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协作:京津冀协同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京畿地区的优势条件

京畿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有着优良的发展条件。本节从北京和京畿其他地区两个方面,对京畿地区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

一、北京市的优势条件

(一)北京市经济条件

北京市在近18年间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三产业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从经济总量上看(图1.1),2000年北京市的GDP 为3 212.8亿元, 2017年北京市的GDP为28 000.4亿元,是2000年生产总值的8.72倍。从GDP指数拟合的角度看,北京市的GDP依旧有较大的发展和上升空间。

图1.1 2000—2017年北京市GDP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2000—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到。

从经济增速的角度分析,北京市自2000年至2007年经济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并且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为13.2%,但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2008年北京市的GDP增速仅为9.0%,同比降低3.3%。此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北京市的经济增速逐步恢复,2009年和2010年则保持在10%左右。近些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北京市也受此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下滑, 2011—2014年位于7%~8%的区间内,2015—2017年则下降到6.7%~6.9%。

北京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调,是从2010年和2011年开始的。与其他省区不同,北京和上海从“十二五”开始,把城市投入的重点从经济发展转到民生领域,主动下调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当时北京的经济增速一直与上海一起排在全国的最后。也正是这样的转移,使北京的经济增速的下落,这几年并不像有些省区那样大起大落。总体而言,从北京市经济总量的指数变化的趋势来看,在未来国内经济回调期间内,北京市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经济增长有较大的空间。

从北京市三大产业结构来分析,如图1.2所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保持着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的基本格局,其中第三产业超过80%,具备了发达经济个体的主要特征。

图1.2 2000—2017年北京市三大产业产值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到。

具体来看,北京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非常低,2000年占比为2.47%,2017年占比为0.43%,这18年间第一产业占比下降2.04%;第二产业占比有所下降,2017年占比为18.97%,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13.42%;而作为北京支柱产业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保持在65%~81%,2017年第三产业占比为80.60%,比2000年增长15.46%。

在北京市的第二产业中,工业产值始终保持在80%左右,2017年占比约为80.5%。如图1.3所示,北京市工业保持持续增长,其中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增速较高,分别为19.5%,12.8%和14.8%;而2008年的同比增速最低,仅为0.2%。北京市建筑业占比波动较小,2006年、2009年增速较高,分别为15.9%,18.2%。

图1.3 2000—2017年北京市第二产业产值及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到。

作为北京市最重要的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总量一直在稳步增长,行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从图1.4可以看出,在第三产业的10种行业中,2007年产值占比超过10%的产业包括四类:金融业;批发与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这四类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18%,15%,12%和12%。其中金融业在北京市的第三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聚集着各个金融机构的总部和重要分支机构,聚集经济和总部经济的效用得以充分发挥。

图1.4 200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各子行业产值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wind资讯整理得到。

到201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中各个子行业中产值占比超过10%的行业包括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图1.5)。

图1.5 201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各子行业产值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到。

这4个子行业的产值占比分别为20.53%,14.04%,12.67%和11.02%,与2007年各个子行业的产值占比情况相比较,房地产业的产值占比低于10%,为7.83%,这主要是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增速在逐步放缓。而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产值已超过房地产业,位列第三产业的四大子行业中。这表明北京市第三产业的结构趋于合理,不再过多地依赖房地产行业,而是更多依靠科技密集型的行业,发展更为稳定,可持续性较强。

第三产业中各行业的增速从图1.6可以看出。201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中增速最快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为12.6%;紧随其后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为12.1%;接下来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速为10.7%。

图1.6 201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各子行业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到。

近几年北京市的金融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一方面是受到相关金融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目前处于金融行业发展的上升时期,它已经显现了良性循环累积的效果,金融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持续增加。增速超过10%的子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增速出现负增长现象,为-1.6%,房地产行业的产值下降主要是受北京楼市限购政策的影响。

(二)北京市政治条件

北京市作为国家行政中心,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如图1.7所示,北京市自2004年以来,中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比稳定在10%以上,其中2008年占比最高,达到18.84%。中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2013年达到最高,为909.28亿元。从这一比重可以看出北京市作为首都聚集着相当一部分的中央属的资产,这也正是北京市作为国家行政中心的一个体现。

图1.7 2004—2016年北京市中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必须要发挥好服务中央的功能,积极建设全国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能的城市。政治中心城市设置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包括行政机关、公安、法院、税收等,以行使其对全国的管理与调控的职能。这些中央国家机关及其附属单位在国家日常运转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功能都能够得以实现。保证中央国家机关的正常与高效运行,是作为首都城市的首要任务。

