“此次出征钱粮管够,政务司和宣传司行动起来,吏选司也尽快挑选能力合格的干部预备队出来,咱们要趁这次机会拿下整个汉中!”

众人闻言如打了鸡血一般开始行动。

很快,由刘不讷挂帅,严正和何东的两个团被放出去攻城略地。

实际情况比李弘想象的要顺利,那些打着李弘旗号分田的反贼一听说大同社杀将过来非常麻溜地便投了降。

而周边几个县的知县虽然都装模做样地募兵守城,但是这些仓促之间募来的兵丁连本县的反贼都打不过,又怎能抵抗得住李弘的军队?

甚至往往是大同士卒占领一面城墙之后,剩下的守城官兵便直接弃城而逃,不到半月的功夫刘不讷就拿下了城固县和洋县。

县衙的守卫力量有时候还不如一些大地主的家奴。

西乡县稍远,而且要走陆路,所以拿下得也稍晚些。

本来守城的士卒一开始还严阵以待等待贼军来攻,却不想城固和洋县两县都已经被贼军拿下的消息已经传到此,坐等右等贼军就是不来。

其实大同士卒已经抵达了西乡县城西的荞麦山,因为在山中遭遇土匪所以耽搁了些时日。

负责带队的是严正,他击溃土匪之后直接停军在荞麦山,然后就地安排随军的文职在当地组织建立农会分田,完全没有攻城的意思。

等到守城的士卒渐渐放松警惕以为反贼暂时不来打西乡县之后,严正又让军中出身好形象气质佳的指导员扮作富商,挑选精锐士卒扮作家奴一起潜入城内,本想作为内应打里应外合之仗,却没想到这一行二十几个人就能砍翻守城的士卒占领一面城墙。

等严正带着大部队杀到县城,城门已经被这二十多人控制住,带队的指导员满脸遗憾地向严正说道:“团长,你应该多派几个人的,咱们不到一个排的兵力就打赢了这场仗,不过还有许多顽固分子要抵抗,咱们只有二十多人,不敢轻举妄动。县官都跑了,县衙里的户房都被他们给烧了,人手不够来不及灭火,本县的田赋册子没保住。”

严正闻言大怒:“他妈了个巴子的,谁放的火?”

很快,一名吏员便被提溜过来。

那吏员见到严正不断磕头求饶,因为害怕口齿都不是很清楚。

严正很是嫌弃,这模样一看就不是主使。

他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在之前李弘快速扩张占领四个县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过许多类似的事情。

地主为了逃税,有数不清的花样,主要就是有投献、诡寄和飞洒。

大明举人以上功名有税收豁免,投献一般是小自耕农把田产献给举人老爷,给举人老爷交一笔比较低的佃租,自己交的粮食少了,举人老爷的地产多了,双赢。

这是投献。

诡寄是投献的延申,大地主和举人老爷达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地主把土地寄于举人户下以逃避赋税,地主少交或者不用交赋税,还能获得举人的友谊,也是双赢。

最后便是将摊派到自家的田赋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称之为飞洒。

这种手段极其恶心,地主招募佃户耕种自家田产,但是在官府的赋税册子上却写着其他人的名字,到了交税的时候地主一斗粮食都不用出,赋税压力全部转嫁到没有能力交税的小自耕农和佃户头上。

因为这种手段需要勾结官府,若是地主家没点手段或者背景还只能用投献、诡寄这种低级手段。

赋税册子上白纸黑字写的是你家的地,衙门里都是收了大地主钱的人,甚至直接就是大地主的家人来衙门里当吏员,打官司也打不赢。

甚至许多小地主都会白白吃飞洒闷亏。

每当大同士卒攻下一座县城,第一件事就是去县衙保住各种文书,之后再慢慢清理各种诡寄、投献、飞洒等避税手段。

也正因如此,在李弘征服南郑、褒城、凤县三地时受到了很多小地主的支持。

这名被抓的吏员一看就是被推出来顶缸的,严正也懒得处理他,立即下令道:“好好审问,问清楚他是哪家的,或者是收了哪家的钱去干这事的,问不清楚就送去公审,乡亲们心里有笔明白账。”

几个士卒得令立即架起吏员下去,吏员一听说要被公审,嘴里大喊着:“我说,我说,是城东郑老爷给了我一百两银子让我放火的,我只是收钱办事啊军爷,军爷饶命,军爷饶命!”

严正立刻下令:“好好审问,看还有没有其他地主参与!一营的,派一个连去把这个郑老爷家全部控制住,敢反抗的直接杀,出了问题我来担责!”

要不是查不出个责任人来,那他严正可就要背处分了。

敢飞洒的肯定不止这一户,但是这户胆敢买通吏员火烧田赋册子,飞洒的田产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了,现在罪证都没了,只剩下个人证,若是不能交代出更多,只能委屈这个郑家把所有飞洒的责任给担下来了!

(报一丝,这几天都比较晚,明天尽量早一点,在争取存稿子早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