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闽宁扶贫协作20年海原专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海原,我的点滴琐事

钱 平

钱平,厦门市科技中学教师,第八批支教教师,在海原一中支教。

2006年8月,我带着一颗爱心以及厦门市科技中学全校师生的重托,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第一中学,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在将近1年的时间里,我学习着也工作着,感动着也收获着,正如我刚来时说的:“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学习篇

为了不负领导的重托,我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海原一中的教师队伍当中,为争取早日成为其中贴心的一员而积极地做着准备。因为我考虑到,只有真正融入到他们中间,才能与他们一起在教学研讨方面进行互动,于教学思想方面产生碰撞!

我除了梳理自己十几年来摸索出的点滴心得,还经常主动向海原一中的老师们探讨学习经验,与支教老师相互交流,互诉心得与感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在操场,还是在办公室或者是街边路口,我经常“即时研讨”,和大家探讨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改变教师们的研讨习惯,同时也改变学校的研讨氛围!

“思考—实践—反思—总结”是我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每天仔细阅读,潜心研究,深入思考,力求从理论上不断武装自己,深化自我。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和总结提高,我的理论水平有了长足进步;通过深入的教学实践和交流探讨,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工作篇

从我正式接任海原一中初二(1)(2)班,高二(1) (2)班的代课任务起,我就下定决心,除了知识之外,奉献给学生的还有无私的爱。我真正把这崇高的“爱”带给了海原一中师生。由于海原一中体育器材设施严重不足,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一方面到县城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不少简单实用的教学器材,另一方面也发动学生们自己动手做沙包、毽子等简易体育设施,孩子们把已经断了的短跳绳一根根接起来就成了可以再次使用的长跳绳。我还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简易设施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如用竹竿跳竹竿舞,用短绳子、长绳跳花样跳绳等。就这样,我上课时还经常把其他班的学生都给吸引过来。班里的学生都说:“老师,上您的课,真开心!”

作为自治区高级中学达标学校,海原县第一中学经常组织学生活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我就经常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进行队列队形、广播操以及其他各项体育活动的训练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6年10月21日学校队列队形和广播体操比赛中,我带的4个班分别获第一、三、五、六名的好成绩。此外,在海原一中2006年9月22—23日开展的校田径运动会上,当时我不慎着凉得了感冒,还在发烧的我带病坚持工作,一个人承担了校运会秩序手册全部的编排工作,同时还和学校其他老师一起圆满完成了裁判任务,深得全校师生的尊敬与好评。

刚到海原一中时,我每天早晚参加学校的女篮训练,并在2006年10月1日开始的海原教育系统教职工篮球赛上,和海原一中其他女篮健将卫冕冠军。从2006年10月16日开始,我每天早上又带领海原一中女教工先跳健美操,后进行排球训练,为在2007年五一期间举行的全县教职工排球赛打基础做准备。另外,我还积极参与县里举行的各类活动,在迎接“两基”检查验收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海原一中虽地处县城,但生源大多来自乡下农村,部分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子女要么不会教育,要么撒手不管甚至不闻不问,这就导致了海原一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我深入到学校师生中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尽量争取学生家长配合,我经常利用节假日,翻山越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并同学生家长交流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其他表现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海原地处素有“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落后,连续的大旱造成许多农村家庭特别贫困,加上落后观念的影响,许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辍学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扶贫助学活动也就成了厦门支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克服了种种困难,进行调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通过家访,掌握贫困学生情况,为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提供了较为翔实的依据。我调查整理出一些贫困生档案,准备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联系,实施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我还自己掏钱资助了4个贫困学生,使得孩子们得以继续上学。

当我看到海原一中新建的多功能餐厅里面几乎没有餐桌椅时,就积极联系原来任教的厦门科技中学,争取到了5万元现金。当时我右脸上长了一个囊肿,正在银川做手术,医生让我住院治疗,但考虑到学生急需餐桌椅,就果断放弃住院治疗,脸上贴着胶布就去帮助海原一中联系购置餐桌椅的事。目前,100套餐桌椅已捐赠给海原一中,解决了广大师生的就餐困难问题。