在北京市的国家机关及其附属单位的就业人数,占据了北京市总就业人数的一定比例,特别是某些大型的部委及相关的附属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由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目前的事业单位机构又多又杂,人员类别多、编制多、数量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较为突出,属于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对象。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和趋势,目前,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已有明确要求。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其国家首都的政治影响力使其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作为建设中的和谐宜居之都,北京市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一方面,北京拥有最多的外国使领馆和国际文化机构,是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政治、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北京悠久历史所造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遗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他们大都将北京作为寻访东方文化精髓的首选,是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场所。近年来在北京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都再次证明了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

(三)北京市文化条件

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不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故宫、八达岭长城、十三陵、恭王府、颐和园、圆明园、天坛、雍和宫、什刹海等,而且同时也聚集着众多知名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传播文化的机构场所,如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此外,大量文化传播机构和组织的聚集,也推动了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年来迅速发展。

北京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具体表现为经世性、先导性和包容性。作为东亚乃至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北京的文化由五种相互交融的文化构成:一是中原的农耕文化,二是西北的草原文化,三是东北的森林文化,四是西部的高原文化,五是沿海及岛屿的海洋文化。这些文化在北京汇聚,主要原因是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所形成的。北京的首都地位让这些文化在相互兼容、吸收之后辐射到全国各地。

北京的文化底蕴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北京的历史文化遗址中,如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胡同和四合院等,这些北京文化的载体大多位于北京二环以内的老城区。随着北京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对土地利用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是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只是建筑躯壳,更承载着北京文化和中华文化,所以对于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要加强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应积极推进城市建设重点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的步伐,疏解旧城区人口和功能,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维修、整治、利用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强对继承和发扬名城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研究。

在文化传播机构方面,北京市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2017年底共有公共图书馆25个,总藏量6 409万册;档案馆18个,馆藏案卷829.1万卷件;博物馆179个,其中免费开放8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1个。北京地区登记在册的报刊总量3 375种,出版社238家,互联网出版服务单位350家,出版物发行单位7 598家,全年引进出版物版权9 596件,版权(著作权)登记81万件。2017年底有线电视注册用户为586.2万户,其中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500.7万户。北京地区拥有25条院线209家影院,共放映电影273.7万场,观众7 636.3万人次,票房收入34亿元。全年制作电视剧73部3 140集,电视动画片22部6 321分钟,电影350部。这些北京市文化类的公共设施或者相关产品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两者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社会才能更加健康、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北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窗口,也是我国文化人才、文化设施、文化企业总部和文化产业资本最集中的地区,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雄厚基础和绝佳条件。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初步核算实现增加值2 794.3亿元,占全市GDP 的比重提高到13.1%,创历史新高。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已达17.1万户,同比增长15.8%;注册资本4 338.5亿元,同比增长39.4%;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1 029亿元,同比增长9.5%;文创从业人员109.7万人,同比增长2.2%。在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的形势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表现出较强的抗衰性。2018年1—2月,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2 252.1亿元,同比增长19.2%;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127.9万人,同比增长2.3%。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文化用品设备生产销售及其他辅助、广告和会展服务占收入的比重最高,分别为40.2%,15.2%,13.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广告和会展服务、设计服务同比增长最高,分别为27.2%,26.0%,21.1%。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一是在整体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时,文化创意产业能够较少地受到整体性风险的影响,会增加区域经济的抗风险性,进而为经济复苏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相对高端的服务业,它的发展不仅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同时也会吸引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聚集于此,进而有利于北京市高速可持续的发展。

但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较少,具有国际影响力、体现“北京服务”“北京创造”的文化产品不够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发展不协调,产业核心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区县产业定位有待优化。各区县基于自身资源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部分产业和项目存在同构性、同质化现象。三是政策空间载体有待夯实。集聚区集聚效应不强,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产业促进政策不到位。文化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四是产业融合发展有待加强。文化资源和创意的产业化能力相对较弱,相关产业对文化创意创新的认识不足,文化与科技、金融、制造业和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北京市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未来北京市要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引导“两条主线带动,七大板块支撑”的产业空间集聚,以推动产业融合、协作互补、联动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以功能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带动远郊区县文化功能提升,进一步凸显人文北京城市空间特色。

(四)北京市科技创新条件

北京市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8.6万件和10.7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4.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9.9万件和4.6万件,分别增长1.8%和11.3%;有效发明专利20.5万件,增长26.3%。

