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少阳病证论第三
共八条
1958年5月11日
【48】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中风为表病,胸中满而烦为里证,按腹满为里证,胸中满而烦为半表半里。本条非太阳表证,亦非阳明里证,界乎半表半里。
少阳无本经病,故曰少阳中风。以其热化入阳明,为少阳阳明合病,寒化者,表未解也,为太阳少阳合病,不可吐下。吐下伤中而致传经坏病。
耳亦属半表半里,目赤较目眩为重,虽有满烦等证,因里无积也,不可吐下。
【49】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寐,目合則汗。
三阳者,太阳、阳明、少阳也。脉浮大,浮为太阳,大为阳明,浮大为洪,上关上者,寸口人迎皆浮大也。而有解作浮为太阳,大为阳明,上关上为少阳,则牵强附会,不足论也。若以由尺上关,由关上寸,并皆浮大,于理亦通。不可发汗,不可吐下,属白虎汤证。
因其热甚,故目合则汗,此为温病,与太阳篇风温条同。
6条:“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而此脉阴阳俱浮,与脉浮大上关上,当属同义。
以上二条,一为中风,一为温病,而无伤寒。因中风兼有寒证,故少阳无伤寒。
【50】少陽病欲解時,從寅盡辰。
寅尽辰,当凌晨三时至上午七时,无复往来寒热,为欲解也。
1958年6月8日
【51】傷寒,脈弦細,頭痛而反發熱,此屬少陽。少陽不可發其汗,發汗則譫語,為屬胃,胃和卽愈;胃不和,煩而悸。
此条可与168条“血弱气尽腠理开”条,两相呼应,病属少阳。少阳不可吐下。168条为误下转属阳明,而此条为误汗亡津,津伤胃干而谵语,转入阳明,当治其胃,胃和则愈。若胃不和,谵语不止,而为烦悸不宁。
三阳皆有头痛发热,今得脉弦细,故知病在少阳也。少阳病,脉必弦。弦细者,弦而不大也。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属少阳阳明,以里有积也。
【52】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六七日不解,无大热,则有小热也。其人躁烦,此为病欲由太阳传里,少阳阳明。
表为阳,里为阴,此条属温病。阳去入阴,表邪传里之谓也。
【53】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其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其邪。
若呕而不能食,则为伤寒,由三阳寒证传入三阴之里。今能食不呕,胃气尚和,复不见太阴之“腹满而吐,食不下”、少阴之“欲吐不吐”、厥阴之“饥不欲食,食即吐蛔”等证,是三阴不受邪也。此条辨少阳不传三阴之证候。
此外邪无内传之证象,故病自愈。
20条:“阳明病,能食为中风,不能食为中寒。”此以能食不能食,辨病之寒温何从。
【54】傷寒三日,少陽脈小,為欲已。
少阳病脉弦。今见脉小,小者弱也,弱者不强也,为欲已,自解也。
《素问·离合真邪论》云:“大则邪至,小则平。”
是太阳病见脉紧为病进,脉静者为不传,阳明病见脉大为病进,少阳病见脉小为欲已也。
【55】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此条低二格,非伊尹经文,而口苦咽干目眩,亦非少阳独有之证状。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枢者枢纽,可出可入之谓也。
少阳为半表半里,以其既不出表,亦不可入里,其有表入太阳,有里入阳明,故亦可曰,半表半里为无表无里。
少阳病证,口苦、咽干、目眩属热,大法宜清利。而时方桑菊饮,为治风热感冒头痛辛凉解表之轻剂,非治头眩方剂,以头眩偏风也。
口苦咽干,非少阳病所独有,阳明病亦有,1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279条“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坚满。”少阳病当另有提纲。
少阳病以胸胁苦满为提纲。
少阳无独立病,以少阳有表入太阳,为太阳少阳合病,有里入阳明,为少阳阳明合病,故《伤寒论》少阳全篇只九条。
少阳无主方,而小柴胡汤为太阳少阳合病中风表证之方。
喘满属阳明,胁下坚满属少阳。少阳为饮食入胃,变而不化,停积于中上二焦半表半里之界。少阳不可吐下发汗,大法主利,利者,利三焦水道小便之法也,其凡属肠胃以外之杂物,饮食津液皆在此例。
胸胁苦满,乃风寒、饮食、津液停积在肠胃以外,不在肠胃之里,而在三焦水道,故有此证。其表证为柴胡汤证,里证为陷胸汤证,一如心下有水气,表证为小青龙汤证,里证为真武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