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中国史:清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胸怀大志的皇太极

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的北京之行,最重要的收获不是抢了多少东西,也不是消灭了袁崇焕,而是开了眼界。

这一趟,他看到了自己的女真部落和大明王朝的差距,他见识了什么是商业,就像是一个乡下孩子来到了都市。

此后,皇太极就没再来惹明朝了,不是不敢,而是不愿意一辈子就满足于此。皇太极是个有理想的人,于是回到草原之后,他便开始大力发展经济。

具体发展些什么呢?

第一,安民。这么多年来,后金和明朝已经水火不容,他统治下的汉族人更是饱受歧视和不公平的对待,一直以来,汉族人都没有停止过抗争,对后金很是不利。

针对这样的情况,皇太极采取安民政策,提倡满汉一家亲,甚至在某些方面,汉族人受到的待遇比满族人还好。

第二,入乡随俗。辽沈现在是自己的地盘了,进去之后,不要再像做贼似的,一番抢夺之后,就跑得连个人影儿都没有。他要把这里视作他的家,扎下根,并且要放弃游牧精神,入乡随俗,以农为本。

第三,加强集权统治。皇太极深感后金的制度跟不上大明封建社会集权统治制度,说起话来,那力度是大打折扣。

皇太极为汗的第五年,根据汉官宁完我的建议,仿照明朝的政体,设立六部,让多尔衮等贝勒分管各部。贝勒以下,每部设满、蒙、汉承政三员,参政八员,启心郎一员。只有工部省设蒙古、汉军参政六员。六部是什么?就是封建制度里分割相权,加强君权的一个机构。

经过这三项强有力的措施,后金发展起来了。

转眼间,距离皇太极那一趟北京之行已经有六年了,1635年,皇太极觉得现在再把自己叫作女真,那太不靠谱了,这名字一看就是小打小闹的,于是便改掉,换了个听起来还算霸气的名字,叫作满洲。

1636年,皇太极更是毅然决然地做出一个影响绝对深远的决定,那就是称帝,国号叫清,他自己也成了清太宗。

清朝国号是怎么来的

关于“清”这个国号是怎么来的,有两种不一样的正统说法。第一种,在满语中“清”读出来就是“金”,两个读音一样,将“金”改为“清”,其实是改汉不改满,是为将来打进明朝不受汉族人的排斥而做的准备。因为在这之前,这个叫“金”的经常进来打砸烧抢,改了可以欺瞒大部分汉族人。第二种,是说在确立国号之前改为满洲,“满洲”用满语来发声接近“曼殊”,而“曼殊”在满语里的意思是“清之帝王”,皇太极干脆就选择“清”做国号了。

这两种说法都是比较主流的看法,还有个声音是来自民间的。据说当时努尔哈赤被明朝军队打得没命地逃,他的坐骑是匹大青马。这匹马帮助努尔哈赤逃出了重围后,便累死了。

努尔哈赤非常伤心地看着这匹马,嘴里念念有词:“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就将国号称作‘大青’了。”“大青”与“大清”谐音,后来皇太极又创造性地加上了三点水。当然,这种说法,我们一看就能知道里面编故事的成分很大。

此外,还有不少历史学家的观点:皇太极认为,第一,明朝的“明”字,又是“日”又是“月”的,这都是属火的,后金不用说就是属金的,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火是克金的。或许这太牵强,不过,皇太极还有第二个理由,那就是袁崇焕的“焕”字,那是带“火”的,前头父子俩都被人家打得很惨,他坚信,火克金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他就要给自己的国号改成能克火的,本来想直接将“金”改为“水”,可是这不对呀!改成水不是变成水国了吗?于是就改成了“清”。

你知道吗?

开国皇帝的称谓

虽然清朝是皇太极建立的,努尔哈赤也只是建立了后金,但是在清朝12位皇帝中,努尔哈赤却是排在第一位,史称清太祖,名义上的清朝第一任皇帝;皇太极则称清太宗。这一祖一宗,算是后世清朝王室的祖宗。

太祖这称谓前面加上朝代的国号,便是开国皇帝的意思。也许有人要问,唐太宗的上一任李渊却是唐高祖,再往前推,刘邦也称汉高祖。高祖和太祖,要说没什么区别,也没必要咬文嚼字。从宋朝谋权篡位的赵匡胤开始,朝代的首任皇帝便称太祖,之后各个朝代一直沿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