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海洋油气装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1 自升式钻井平台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优点较为突出,主要有:①生产所需钢材少,造价低,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造价一般为1亿~3亿美元,比半潜式钻井平台的造价低50%~60%;②机动性能好,具有移动式钻井平台可移位的特点;③兼具有固定式钻井平台的优点,如没有平台的漂移、摇晃、升沉运动等,在各种海况下都能平稳地进行钻井作业。其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有:①由于桩腿长度有限,其工作水深受到限制,作业水深一般为5~120m,目前自升式钻井平台作业水深最深可达到168m;②随着作业水深的增加,桩腿重量增加很快,同时拖航时桩腿升得很高,造成重心高、稳定性差、抗风能力差,对平台稳定性和桩腿强度都不利;③当移到新井位时,风浪导致平台在水面摇荡不已,使桩腿下降触底时有可能被损坏;④海底工程地质条件不好时易发生刺穿事故;⑤当大风暴(我国海域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南风北冰)来临急需拔腿移位时,有可能发生拔不出桩腿的危险。

尽管自升式钻井平台有上述缺点,但自升式钻井平台却应用最为广泛。据公开统计资料,截至2016年,全球共有自升式钻井平台636座,占全部海洋钻井装置的45%,占比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钻井平台。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自升式钻井平台无论是新设计的还是升级改造的,其钻井能力、抗风能力以及应用性能都大大得到提高,在海洋钻井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我国共有40多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通过并购和新造近年增加了10多座,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满足滩海浅水作业新造了多座平台。其中,2007年年底前中国海油有13座,分别是渤海4号、渤海5号、渤海7号、渤海8号、渤海9号、渤海10号、渤海12号、南海1号、南海4号、海洋石油931、海洋石油935、海洋石油941和海洋石油942,作业水深40~122m,最大钻井深度6000~9144m。

截至2015年,我国三大石油集团所拥有的中深水桁架式自升式钻井平台共计31座,其中中国海油的海洋石油941和海洋石油942是采用同一图样制造的姐妹船,如图2-1所示。海洋石油941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于2006年5月31日建成并交付给中海油服。该平台总投资额逾10亿元,是国内作业水深最深、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41的悬臂梁长达75ft(1ft=0.3048m),可自由移动,一次定位最多能钻30多口井;钻井深度可达9144m;作业水深122m,可以覆盖90~120m水深的海域,适合于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大片海域。

图2-1 海洋石油941自升式钻井平台

由于桩腿长度的限制,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作业水深也不可能很深,一般为5~120m。从现有资料可看出,世界范围内有58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作业水深达到100m以上,其他的作业水深基本上在100m以内。Rowan公司的Gorilla Ⅷ号自升式钻井平台作业水深达168m,是目前自升式钻井平台世界之最。

据有关资料介绍,由于水深200m以内的浅海的石油储量占已探明海洋石油储量的55%~70%,为了开采这一工作水深的油气,当然优先考虑最适合此段工作水深、造价相对较低、工作安全、操作费用较低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从建造年代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仍有9座没有报废。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有113座,80年代建造的有242座,90年代建造的有17座。进入21世纪又建造了12座,近年仍有多座已建成或正在建造中。一些资料表明,有104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可变载荷超过2000t,这其中有29座的可变载荷超过3000t, Rowan公司的GorillaⅦ号可变载荷达6771t。具有代表性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见表2-1。

表2-1 具有代表性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世界上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迪龙一号建于1950年;1954年建造了第一艘采用气动机械升降、可移动的自升式钻井平台;1955年建造了第一座三腿自升式钻井平台天蝎号,首次在桁架式桩腿上使用了齿条和齿轮升降系统;1956年建造的54号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桁架式桩腿上使用了液压升降系统;1957年建造的嘎斯先生Ⅱ号开始采用带液压升降系统的沉垫支承式装置;1967年建造的德莱塞1号开始具有自定位功能;1974年,移动自升式钻井平台可以在105m水深的海域作业;1986年建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Rowan Gorilla Ⅳ作业水深可达137.2m;2002年建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Maersk Innovator作业水深可达152.4m;作业水深达168m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目前也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