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立美术论集(上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繁荣工艺美术创作之大计

今年五月,在北京市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提高经济效益,争取适销对路”,做到“工艺美术品实用化,日用品美术化”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当前提出这个问题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加强调查研究 做到适销对路

恩格斯曾经提出:“……商品生产和任何其他生产形式一样,有它自己特殊的、它所固有的不能与它分离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于社会联系的唯一保留下来的形式之中(即交换之中),并且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对个别的生产者发生作用。”就是说,交换制约生产,“生产品统治着生产者”(引自恩格斯《社会主义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北京工艺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产发展变化过程,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如景泰蓝行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迅速发展,从业人员由几百人激增到3000人左右。至1959年,国际市场急剧变化,景泰蓝出口大减,迫使该行业转产千余人。70年代中期,北京景泰蓝产品在历次广州交易会上成为“常胜将军”,外商争相购买,供不应求。但近年来销售情况又进入低潮。由此可见,北京工艺美术品生产发展状况,受消费市场变化、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的制约。为了在动荡的消费市场中掌握主动权,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别无他法,只有加强对国际、国内市场的调整研究,做到适销对路。

怎样才能做到适销对路呢?我认为应该做好几件事:

一、反对盲目生产,注重调查研究,以消费对象的爱好确定产品结构。否则我们的产品会缺乏竞争力,出现滞销状态。

目前,日本和西方某些国家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水平,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趣味,促使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日用品从造型到色彩趋于单纯化。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并尊重消费对象的习惯与爱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比如:在图案方面,日本人喜爱松、竹、梅,而不喜欢荷花、蝙蝠;意大利人喜欢菊花;英国人愿用象和山羊做图案;东南亚人也愿以象为图案。在色彩上,西北欧人和日本人喜爱淡雅色,而非洲则喜爱强烈的色彩。因此,北京工艺美术品必须与之相适应,做到变化多、变化快,下大力量研究消费者的购求心理,以此确定产品的系列和结构。据了解,北京雕漆工厂跑遍了在京的旅游单位,首饰工业公司去新疆组织展销,调查各民族市场的消费需求。这些工作无疑将对发展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反对片面追求产值,力求产销平衡,根据市场对工艺美术品的需求确定产品的档次、规格和数量。

在1976年以前的10年中,上级下达工业生产综合指标时,很大程度不是切实地考虑供、产、销的实际情况,而是片面要求递增百分之多少,并以此证明形势大好。因此,每年年初产值计划定下来,便随之层层压下去,致使基层生产单位无法顾及产销的平衡,只好拼命抓产值。这样,有些产品明知“大件”不好卖,却图“大件”产值高;明知个别品种、档次、规格滞销,可是为了完成产值计划仍要继续投产。于是“大件”越搞越多,件头越来越大,造成更大的积压。虽然许多企业的领导同志对此都深有体会,但此种错误做法的流毒,至今对某些管理干部仍有一定影响。要改变这种只追求产值而不注重经济效益的状况,必须深入地研究消费市场的动态,根据市场的需要确定产品的档次、规格和数量,做到高、中、低档产品及大、中、小件产品相结合,并以中、小件为主。

三、反对因循守旧,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大搞技术改造,选用新的物质材料,实现多种工艺相结合,争取打开更大的销路。

北京工艺美术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观赏品也是实用品,和其他轻工产品一样,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创新,不断改变自身的面貌,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以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趣味和需求。而工艺美术品的更新换代又与其他某些轻工产品不同,必须立足于本民族、本国的传统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技艺,创造出富有新时代感的新型产品。北京绢花厂在过去10年中狠抓了这项工作,因而使生产翻了几倍,值得效仿。还有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北京象牙雕刻厂、北京花丝镶嵌厂,在采用新的物质材料、将多种物质材料和多种工艺相结合、增加花色品种方面,都有着成功的经验。

以上措施能加速北京工艺美术品的更新换代,做到适销对路。

工艺美术品实用化 日用品美术化

工艺美术品既是物质生产,又是精神生产,它以实用为前提,是“用”与“美”的统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按照马克思的话说,也是“按照美的法则而创造的”。绝大多数的工艺美术品都是日用品。如商周的玉珮,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以及唐锦、宋瓷,无一不是工艺美术品,而且在当时也无一不是“日用品”。这里所说的工艺美术品,一般泛指技艺精湛的日用品,而工艺美术品实用化,实质上是指陈设欣赏品实用化。

