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苍流:打渔张引黄灌区开灌60周年纪念专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灌区复灌

一、钱正英实地调研,现场办公,恢复灌溉

1963年11月底,中国农科院灌溉研究所所长栗宗嵩等来灌区调查研究后认为:引黄是灌区发展农林牧渔业的重要条件,应先向东部放水,解决沿海地带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在西部进行试验,为复灌创造条件。经中央及省水利部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1964年12月,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报《关于打渔张引黄灌区1965年恢复灌溉的报告》。

1965年春,灌区旱情严重,当地干部、群众强烈要求恢复灌溉。1965年5月9日,时任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由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张次宾陪同,再次来到打渔张引黄灌区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并为引黄复灌问题专门召开了贫下中农座谈会。此次会议,经钱正英副部长提议,于5月9日晚上,在驻牛庄的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院内召开了老贫农座谈会,张次宾副厅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广饶县穆县长,河南省刘厅长,专区水建指挥部李树荣书记,灌溉局王恩普书记,牛庄六小队贫协代表商家荣,九小队贫协代表隋龙文,解家村贫协主任解民安,八小队贫协代表解明文等。通过座谈讨论,反映了群众对恢复引黄灌溉的强烈要求,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为灌区恢复灌溉提供了重要依据。老贫农代表认为:合理灌溉有利无害。

(1)过去碱地是人为的、大水漫灌等危害造成的;“打渔张灌溉有利无害,过去缺乏经验,碱了地。”

(2)建议今后洼地种植水稻。

(3)灌水要先浇洼地后浇高地,赶紧排除多余水。老贫农的意见坚定了上级政府和部门复灌的信心。

1965年4月5日,四干开始试渠放水,13日首先在四干渠正式复灌,以后一、二、三、五干渠亦相继复灌。复灌后新建了洛车李等10个灌溉管理所进行管理。一干渠由博兴县自己管理。

二、复灌取得良好灌溉效益

复灌后,灌区范围调整缩小,更加注意合理用水,科学灌溉,充分发挥灌区效益。将设计灌溉面积调整为16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6万亩,四级配套面积61万亩。1965年当年引水量1.8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5873.33公顷。

1967年9月13日,在《打渔张引黄灌区关于去冬今春灌区工作总结》中,记述了自1965年复灌后(的情景):“一~五干渠已经恢复,继续扩大配套面积,现在已有60万亩。其中20万亩沟渠路林综合治理标准农田,近100万亩有抗旱防御能力。去冬今春完成大型土方工程四项,土石方70多万立方米,桥涵建筑物9座。1966年冬灌38万亩,1967年春灌50多万亩,在干旱情况下,获得好收成。”《总结》对1962—1965年停灌期间,“给引黄灌溉判了死刑”的绝对化认识给予强烈的批评。最后,总结了对粉沙壤土地区“不旱不灌”、即“补充性灌溉”的原则。当干旱、粉沙壤土缺墒时,地下水2.3~2.5米,观测此时每亩灌水70~80立方米,地下水位上升50~60厘米,半月可以回落灌前水位。每亩灌水控制在100立方米以内。灌区在原工程基础上进行改建增设已经修成的标准是:农沟平均深1.5米,间距100米;斗沟平均深2.0米,间距500米左右;支沟平均深2.5米,间距2000米左右。控制面积:支渠1.5万亩左右,斗渠1500亩左右,条田50~80亩。

1972年,灌区粮食亩产128公斤,1978年257公斤,分别比停灌前的45公斤提高1.8倍和4.7倍。据1983年实测,灌区地下水埋深在1.6米以下,盐碱地基本改造成良田,潜水矿化度由灌溉前的15~20克/升下降到2~5克/升。年引水量3亿立方米,不仅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而且为保证胜利油田和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做出贡献。

打渔张引黄灌区的成功复灌,是和钱正英副部长的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