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中国农村正在发生数千年来最大的历史性变革——迎来了小康社会的建成。早在 2500 年前的西周时期,小康一词就已出现。《诗经》中的《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这里,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党的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实践者和享受者的农民,会情不自禁地描绘自己心中的小康社会的模样,而农民画成为最好的表达方式,于是就有了这本《种文化——农民画里话小康》。
我对农民画关注已久。农民画绝对不是用技术创作出来的,而是农民用心画出来的。农民画往往造型不拘泥于现实,使用的色彩缤纷明快,主题富有风俗情趣和乡村生活经历。农民画家可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象力非常丰富,用色十分大胆,构图超出想象。在艺术处理上大多运用夸张、变形、装饰的方法,作品具有厚拙、朴实、灵秀、粗犷的风格。不同的作者画风差异很大,绘画形式也大有不同,水粉、版画、油画、水彩、水墨都有。所以,农民画与庄稼一样,是从肥沃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从绿水青山、田间地头,经历了日晒雨淋、四季更替而诞生的,自然带着泥土气,特色极为鲜明,独树一帜,成为乡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的巨变、农业的兴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农民画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它不仅成为农民的艺术实践与艺术创造,而且成为美丽乡村墙画上的主角,农产品包装上的创意,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中国农民画的发展史像是一本《史记》,实实在在地记录着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进步,农民画最能让我们深刻领悟中国乡村发展的前进步伐。
在这本《种文化——农民画里话小康》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民画家们,以自己切身的感受和对小康社会的感知,用画笔描绘了心中的小康社会。其中有大美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有最新的建设和发展成就,有热闹的劳动场景,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景象,有农民幸福生活的剪影,等等,而且画风各具特色,技艺各领风骚,技法变化多端。所有这些,看起来反映的只是农村小康社会的一景一角、一事一物、一咏一叹,但是,它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集中反映了中国农村小康社会的多彩景象,反映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反映了中国农民心中的小康梦想。
这本书的编辑独具匠心、用心良苦,邀请部分农民画家撰写创作心得附于画作下方,这些为这本书增添了不少魅力,也大大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可观性和可学性,不仅成为农民画家们学习交流的好载体,也成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农村小康景象和中国农民梦想的好窗口,更是孩子们学习了解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好教材。
受骆献跃老师的嘱托,我写了这个序,表达一下我对农民画的敬意与崇拜。我也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乡村永远是我们的家,农民画永远是我心中的艺术珍宝。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