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骨董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0章 乾坤骨董集 精美绝伦龙山文化玉器

第50章乾坤骨董集精美绝伦龙山文化玉器

收藏古玩艺术品的终极目标是真、精、稀,而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老、普、残上徘徊不前!李舞雩一直想收集一个经典龙山文化玉器,带有神鸟图腾的龙山文化玉器。在上海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都能看到带太阳神图案神鸟纹玉圭,一直和山东玩龙山文化玉器王红旗老师有联系。

山东、河南、陕西、河北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其中,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玉器较多,种类有玉锛、玉铲、玉、玉钺、玑和玉环等,玉器颜色有墨绿色、褐色等,玉锛上的饕餮纹,为商代铜器饕餮纹的祖型。河南龙山文化出土数量较少,玉器种类有玉璧、玉璜、玉环、玉饰等。陕西龙山文化发现的玉器不甚丰富,种类有玉璜、玑、玉璋、玉切刀、玉镰、玉钺、玉雕人首等。河北龙山文化亦有玉器少量出土。

龙山文化玉器(Jades of the Longshan Culture),经多年大量发掘与研究表明,龙山文化的系统与来源并不单一,可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北龙山文化。这 4个文化中的玉器以山东龙山文化发现的玉器较多,河南龙山文化和河北龙山文化玉器发现较少。山东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中的玑和玉质生产工具颇具特色。山东龙山文化玉锛上的饕餮纹,应是商代铜器饕餮纹的祖型。

最早发现于SD省RZ市两城镇遗址,1936年曾出土了一件扁平有孔玉斧。此后,除发现少量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外,还发现了饕餮纹玉锛和大型玉铲等礼器,极为珍贵。出土玉器较多的遗址有RZ市两城镇、SD省胶州市三里河等处,SD省泗水县尹家城、五莲县丹土村、滕州市庄里西等遗址也有少量玉器出土。

龙山文化最早发现在山东龙山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命名是以古陶器来命名的,在同时期的古陶器型;纹饰具有相同或者类似器型古陶的考古遗址所发现的古陶器均称之为龙山文化。而龙山文化在考古中发现了很多高古玉器,这些古玉:根据考古学家分析论证属于龙山时期的高古玉器。

因此龙山古玉命名由此而来。根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山东;江苏;AH;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从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古玉可以看出:龙山文化古玉与龙山文化古陶器一样:具有共性和差异。

所具有的共性同古陶器一样: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器型。差异:具有不同地域的个性。就目前全国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同类型相比较;通过碳十四年轮校正,根据现有的不同地区的龙山文化古玉分布发展:各个地区的龙山文化发展进程并不相同,因此出现同时期龙山文化发展快慢之现象。

龙山文化的年限具体定在距今:3300-4500年。就时间上来看早期与大汶口文化相重叠,中期与夏相重叠;晚期与商周时期相重叠。上述的观点通过考古学中的类比学得到了证实:通过高古玉器上的纹饰与商周青铜器表面的纹饰比较,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纹饰。

一.龙山文化的发展与研究龙山文化研究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约从1932年—1959年);发展阶段(约从1960年—1978年),这一阶段以海岱龙山文化明确地从泛龙山文化中分离出来开始,到70年代末海岱龙山文化内部地方类型的研究展开为止;全面振兴阶段(约从1979年—现在)这一阶段的考古调查工作,由于进行了几次全省性的文物普查,新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成倍增长,总数已达千处以上。

二.典型遗址海带龙山文化遗址已发现1000余处,经过发掘的也有60余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SD省的章丘城子崖、邹平丁公、临淄田旺、寿光边线王、WF姚官庄、临朐西朱封、潍县鲁家口、日照两城镇、东海峪和尧王城、泗水尹家城、兖州西吴寺、栖霞杨家圈;河南的永城王油坊和造律台、鹿邑栾台等。

三.分期、特征与年代

1、分期典型遗址的分期:尹家城遗址(划分为六期)、丁公遗址(划分为五期)、三里河遗址(划分为四期)。陶器的演化可以反映各个分期的不同特点。

2、各期的文化特征

第一期:本期遗存见于东海峪、尧王城、大范庄、尹家城、西吴寺、前掌大、丁公、三里河、呈子和狮子形等遗址。房址主要为半地穴式建筑,面积一般较小,已经开始出现台基式房屋;墓葬均为中小型墓;陶器的颜色,墓葬和居址差别很大。