“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回顾近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了气候、语言、饮食、风俗等难关,在海原一中顺利有效地开展支教工作,完成了各项支教任务,为海原的孩子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生活篇

弯弯的山路

今天,学生冬冬说家里有一个纪念活动,她要回家参加,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我正想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便愉快地答应了。买了一些水果和点心后,我们就上路了。冬冬告诉我,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下车后再走一段路。我说行,我是体育老师,走路肯定没问题。

下午1点多坐上了去兴仁的车,2点多车到了一个岔路口。下车后,我们提着大包小包开始走路。长这么大,路走了很多,可今天走的路有点特别,一脚踩下去,像是踩在棉花上,再一脚踩下去,我的鞋就看不见了,只能隐隐约约看到鞋背,好厚的尘土!

走过一段平路,又爬过一座小山,心想:好累啊,手快断了,早知道就不买水果了。不行,要坚持,一定要坚持,我告诉自己。又过了一会儿,忍不住问:“我们走了多远了,还有多远?”冬冬的回答让我的心凉了半截:“老师,我们走了1/4了。”“天啊,才1/4!那我们要走到什么时候啊?”心里这样想着,可没敢说出口。

学生见我皱着眉头不讲话,就小声说:“那我们打个电话给家里,让他们骑摩托车来接吧。”我一听,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太好了!”赶紧把手机拿了出来,一看傻眼了——没信号。只好继续往前走,走一会儿就拿手机出来看看。就这样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这时,冬冬突然说:“老师,我给你唱个歌吧。十八岁的索菲娅来挑水……”优美的歌声在空旷的山沟里回荡。平时很少唱歌的我情不自禁跟着唱了起来,歌声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疲劳。原来,唱歌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终于找到一个有信号的地方,时断时续,冬冬拨通了电话,打了好几分钟,可对方还没搞清楚她是谁。我不禁疑惑:“你家人听不出你声音?”她不好意思地小声回答:“这不是我家的电话,是村里唯一的一部电话。”噢,原来如此,信号不好对方听不清,加上她在外面读书,对方一时没想起她是谁。没关系,再打再解释。终于在20分钟后,对方知道她是谁了,也答应去通知她父母。我长舒了一口气:“你也累了,在这歇会儿,等着吧。”

“老师,我们还是走吧,我家没摩托车,我父母去村里找了。”看来我们必须继续往前走。“老师,我给你讲讲我们的风俗习惯吧。”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于是,冬冬详细介绍了起来……

走着走着,眼看着5点了,心想,估计她的家人没找到摩托车。什么时候才能到啊!突然,迎面扬尘四起,冬冬高兴地说,有人来接我们了。只见一辆摩托车朝我们驶来,真的是来接我们的。等摩托车停下来,我一看,也太旧了点吧。管它呢,先坐上再说。我们俩高高兴兴地坐上摩托车出发了,尽管车过处灰尘满天飞,但好歹不用走路了。十几分钟后,远远看到一座小村庄,终于到家了,好开心。下车后,我和冬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禁不住哈哈大笑,我们整个人浑身上下全是灰。

洗漱过程中我流泪了。只走这一次就觉得好辛苦,可学生们呢?从小学到高中,他们要在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走多少次啊!夏天顶着烈日,孩子们背上点馍,赶往30公里外的学校;冬天刺骨的寒风,刺痛他们稚嫩的皮肤,一个个冷得不得不一路小跑而去。我不敢想象。也许,艰辛的生活正是锻炼孩子们自强不息性格的原动力,他们不怕吃苦,他们积极上进,他们乐观豁达,这些都是城里的孩子缺少的。

弯弯的山路,默默地承载着山里孩子求学的艰辛和希望……山的那一边,是多少孩子明亮的大眼睛渴望飞出去的希望啊!

