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少爷与书童
到了县衙,杨算很顺利地办好了交接。
李镜典的花押太过简单,杨算练习了几天已经能写得一模一样,再加上那些土匪除了钱财女人以外不认识的东西都没带走,能证明身份的的都在车上,到了沔县县衙居然真的没人怀疑杨算这个新县令的身份。
杨算新请的下人一路上都没搞清楚东家三人的关系,只知道李弘和杨算常在一起讨论事情,而杨戌就在一旁服侍杨算。
所以在他们眼里,李弘和杨算大概是夫子或是师生关系,杨戌是奴才。
到了衙门里,吏员和此间的下人们也都把李弘当成了杨算儿子,十分殷勤。
杨戌因为那一头短发,众人也都当他是奴仆,反倒遭了冷落。
“那个谁,茶房在东边,去给少爷沏壶茶。”一个吏员指使杨戌道。
李弘听到都笑了,道:“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众吏一脸茫然地摇头。
“他是李大人的儿子。”
一名吏员说道:“公子莫要说笑了,小堂尊哪里会是这种头发。”
李弘信口道:“少爷前些日子爬树失了足,头发挂在树枝上下不来,不得已剪了头发,所以才这么短。”
众人惊骇莫名,刚刚那位发号施令的吏员腿都软了。
吏员们一拥而上,又拱卫着杨戌到后堂去休息。
那个腿软的不知从哪里又来了力气,跑到茶房沏茶去了。
这时又有机灵的下人问李弘:“那这位小少爷是?”
终于有人不再围着自己,李弘顿感轻松,不想又惹来一群,于是胡诌道:“我是少爷的伴读书童。”
众人还是好脸色,但是兴致已经缺缺。
一个书童而已,虽然和小少爷关系亲近,但是不如直接巴结小少爷来得直接有效。
另一边,已经有人计划着带杨戌去哪里吃些好吃的玩些好玩的。
翌日,杨算正式开始处理公务。
县令缺官这段时间,沔县衙门里大小事务都由县丞刘爱之做主,主簿陶文秀做副手。
现在杨算带着任命书和到了,自然是杨算拍板一应大小事务,刘爱之为副,陶文秀回到自己原本的工作岗位上去。
“堂尊,这是这段时间以来的积案,请过目。”刘爱之捧上来一捆捆卷宗放在案上。
杨算摆摆手,道:“先不办案子,我来问你,今岁的秋粮收得如何?黄册和鱼鳞册副本何在?”
黄册就是户口登记册子,是收人头税的基础,鱼鳞册是土地登记册子,收土地税的基础。
每十年编制一次,造好了送到南京玄武湖黄册库里保存。
新任县令一上来就要查看土地和户口,这让刘爱之有点苦手。
倒不是他工作不负责任,今年的秋粮和辽饷都已经收完了,老百姓虽然有些怨念,但是朝廷的任务是完成了的。
但是黄册和鱼鳞册这两样玩意他是真的拿不出来。
上次编制还是在天启三年,正本早就送到南京黄册库里去了,备份真不知道扔哪儿了。
总不能拿旧的备份出来吧?
虽然是新的旧的其实没什么两样。
这两本册子十年更新一次,可太祖爷第一次统计编订的时候拢共花了十二年!
永乐、宣德朝还好说,到了万历这位大爷发懒的时候,县官还哪儿有能力造黄册?
于是现实情况就是,这次抄上次的,下次抄这次的。
有变动的部分怎么办?
编呗!
而且,黄册少造点收税的工作压力就少点,油水也就可以多捞点。
再说了,哪次不是直接抄上一次编的,谁还去真的丈量土地清查人口?
刘爱之吞吞吐吐地说道:“堂尊,属下…不记得册子备份放哪儿了。”
杨算气笑了,问道:“我来之前,你主政沔县多久?”
刘爱之答道:“六个月又十七天。”
“你倒是记得清楚。”
“责任重大,属下不敢怠慢呐。”刘爱之陪着笑说道。
“这么说今年的赋税你是收齐了的?”
“那是自然。”刘爱之满脸骄傲。
上一任县令在的时候,可是一回都没收齐过。
今年地里旱得厉害,收税任务却圆满完成,可惜了吏部没让自己升一级。
杨算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道:“那劳烦刘县丞带我去看看粮库。”
刘爱之赶紧唤来两个吏员开路,引着杨算出去。
等杨算看完了粮库确认入库的都是今年的新粮,才满意地打道回府。
路上,刘爱之对一个老吏说道:“这新来的堂尊不好对付啊,一来第一件事不是结交本地土豪士绅,也不是吃喝玩乐,居然是要看黄册。”
老吏安慰道:“大人莫慌,堂尊看来是想做事情,那我们就陪着他做事情,等他的三把火烧完了,咱们也就轻松了。”
刘爱之叹了口气:“但愿吧。”
他总觉得堂尊和前任不太一样,但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一样。
杨算做了多年幕僚,对手下人心里在想什么当然十分清楚,上班第一天只是试探一下,看看手下这些县丞主簿和吏员们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对付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手段。
另一边,杨戌可遭老罪了。
一群人整天围着他打转,不停问他要不要去这里那里玩玩,最可气的是李弘也在一旁帮腔。
应付了一整天,终于把所有人都打发走,杨戌没好气地对李弘说道:“你要是喜欢,你去陪他们玩。”
“那怎么行?我只是一个伴读书童而已,你才是大少爷。”李弘调笑道。
“换你当得了,正好你也确实姓李。”
杨戌为了假扮这个李公子,名字都临时改成了李旭。
李弘不置可否地笑笑,忽然想起一整天都没见到师爷,问道:“章师爷呢?我一天没看见他了。”
“一直和老爹待在一起。”
三人还是有点担心师爷会把事情捅出来,毕竟这小子有逃跑的前科。
如果不是师爷对李镜典的事迹了解得比较清楚,在杨算决定要冒官上任的时候章师爷就已经死了。
不过眼下也差不多,一旦师爷出问题,先干掉他再说,干不掉随时准备逃跑。
好在三人都没有把真名姓告诉师爷,可怜章师爷到现在都只知道李弘姓李。
李弘有些担心,跑到衙门前厅去看了看,发现杨算已经回来,和汤师爷刘县丞在一起商讨着什么,看样子还很投机,终于放下心来。
回到后堂,李弘找了些书来看。
《大明律》、《大诰》、四书五经,李弘现在急需学习这些东西。
书童嘛,自然是要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