北京市在科技方面的优势是存在坚实的基础的。一是北京市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其中最主要是人才。一方面北京市有全国乃至亚洲著名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这能够为科技产业的发展直接输送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北京市已经形成的高科技产业的聚集优势,也会吸引有科研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聚集于此,并且伴随着人才而来的就是丰厚的资金和强大的技术。

二是北京市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从图1.8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总值从2000年的226 549万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1 131 875万美元,这表明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的国外市场正在迅速打开。

此外,北京市的科技交易市场也比较活跃,2017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1 266项,增长8.4%;技术合同成交总额4 485.3亿元,增长13.8%。从纵向发展来看,北京市技术市场成交额增加比较稳定,在2010年之后增速出现较大上浮。

三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发挥首都人才聚集、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加快知识型服务产业发展,提高首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北京市出台了很多鼓励的政策和规定,如《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北京市关于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若干意见(试行)》,以及《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等。这些政策和规定都从不同维度加快推动北京市技术创新工程,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北京市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图1.8 北京市2000—2016年科技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虽然北京市的科技创新产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如企业规模较小,与国际水平相比技术相对落后;产业发展研发投入的资金不足;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专业、高级人才相对匮乏等。针对技术落后的现状,未来北京市也将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海外研发机构,通过并购获得关键技术,促进企业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研发投入方面,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后补贴、创新券等多种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对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并形成良好经济效益的企业进行扶持。在引进人才方面,引导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等政策,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激励机制。全面落实高级人才奖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一定销售收入比例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集聚。

(五)北京市人口条件

由于优质的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同时高度聚集在北京,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在严格的人口调控政策下依旧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其中从人口总量上来分析,从图1.9可以看出,2001年末常住人口为1 385万人,2011年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 000万,达到2 019万人。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 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9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6%。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 876.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5%。常住人口出生率9.06‰,死亡率5.30‰,自然增长率3.76‰。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 323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 359.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万人。在公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中期目标的时限在2020年,将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 300万人左右。

图1.9 2001—2017年北京市总人口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到。

注:图中数据取的是整数,保留至万。

北京的开放性空间无法阻挡大量的外来人口来此寻求就业机会,当地居民把基础设施供给压力增大的原因归结为人口的高度膨胀。而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对新增人口的公共服务,或者是继续采取户籍限制,缓解新增公共服务的压力。显然,北京市采取的措施是后者,实施更加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未来,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以及北京市庞大的人口对于不同类型的服务业的强劲需求,仍需要大量外来人员进行补充。因此,北京将长期面临多元人口进入、现代与传统产业并存的局面。

从常住人口的结构上分析(见表1.1),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 112.7万人,占比51.2%;女性人口为1 060.2万人,占比为48.8%。男女性别比为1.05∶1,处于正常水平。而从人口的年龄阶层上来看,青少年人口占比为10.3%,中年人口占比为73.7%,老年人口占比为16.0%,这种人口结构也反映出未来北京市发展的人才动力源很强大,而且北京市巨大的人口吸引力也使得这种结构是可持续的。从人口的四大功能区分布上来看,接近一半的人口在城市功能拓展区,33.6%的人口在城市发展新区,9.8%的人口在首都功能核心区, 9.0%的人口位于生态涵养发展区;这种分布也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表1.1 2016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2016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到。

从各功能区内部人口的分布来看(图1.10),2016年年末,在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内,西城区的常住人口比东城区多38.1万人。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内,朝阳区的人口最多,达到385.6万人,占整个城市功能拓展区总人口的37.30%;其次是海淀区和丰台区,人口相对较少的是石景山区,人口规模为63.4万人,仅为朝阳区常住人口的16.44%。在城市发展新区内,人口最多的是昌平区,为201.0万人;其次是大兴区、通州区和房山区,人口最少的是顺义区,仅为107.5万人。

在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内,人口最多的是密云区,为48.3万人;其次是平谷区、怀柔区、延庆区;人口最少的是门头沟区,仅为31.1万人。生态涵养区的人口均低于其他功能区的区县的人口,其中密云区的人口仅为朝阳区人口的12.53%,这是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相匹配的。此外,生态涵养区内的各个区县的人口差异较小,密云区和门头沟区的人口仅相差17.2万人。这是有利于实现生态涵养区的定位的。这一区域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也是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前沿地区,其稳定发展将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通州区成为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的人口会大幅度增加。

近年来北京市不仅人口总量在迅速上升,而且人口素质也有所提高。从相关抽样数据中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大专以上人口占比逐渐扩大,由2010年的32.84%上升至2016年的36.03%(图1.11)。

