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家庭方案:0~3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家庭观察帮助我们独立自信地了解孩子

观察记录女儿发展变化的三年中,我还深入多个家庭进行跟踪观察。我深深地意识到,当代父母如此好学,却又迷失在纷繁复杂、不成系统的育儿信息中,到头来竟没有精力关注育儿的当下,回归最简单的育儿哲学:观察。

很多朋友给我冠以“专家”的名号,时不时抛来一堆育儿问题让我解答。在很多父母眼里,似乎一两句话就能解决所有的教养难题。

人是何其复杂的生物,婴幼儿的复杂程度尤甚,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真正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只能努力去解读。世上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孩子,同一种教养方式应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即便是“阅儿无数”的教育专家,也比不上你日积月累的观察、陪伴所能达到的对孩子的了解程度。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每个家庭都千差万别,不少专家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武断地得出结论,而家长们往往会盲目跟随。

于是每当有人向我抛来育儿难题时,即使我第一时间会生出很多主观的分析和判断,也要尽量咽回肚里,反问他:“你觉得为什么呢?你觉得怎么办好呢?”随着观察和思考的积累,我发现很多父母总能自己找到解决方法。这两句反问推动父母开始主动探索育儿之路,推动父母自己去观察、分析和改进,效果要比所谓的“专家建议”好得多。

教育观察

有一次,在社群里同时有三位妈妈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家孩子打人怎么办?”

“打人”这个行为背后可能有一百种解释,但是只有在我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成长细节、家庭背景以及打人的前因后果之后,才有可能找到最接近真相的原因,即使找不到原因,也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

我翻阅了这三位妈妈近期在社群发布的各种分享和问题,尤其是她们的家庭观察手记,才猜想到:其中一个孩子可能是由于刚刚入托,在模仿班里其他孩子的行为,这种情况要淡化处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一个孩子是通过拍打来跟人打招呼,是语言能力跟不上社交发展程度造成的,这种情况则要给他示范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与人互动;最后一个孩子则是处在“自我认可期”,不高兴了就打人,这种情况就要明确划定界限,引导孩子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发泄情绪。

而这一切也只是我的猜想,真正能够帮助父母的,也只有他们自己了。

我们需要最基本的科学育儿理念,而这些内容并不需要父母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很多父母舍本逐末,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却依然一头雾水,纠结在那些旁枝末节之中,错过了太多宝贵的时光。孩子在0~3岁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教育的黄金期。当我们自学成为育儿专家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我们已有的知识也不再管用了,到那时又要面对更加多变、复杂的育儿问题,你会发现自己永远处于焦虑的追赶式学习当中。

蒙妈说

在家实践蒙氏教育的父母并不需要深入钻研太多知识,最核心的是坚持不懈地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将那些已知的、看似简单的理念应用于当下,你必然会成为孩子最权威的育儿专家,拥有绝对的育儿自信。

很多父母会问,什么才是最基本的科学育儿理念?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吗?的确,有很多人质疑,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是一百年前创造的,是不是早已不适用于当今时代了?我也一直带着这个疑问学习和工作,直到完成三年的全职育儿观察实践。

在法国学习、工作的几年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这些质疑和批判。我自认为始终在以这种客观的角度看待我所研究的蒙氏哲学,同时也在不断比较欧洲其他流派的教育理念。在三年日积月累的观察中,我清空了先前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仅仅就是专注、持续地观察眼前的孩子,慢慢地,我也发现了很多“童年的秘密”(2),而这些发现竟然与蒙台梭利博士一百年前的发现不谋而合。于是在我心中,这位老奶奶降下了“神坛”,原来她是做好了观察这门功课,再加上广博的生物医学背景,才创设出流传百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的蒙氏教育。由于这种教育法是完全基于对儿童的观察而设计的,因此它不仅不过时,而且尤其适应未来世界的个性化教育。