第二期:瓷器遗存主要发现于东海峪、尧王城、尹家城、丁公、城子崖、姚官庄、呈子、三里河、狮子行、邹家庄和杨家营凤凰台等遗址。房址中半地穴式、地面式和台基式建筑并存,形状以方形和长方形居多;陶器中黑陶的比例上升。

第三期:本期遗存主要见于东海峪、尧王城、尹家城、西吴寺、栾台、尚庄、城子崖、丁公、凤凰台、田旺、西朱封、姚官庄、三里河和狮子行等遗址。房址中半地穴式建筑较少,地面式建筑较多;发现少量特大型墓;陶器以黑陶居多。

第四期:本期遗存主要发现于尧王城、化家村、尹家城、王油坊、尚庄、城子崖、田旺和三里河等遗址。房址以方形和长方形的单间地面式建筑为主,某些地区还有双间或多间相连的建筑;大中小型墓均有发现;陶器以黑陶最多,灰陶次之。

第五期:瓷器遗存主要见于两城镇、尹家城、造律台、王油坊、栾台、青堌堆、莘冢集、尚庄、南陈庄、邢寨汪、城子崖、丁公和田旺等遗址。房址、墓葬和第四期相比没有产生大的变化;灰陶比例上升,黑陶比例下降。

第六期:本期遗存主要见于两城镇、尹家城、济宁程子崖、王油坊、青堌堆、丁公、火山埠和杨家圈等遗址。房址多为方形和长方形地面式建筑;墓葬均为小型墓;陶器以灰陶为主。

3、年代海岱龙山文化延续了约600年的时间,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的分界,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后。

四.地方类型

1、城子崖类型: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中上游和徒骇河流域的鲁西北地区。

2、尹家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汶河、泗河中上游的泰安、济宁、枣庄地区。

3、姚官庄类型:主要分布于潍河、瀰河流域地区,西界大约在淄河沿岸,东侧似未越过胶莱河。

4、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河、沭河中上游地区和日照、赣榆沿海一带,西、北两侧分别与尹家城类型、姚官庄类型相连,向南似未越过陇海铁路。

5、杨家圈类型: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及其沿海岛屿地区,三面环海,西南部与大陆相连,分界约在胶莱河一线。

6、王油坊类型:主要分布于鲁西南、豫东和皖北地区。

五.社会经济

1、农业:稳固的定居生活是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的基础。种植的谷物有粟、黍和水稻。晚期阶段亦有十分发达的酿酒业。

2、家畜饲养业:龙山文化饲养的畜禽以猪的数量最多。

3、狩猎与捕捞:是一种补充经济成分。

4、手工业:制陶业、玉石骨蚌器加工业、建筑业、冶铜业、纺织业。

六.社会性质

1、城址:城的出现是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海岱地区目前已发现古城址4座,即城子崖、边线王、丁公和田旺。

2、文字:文字的创造和使用是文明社会的标准之一。丁公龙山文化文字的发现表明这一时期已经产生比较成熟的文字。

3、铜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龙山文化已经进入铜器时代。

4、礼制:龙山文化埋葬制度等级分明;礼器成为人们社会等级名分的象征和标志。

5、宗教:神权的地位逐渐下降,由与王权并重转化为依附于王权。龙山文化时期国家进一步发展,并在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已进入初期文明社会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成熟。

七.与近邻地区同时期诸文化的关系

1、与小朱山三期文化的关系:海岱龙山文化和小朱山三期文化之间交流、传播和影响的趋向,始终是以前者对后者的输出为主,而小朱山三期文化对大海南岸的影响则十分微弱。

2、与后冈二期类型的关系:城子崖类型对后冈二期类型的传播是主要的,居于主导地位;而后冈二期类型对城子崖类型的影响则比较微弱,居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3、与王湾类型的关系:在总体上,王湾类型对王油坊类型的影响较大,到晚期阶段,有明显的增强趋势。相反,王油坊类型对王湾类型的影响比较微弱。龙山文化时代公元前3000年,东夷文明进入了成熟的宗教时代。他们以金乌(三足鸟)为原始图腾,以太阳神崇拜为共同宗教信仰,凭籍玉琮、玉璧及其统一的宗教徽帜,祭天礼地,率先进入了奴隶制邦国时代。北上西进中,势力不断扩张,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地区、江淮地区、黄河下游地区被逐渐蚕食,华夏族创立的仰韶文化受到严重冲击,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被东夷文化取代。东夷族势力,不仅突进到了中原腹地,触角还延伸到了仰韶文化所控制的东北部边缘张家口地区。