图1.10 2016年年末北京市各功能区人口数及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图1.11 北京市2000—2016年人口受教育程度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这种巨大的变化也可以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变化中看出来,因为北京市近年来一直在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如高新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这类产业对人口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北京市会吸引全国著名高校的人才以及在各行业中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聚集于此,进而使得人口素质得以不断提升。

整体而言,北京市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经济依旧保持稳定的增长,并且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其中高新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此外,北京市仍然发挥着巨大的聚集力,吸引着经济发展中最核心的要素——人力资本聚集于此,这都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经济稳定有序的发展,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这些对于实现北京市“四个中心”的定位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但与此同时在北京市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由于人口聚集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最为突出,它会使得原本就短缺的资源显得更加稀缺,尤其是公共资源,如水资源、公共道路、土地等,进而导致地下水严重开采、交通拥挤、房价飙升等问题不断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们在北京市生活的社会福利。

二、天津、河北的优势条件

京津冀两市一省,地理位置紧邻。河北省环抱京津,是京津地区的腹地。从行政区划看,天津曾为河北省省会,自然与河北的联系紧密,而京津周边的十几个县,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河北划出。从历史上看,河北保定为传统的京畿重地,也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而承德又是清朝皇帝的夏宫,实际上也是清朝的一个政治中心。天津是北京的出海口,又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同时在历史上又是北京的门户。从人文看,该地区的文化习惯相近,百姓联系紧密。从自然资源看,该地区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具有非常优越的自然禀赋。

天津、河北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中国北方最大的产业密集区。二是邻近综合科技实力全国第一的北京,易于获得创新资源。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地带,是沟通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主要交通通道。四是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大中型企业,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五是极富吸引力的旅游热点地区。六是发展包括日、韩、俄在内的东北亚跨国区域合作与产业分工的最佳地区,是投资环境良好的国际协作区。

(一)经济条件

从总体上看,天津的第一产业占比较低,河北各市的第一产业占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其作为京津腹地,一直担负着为经济地区提供农副产品和服务的职能。第二产业占比中,天津相对保持稳定,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在第三产业方面,天津的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北京,略低于第二产业比重,河北省的比重最低,无论是水平和质量,都与京津有较大差距。天津作为工业城市,目前仍处于“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最大,但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正处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之中,河北目前是典型的“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支柱作用。具体天津各区县、河北各地级市的产业结构见图1.12。

滨海新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 654亿元,占天津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的37.2%。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其由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整合而成,发挥出天津地区的增长极的作用。天津中心城区六区中,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体现天津功能分区中“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对经济的引领作用。环城四区经济水平相仿,且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远郊区县中以武清经济发展水平最好。

河北各市辖区中,唐山经济水平发展最高,生产总值达到3 323.83亿元,且第二产业占比达到了54.75%。其余产值超过1 000亿元的有石家庄、邯郸、保定,其第二产业均占有很大的比重,体现出河北沿海经济、环首都经济、冀中南经济三大重点发展区域各自中心的发展优势。秦皇岛、廊坊产值其次,介于900亿~1 000亿元,廊坊由于其被京津环抱的地理优势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生产总值低于900亿元的城市有邢台、张家口、沧州、衡水,这几个地区大多远离经济中心或是肩负着生态屏障、水源地等职责,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图1.12 2016年天津、河北各市县区产业结构(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经网和《天津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二)教育医疗条件

以河北、天津各市的本科高校数为指标衡量各市教育资源丰富程度,如图1.13所示。天津的高校数最多为19所,教育资源最为丰富,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教育能力,其中“985”工程学校2所,“211”工程学校4所,与北京进行科研创新合作的能力强大。河北省各市中,以省会石家庄市高校数最多,共有10所,这也与其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相关。其次为保定和廊坊,两市接壤北京,且本身具有一定数目的高等院校,其中保定的华北电力大学为“211”工程学校。其余各市高校数目不多,教育资源不是特别丰富,其中,秦皇岛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由于河北吸引高端要素的定位,具有很大的教育资源需求,河北的教育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图1.13 河北、天津各市高校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成员整理得到。

医疗水平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衡量标准。发展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提升区域的承接和吸引高端要素的能力,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水平。以天津、河北各区县市的三甲医院数分析各地区的医疗资源禀赋,数据如图1.14所示。

图1.14 天津、河北各市区县三甲医院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成员整理得到。

天津市,三甲医院均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六个区中,其中以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和平区、河西区和南开区三甲医院数量最多,其余各区医疗资源较少,说明天津的医疗资源呈现集中的态势。河北省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其三甲医院接近25家,稍次之为唐山和邯郸两市,两市均为生产总值较高的市,其他城市医疗资源比较稀缺,保定、廊坊等市由于临近北京,医疗需求受北京的引力较大,因此发展状况不是很好。然而,其作为承接北京高端产业的前沿地区,有很大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的必要性。

