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伐楚大战
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连吃败仗,但其版图广大、人口众多,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并武装大批军队。秦军在对楚的战场上获胜不难,但要彻底击溃楚国却不容易。虽然此前连战连捷,但对于王翦来说灭楚大战才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筹划灭楚。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的王翦认为,要攻下楚国非六十万大军不可,而年轻将领李信却认为二十万人足够。李信的话令秦王大喜。秦王认为王翦年纪大了,变得胆小怕事,不再像之前那样刚劲勇猛。况且王翦战功赫赫、威名在外,楚军听闻王翦来攻必然严加防范,也不宜让他带兵伐楚。于是,秦王派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讨伐楚国,王翦便称病告老还乡。
不幸的是,轻敌的李信被楚国将领项燕打得一败涂地。嬴政听到这个消息后亲自向王翦道歉。王翦再次对秦王申明,要灭亡楚国非六十万大军不可。王翦认为,楚国曾经雄霸一方,实力不可小觑,更何况此番面临灭国之难,必然拼死抵抗,秦军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怎么可能打败楚国的哀兵?秦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王翦的请求,为伐楚调遣了六十万大军。
公元前224年,王翦领兵六十万抵达楚国。但他在到达楚国之后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命令六十万士兵在当地休养生息,每天投石取乐,玩得不亦乐乎;相反,被秦军大军压境的楚军陷入了焦虑,数次挑战秦军想要寻求决战,秦军都不应战,于是楚军开始往东调兵,以求保存实力。王翦抓住战机,率军出击,大破楚军。王翦沉稳的性格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得他在一场场战争博弈之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楚军大败之后,楚国残余势力逃亡,王翦率军紧追不舍,俘虏了楚王负刍。昌平君又被拥立为楚王,据守淮南。王翦便命蒙武打造战船,训练水军。公元前223年,王翦从水路和陆路同时追击楚军,杀死了昌平君,楚国灭亡。接着,王翦率军降服了越君,秦设会稽郡,将统治范围扩大到了东海之滨。此后,史书中再没有关于王翦的记载,有人说他从此隐退,不再带兵出战,也不插手军中事务,安度晚年。
王翦是秦朝元老,戎马一生,为秦灭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为人谨慎而不保守,作战勇猛却不暴虐,战功赫赫却从不恃功而骄。这位老将军的品行与智慧为后世的行伍之人树立了典范。
知识链接 “亡秦必楚”
王翦率军灭亡楚国,击败的是楚国大将项燕。在此战中,项燕进行了悲壮的抵抗,他的战败引来了楚国百姓的同情,楚南公甚至发出了“亡秦必楚”的怒吼。而这一声怒吼,也在秦国一统天下数年后应验:秦二世时,最先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是楚地人陈胜、吴广;在灭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西楚霸王”项羽,正是项燕的孙子;最后取代秦朝再建大一统王朝的刘邦,也是楚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