时至今日,神经生物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都有了很多突破性进展,也验证了蒙台梭利博士通过观察提出的很多教育理念。然而即便如此,现代科学依然不能帮助我们解开儿童大脑的全部奥秘,神经生物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也不得不将观察作为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蒙台梭利博士通过长年班级观察创设了蒙台梭利教育法;世界公认对儿童心理研究影响最大的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也是通过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提出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开创者陈鹤琴对她的长子陈一鸣进行了808天的跟踪观察,并以此为基础发表了中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也坚持观察、记录儿子的成长并将其发表;精神病学家勒内·施皮茨(Rene Spitz)通过观察、记录婴幼儿影片推动了弃婴收容所、儿童医院的种种变革……

作为普通的父母,即使没有广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的观察训练,仅是随机但持续地观察,就能够帮助我们超越育儿书本和专家,独立自信地解决大部分教养难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将观察列为本书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书中每个部分都需要以观察记录为基础,没有观察,一切实践都是以成人为中心的臆想。比如,我们要通过观察新生儿的不同哭声,才能摸索出他睡眠和吃奶的节奏;我们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了解一个学步儿看似毫无头绪的忙碌和坚持背后真实的愿望和目的。

那么这里肯定有父母会问:如何观察?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一答。观察本来很容易做到,但在今天这个时代,也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课题。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过快,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观察和反思的能力。

可以这样做

在这里我给出两条关于观察的建议:

1.观察之时,当然要放下手机、关掉电视,暂时忘却自己满脑子的杂念和烦恼,专注于眼前,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眼前这个孩子。

2.家庭观察的核心不是记录,而是全身心陪伴。家庭观察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样,像专业人士一样拿着纸、笔在一旁不停地看和记。家庭观察的自由度很大。如果孩子要和你一起玩儿,那就全身心和他互动,这也是观察的一种方法。当孩子感受到了你全身心的陪伴,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时间旁观。如果发现特别需要记录的地方,也只需简单写下关键词,过后再完善、补充。

从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交5大方面密切跟踪观察女儿三年,我将这些观察记录在本书中悉数与大家分享。第二部分的实践篇便以这些私家观察记录开始。这些观察笔记可以为大家提供观察的切入点,慢慢地,你就不会局限于我的观察视角,也许会更加深入、敏锐地发现孩子的更多发展细节,也会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和教育孩子得到更独到的启发。

除了观察自己的孩子,我也定期在女儿所在的蒙台梭利班级观察与她同班的其他孩子的发展情况,还进入到5个欧洲家庭跟踪观察累计超过250个小时。由于女儿的大动作发展比较滞后,语言、认知两方面的发展又比较快,因而呈现在书中的观察笔记,是我在女儿发展记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更接近于平均发展状态的整合和调整之后的结果,方便大家参考。

分享观察记录的目的不是让家长给孩子的发展做验收,家长不能通过按月逐条比较的方法找出孩子的发展是超前还是落后,尤其是随着月龄的增大,孩子的发展差异会越来越大,可比性也越来越小。

蒙妈说

父母要时刻谨记,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成长秘密,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比别的孩子慢了不要焦虑,快了也无须给孩子太多的赞扬。

如果孩子出现了长期明显的发展滞后,请找专业人士评估。在成长的前三年,大部分孩子身边没有专业人士参与观察、评估他们的发展状况,这就使得父母的责任尤其重大。父母只有用心观察和了解,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寻找专业人士给予孩子及时有效的帮助。

观察的时候,父母不需要按照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交这5大方面分类,因为每个类别都是相互影响的,很多表现难以确切地归于某一类别之中。

为了帮助大多数对婴幼儿发展了解不多的父母做到更有目的性的观察,我们以自己的家庭观察记录为蓝本,参考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的心理动作发展图,绘制了一张0~3岁蒙台梭利家庭方案图,附在本书最后。父母可以借助这张图来设计观察环境,借助手记中的观察提示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变化。相信很多父母都能从这种有准备的观察中受益。在做观察手记的同时,你会逐渐发现,在进行到一定阶段时,你自然会生发出更多的自我观察,这对教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如果有余力,也可以将这些内容记录在手记中,我在书中也会不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家庭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