(三)旅游资源条件

京津冀地区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三地的旅游资源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旅游作为第三产业,被誉为无烟工业,因此在京津冀范围内,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在降低自身压力的同时带动河北、天津的旅游业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旅游资源从整体来看,有以秦皇岛、北戴河为代表的海滨旅游;有以长城、清东陵以及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人文古迹旅游;有以北部坝上为代表的草原旅游;有以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有以沧州武术、吴桥杂技为代表的民俗旅游;还有沿太行山山脉的山岳观光旅游,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存在旅游线路分散、难以形成区域特色,以及区域内部竞争的问题。

图1.15中以天津、河北各地的5A级旅游景区和4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衡量各地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数据来源于天津市旅游局、河北省旅游局官方网站。

5A级景区,天津有两处,分别位于南开区和蓟州区,这也与前文分析中两地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相吻合,特别是蓟州区的旅游业对其发展有很强的引领作用。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各有两处,承德和沧州各有一处,这些5A级景区对外地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此资源进行整合,并促进景区之间交通互联的畅通可以使京津冀旅游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4A级景区从数量上看,天津市河北区、西青区和滨海新区最为丰富,河北省内以石家庄、唐山、张家口最为丰富。

图1.15 天津、河北各地5A和4A景区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成员整理得到。

综上,天津、河北各区县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天津旅游分布较为平均,河北省石家庄、秦皇岛、承德、保定、唐山、张家口等市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承德、张家口等地,作为生态环境优异的城市更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与优势。

(四)天津、河北优势条件小结

天津作为老的工业城市,目前仍处于“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最大,但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正处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之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比较发达。河北各地的第一产业占比较高,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河北省的第三产业比重低于京津,目前仍处于“二三一”结构。

1.天津总体情况

天津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环城四区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很大比重,远郊区县第一产业占比高于中心城区和环城四区,但第二产业仍占有很大比例。天津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不是特别丰富,有较大的生态合作的需求。旅游业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交通条件好,便于旅游资源的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是发展高新产业和北京进行科技合作的有力支撑,基础教育资源丰富。医疗资源在中心城区聚集,与北京合作的能力很强,其他区县医疗资源较少。

2.河北环京四市总体情况

河北省环京四市中,保定、廊坊经济发展较好,高端制造业、科技产业具有一定优势,两市的生态环境资源破坏较重,两市高校资源比较丰富,且设有高新区,具有承接北京教育资源和高科技产业的能力,但是由于京津的吸引效应医疗资源比较稀缺,对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另外保定具有良好旅游资源,且距北京交通方便。两市主要承接高端技术及相关产业,扩大高端教育的相关合作,吸引基础医疗资源。保定也具有发展旅游业以及进行物流方面合作的能力。

张家口、承德两市经济水平较低,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有一定优势,且两市生态与环境资源良好,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潜力,但是两市距京津交通不便,给旅游资源的整合带来难度。两市的高校与三甲医院数量不多,但是基本医疗与基础教育不很紧张,对基础公共服务需求不大,但是存在高端需求。承德设有国家级高新区具有一定承接高端要素能力。

3.冀中南四市总体情况

冀中南四市以发展制造业、能源等产业为主,生态环境破坏巨大。其中石家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较发达,高校数和三甲医院数均处于较高水平,整合和承接教育医疗等资源的能力较强,但是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的压力仍然较大。石家庄拥有两处国家级高新区,对高端产业的承接能力较强。石家庄交通方便、旅游资源丰富。

邯郸、衡水、邢台三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以重工业为主,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均不丰富,对高科技产业的承接整合能力较弱。距北京较远,对于行政单位和物流业的承接能力不强,但城市交通压力不大,对于人口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4.河北沿海三市总体情况

河北的沿海各市中唐山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矿业和能源产业为主,生态环境污染较重。高等教育和高端医疗资源不突出,但是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资源比较丰富。唐山拥有一处国家级高新区,对高端产业有一定的整合能力,同时也显示出对于教育和科技更加迫切的需求。唐山距北京通勤时间适中,市内交通资源紧张,需要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升级与优化。

秦皇岛市经济体量不大,第三产业发展较好,生态环境较好,旅游资源丰富,距北京适中。秦皇岛高校数和三甲医院处于中间位置,但是基础教育和医疗压力小。沧州市经济发展水平适中,第二产业占比最大,生态环境一般,拥有一定程度旅游资源。沧州市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都比较少,具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