体育课堂随笔

9月4日 周一

今天是我在海原一中支教的第一节体育课。快上课了,体育组组长张老师一边带我到操场,一边介绍:高二(1)班有83名学生。走近一看,黑压压的人群。任教多年的我还真有点儿心虚,这么多人啊!在厦门可从没见过。再看看那一张张黝黑但纯朴可爱的面孔朝我绽放出热情的笑容,我的心里顿时好温暖。可是,接下来的教学着实让我陷入了困境。万万没有想到,在海原县重点中学,体育器材居然少得可怜。操场上6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每个班只能分到1个篮球、1个排球、1个足球,仅此而已。男生们蜂拥而上,抢3个孤零零的球,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抢不到的就跟在后面跑。大部分女生则只能无奈地看着,干瞪眼当观众。我从来没想过会上这样的一节体育课,也没有想过会有学生这样上体育课。女生们几乎没打过篮球,没踢过足球,体育课对她们而言就是在操场上充当观众,白白耗掉45分钟后回教室。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我只能带着女生做一些简单的游戏。下课铃声终于响了,这节课我是在自责、无奈和心酸中度过的。

9月5日 周二

今天是第二节体育课。为了避免出现昨天的情况,我今天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上课了,学生们看到我身旁放着的竹竿,不解地问:“拿这些做什么?”我笑着卖了一个关子:“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准备活动做完了,男生们照样去打篮球、踢足球,女生们则围着我。我问:“你们知道彝族吗?知道彝族的竹竿舞吗?”学生们说知道,但不会跳竹竿舞。我把竹竿摆成“井”字形,教学生如何敲竹竿,如何掌握节奏,如何跳跃而不让竹竿夹着自己。一时间,操场上响起了清脆的敲竹竿的声音。一开始,只有女生们兴趣十足。不一会儿,男生们也参与进来了。再过了一会儿,办公室的老师们也被吸引了下来。操场上到处都是“咚咚”的竹竿声,到处都是跃动的人群,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看着这一切,我好开心。

9月6日 周三

今天是第三天,有些班级已经跳过竹竿舞了,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竹竿舞的基本跳法了。

上课了,我依然带着几根竹竿。

学生们问:“老师,我们会跳了,教我们别的吧。”我笑笑说:“真的都会跳了?那我待会儿要看看。”

我把竹竿摆成三角形,让学生们按照上一节课教的基本跳法去跳,要求至少跳完3个来回才算完成任务,结果没几个学生能完成。我笑笑对他们说:“竹竿舞分很多种,你们只不过学会了最基本的跳法。比如,竹竿可以摆成‘井’字形、三角形、十字形等形状,还可以在基本跳法的基础上加上转身跳等跳法。剩下的时间你们自由组合,自己按照自己喜欢的形状摆竹竿,自己选择要不要加上转身跳,或者几个人手牵手跳,变换不同的队形。总之,自己想怎么跳就怎么跳,只要不被夹住脚就好,当然,如果能编出点花样就更好了。”

于是,分组、讨论、创编,学生们不亦乐乎,一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9月11日 周一

在海原工作的第二周。今天我准备带学生们跳最熟悉不过的短跳绳。一上课,学生们看着跳绳就说:“老师,我们都会跳,不好玩,还是跳竹竿舞吧。”

“那一会儿你们就跟我跳一样的,谁跳对了谁就可以去跳竹竿舞或者去打球了。”学生们一听,来了兴趣:“好啊,太好了,跟老师比跳绳了。”

开始比赛了,我跳了一个难度较大的“双摇跳”,学生们根本没看清绳子到底是怎么从脚底下过去的,都睁大了眼睛。在讲解了动作要领后,有同学跃跃欲试,可始终没人会跳。我就从最基本的开始,教学生们短绳的花样跳法。同时告诉他们,生活中很多很普通的东西其实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样来,关键是看你们有没有用心,并借此提醒他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

9月13日 周三

又一节体育课。今天我给学生们准备的是长跳绳。海原一中的长跳绳可是我特制的。因为没有长跳绳,而有些短跳绳的绳头手柄已经断了,于是我就把几条短跳绳接了起来,长跳绳就这样做成了。

由于前几节课学生们都感到新颖,这节课就不发问了,只等着我教呢,显得特别安静。于是我们就开始向长跳绳挑战了。从普通跳绳、跑绳、踩绳到最难的两人“甩双绳”,学生们兴致勃勃,听讲特别认真,练习特别用心。

看到学生们的认真劲儿,我情不自禁地和学生们一起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