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作为信用确认和信用转移机制的区块链技术体系
一、单独或混合使用“四大特性”,体现价值互联网的价值所在
区块链通过整合以五大技术为主的各项技术,带来四大特性。四大特性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足以在社会和经济生活各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区块链技术体系的四大特性任何单独一个或几个的组合运用都能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行各业各领域得到很好的效果。[3]作为一种架构平台性的技术体系、一种IT基础设施框架,其他点状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物联网等融进这个框架后,在众多的领域都将结出革命性的惊人成果。
区块链技术体系最大的价值在于,第一次在互联网上就一种事实或一种广义的信用,用非中心权威的、系统内置的方式在一个以网络化互联的群体中得以确认并形成共识。因此,这种新型的互联网体系成为了一种对于事实的或者广义而言的信用的确认机器,成为了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关于信任和信用的第三层基础设施——价值互联网。
因其内置嵌入的信任,人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价值互联网安全地、可追溯地、条件触发地,确保准确地传递价值或信用。
就一般意义而言,信任是信用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手段,信用存在则是信任的结果。一个系统,无论是从外部输入信任,还是内部产生信任,都是为了保持系统内信用的存在和转移。
二、信用的确认和转移机制
这里就广义信用进行定义。
简而言之,广义信用表述一种权利,一种可以申明并要求拥有某项价值(物品或劳务)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特质参数集合,这种参数集合一方面直接与价值挂钩,另一方面具有如普通价值常有的不能一份多付,生成后付出方减少、接收方增多的类似物质守恒的特性。
区块链技术体系以及伴随而来的分布式经济和社会新思维将带给世界的是信用的重新寓意,代表价值或权益的信用在经济和社会主体传递过程的重新定义,以及上述信用传递的永不磨损性。
信用描述人、事、物所拥有的权益集合,或者体现其特点的特质参数集合。信用参数集合可以被该主体的行为和与其他主体的互动所改变。这种改变由区块链技术体系提供透明的、可追溯的、不可篡改特征的系统记录,从而使得整个系统是可被信任、可被接受的自动化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不仅是信息自动化地传递,连权益、价值、财富、广义信用都被透明地、自动地、可追溯地、不可篡改地自动确认和传递,而人们丝毫不会疑虑担心这样的自动化系统扭曲改变了这种过程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过程中信用的确认、转移、消长都是由内置信任保证的。因此,这样的信用系统是具有公信力的。
信用与一般意义上的权益一样,在其存在周期里都有确权、行权和维权三类相关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