古人云“百工者,以致用为本”。致用,实用也。所谓实用,并不是不顾地方特色、材料档次、技艺水平、经济价值、销售情况,硬要把陈设欣赏品搞成生活日用品,而是要求陈设欣赏品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和欣赏价值,如同生活日用品一样,以适用、经济、美观作为创作设计的指导原则。

陈设用的欣赏品要实用,首先要求适用。适用即是要适合生产规律。在某些行业还要求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物尽其用,不能不顾自身料质、工艺特点,机械地追求实用目的。当然,我并不反对玉器、牙雕、雕漆、景泰蓝这些高贵的陈设欣赏品还其古代“日用品”的本来面目,恰恰相反,我认为当前国内外消费市场的欣赏品,朝日用方面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如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景泰蓝水果盘和红雕填漆器家具等产品,在第四十八届广州交易会上很好销。所以说,问题的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将实用功能与欣赏功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发扬民族传统和地方风格,做到价廉、物美、适销。

“日用品美术化”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甘肃出土的仰韶时期陶罐,其上装饰有优美的涡形饰带,有机地将“用”与“美”统一了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各个行业也都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但也有个别产品的造型、装饰比较繁琐、庞杂,与实用目的相脱离,值得我们注意。还有一些对日用品美术化的片面认识,也起到一定消极作用。由于“文革”时工艺美术品一律被视为“四旧”,这种余毒至今仍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他们往往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工艺美术实用品。更有甚者,近来某大城市竟明令禁止卖首饰,甚至还禁止戴首饰,仍把这种用于装饰的日用品列入“四旧”而反对之。日用品本是一种生活资料,其本身很难具有意识形态含义,更何况自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的首饰,何罪之有?在人类发展史上,以功利观点对待事物是先于以审美观点对待事物的。(见普列汉诺夫《论艺术》)而人们的审美趣味总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于是金属装饰品取代了狩猎的骨制装饰品,使装饰美的概念与价值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喜欢戴首饰不仅是爱美,也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所以首饰不但可以生产、销售,而且应该大力发展,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开发品种 大胆创新

这次会议指出:“品种关系到工艺美术的生存和发展,品种开发工作的关键在设计”“民族感情,传统精神,这二者永远是我们工艺美术设计的灵魂。祖国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精髓,绝不仅仅是明清宫廷艺术;设计人员要解放设计思想,摆脱明清宫廷艺术的局限性。”这个观点很对,要提高经济效益,力争适销对路,做到“工艺美术品实用化,日用品美术化”,就必须开发品种,提高设计水平。

北京工艺美术品大多继承了明清的遗产,这是很不够的。从彩陶起,我国历代工艺美术品和其他造型艺术皆可借鉴,尤其应在继承和发扬汉、魏艺术上下功夫。汉代造型艺术(包括工艺美术在内),气势恢弘,风貌古朴;魏晋艺术气韵生动,表达感情内在。汉魏艺术确实较为完美地反映了华夏的民族精神。我们若以此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创作出新的北京工艺美术品,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前几年,某些行业的有心人在这方面曾做出可喜的尝试,如将汉代车马奁纹样和汉代马王堆出土纹样运用于景泰蓝及地毯的设计,均畅销一时,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在继承明清艺术方面,其实大多是清朝的遗产,对于淳厚、笃实的明代艺术,我们还没有深入研究,只有雕漆等少数行业的一些品种,才涉及明代风格。明代家具、宣德炉的造型和雕漆中的装饰手法,大可供北京工艺美术各行业参考、借鉴。

为搞好品种开发工作,必须挖掘传统,面向民间,顺应潮流,大胆创新。北京市工艺美术品工业公司的建立,将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我相信,在“提高经济效益,力求适销对路”及“工艺美术品实用化,日用品美术化”的方针指引下,必将产生大批为人们喜闻乐见、便于使用、适销对路的工艺美术品,为美化人民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原载《北京工艺美术》198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