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风寒表证常用方剂
1.麻黄汤
[主治病证]
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等,属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麻黄9g,桂枝6g,杏仁9g,甘草3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注意事项]
服后盖被取微汗。
[方剂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注] ①(麻黄)汤:“汤”是中医方剂剂型名称,指将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饮片加水(根据药性和治疗需要,也可加酒或醋等)煎煮后滤取得到的药液,是中医最常用的剂型。
煎药的容器首选砂锅,也可用不锈钢锅或市售的煎药锅,一般是先将中药饮片加适量冷水浸泡30~60分钟,待药物泡透后加热煎煮,大火开锅后调至中火或小火。根据方剂的组成及功用不同可煎煮15~30分钟,一般解表发散的中药锅开后煎煮15~20分钟即可,滋补药物则须小火久煎30~45分钟。滤出药液后再加水煮一、二次,最后将各次所得药液混匀,分2~3次服用或外涂、熏洗、浸泡。注明先煎的药物要先煎15~20分钟后再与泡好的药物同煎;注明后下的则在其他药物煎好前的5分钟左右放入同煎;注明包煎的须用纱布包裹后与其他药物一起浸泡煎煮;注明烊化的则须用煎好的药液趁热溶化;注明冲服的则是将药物研末,冲入煎好的药液中搅匀服用。汤剂处方灵活,容易吸收,奏效较快。但药液不易保存,一般当天煎煮当天使用。
②方剂组成:方中药物剂量为成人每剂药物的一般常用剂量,临证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减。
③服用方法:如无特殊注明,一般为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二次温服,中病即止或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重新调整处方用药。滋补的药宜在饭前服,消导药或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其他药一般也应在饭后服用。无论饭前或饭后,均应间隔半到一小时。
④方剂歌诀:节选自有关教材及书籍。
2.桂枝汤
[主治病证]
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多形红斑、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妊娠呕吐、产后及病后低热等,属于营卫不和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注意事项]
服后喝粥取微汗。
[方剂歌诀]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此方宜。
[注]中风表虚:中医内科病名,指因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引起的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等。与内伤杂病中的中风病不同。
常用中成药:[桂枝颗粒]规格及用法、功效主治、注意事项等,详见药品使用说明书。(下同)
3.九味羌活汤
[主治病证]
九味羌活汤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羌活6g,防风6g,苍术6g,细辛2g,川芎3g,白芷3g(后下),生地黄3g,黄芩3g,甘草3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常用中成药:[九味羌活丸] [九味羌活颗粒] [九味羌活口服液]。
4.香苏散
[主治病证]
香苏散具有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之证,症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上呼吸道感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抑郁、失眠、肠易激综合征、荨麻疹等,属于外感风寒兼气郁不舒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香附12g,紫苏叶12g(后下),炙甘草3g,陈皮6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注] ①(香苏)散:“散”是中医方剂剂型名称,指将调配好的药物加工研磨、过筛后得到的粉末状成品或半成品,可供内服或外用。书中所选方剂为“某散”的在标明药物剂量及服用方法时大都改为汤剂水煎服,实际只保留了原来的方剂名称。
②痞:中医症状名称,常描述为痞满或痞闷,是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感受,多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出现脘腹满闷不舒。与西医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表现相似。
常用中成药:[香苏正胃丸] [香苏调胃片]。
5.小青龙汤
[主治病证]
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麻黄9g,芍药9g,细辛3g,干姜6g,桂枝9g,五味子9g,半夏9g,炙甘草6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注]小青龙汤: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说:“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该方名是借青龙之兴云治水之力而喻本方发汗逐饮之功(大青龙汤方名与此义类同)。
常用中成药:[小青龙颗粒] [小青龙合剂]。
6.止嗽散
[主治病证]
止嗽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之功效,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症见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恶风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等。
[处方依据]
应用本方以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恶风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等主症及脉象为主要依据。
[适用范围]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于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
桔梗9g,荆芥(后下)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陈皮6g,甘草3g,生姜3片。
[服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常用中成药:[宣肺止嗽合剂] [止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