一、 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其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以黑陶为主要特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源自大汶口文化,这是学界的基本共识。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工作不断进展,这一认识已经逐步被打破。从分部地域上看,龙山文化不仅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延安地区和川西平原都有发现,分布十分广泛;从时间跨度看,位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存续年代在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之间,早于龙山文化年代;

从文化特征看,不仅是黑陶,精美的玉制礼器、神器和象征权杖的重器等,较之于黑陶地位更加突出,文化特征更加鲜明;从文化承袭脉络看,龙山文化不仅源自大汶口文化,它与良渚文化有着更加密切的渊源关系,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龙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SD省JN市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龙山文化广泛存在于山东、河南、陕西和湖北、四川等省,其中以山东最为典型。

虽然不同地域龙山文化内涵略有差异,但是,其以鸟图腾,以玉琮、玉璧为礼器,敬天礼地;以钺为权杖象征,以簧为结盟或联姻证物的文化精髓却高度一致。而这些宗教神器,早在5000年前,已经出现在了良渚文化甚至是更早的钱塘江和长江下游的文化之中。

东夷玉文化北上有一条清晰的脉络,虽然在北上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如:距今5000年,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牙璋、璇玑(8)等,并且它们最终成为山东龙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然而,这些器物一经出现,几乎同时就出现在了江汉平原的石家河、中原地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中,由此可见各地龙山文化的一体性和发展的一致性,以及他们在政治上的一体化。

龙山文化,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900年的庙底沟二期,恰逢古籍中所记载的炎黄二帝与蚩尤争霸中原的时代。这是东夷人战略性突进中原的结果,也是华夏族与东夷族激烈冲突的发轫,既而开始了东夷族与华夏族剧烈冲突与融合,历史进入了龙山文化时代。

二、涿鹿之战运城说公元前3500——3000年间,东夷族加快了北上步伐,数百年间,由江淮、江汉地区渐次北上,以至炎帝“居地尽失”;黄河中下游,在与海岱文化融合中大汶口文化不断被同化;冀鲁豫及豫晋陕交界地区,城邦林立,也成为东夷势力控制范围。东夷族来势凶猛,大有吞并华夏族炎黄二帝之势,一场大规模冲突在黄河流域展开。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籍可查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关于涿鹿之战的发生地,说法不一。

从最新考古成果看,蚩尤族北上,历时数百年,与华夏族的冲突不是一时一地,而是几乎遍及长江、黄河流域。因此,对涿鹿之战发生地的考证不是本文重点。以下“涿鹿之战运城说”旨在证明,华夏族与夷族曾经在中原地区发生最早的激烈冲突。

《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安邑县条下有:“蚩尤城在县(安邑)南一十八里……其城今被摧毁”。古安邑县即今解县,古代也曾经称作涿鹿,今SX省YC市所辖。《梦溪笔谈2卷三》记载:“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时至今天,运城盐湖还有“玫瑰湖”之称。

《续夷坚志》卷四,也有“华州界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城旁阚姓尚多。”的记载。据此,学界有一种说法是涿鹿之战发生在SX省运城县。

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其中包括山东龙山文化(典型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山西襄汾陶寺类型和河南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

主要遗址有山东的城子崖、日照两城镇、胶县三里河、临朐朱封;陕西神木石茆;山西襄汾陶寺;河南王湾、孟津、洛阳矬李;辽宁长海等。

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

石家河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地区,北至河南南阳,南到洞庭湖,东到大别山,西至汉水上游和长江西陵峡一带,其中心地区在江汉平原。

主要遗址有湖北天门石家河、罗家柏岭、肖家屋脊、钟祥六合、郧县青龙泉等遗址,河南淅川下王岗,湖南澧县孙家岗等遗址。石家河文化玉器是这一地区玉文化的突出代表。

石家河文化年代距今约4700至4400年。

(一)玉器种类

龙山时期玉器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生产工具;有斧、铲、刀、凿、锛、镰、纺轮等。

第二类为装饰品;有璧、环、笄、璜、镯、璇玑、玦、鸟形佩、人首形佩、虎面形佩、凤形佩、蝉形佩等。

第三类为礼仪器;有圭、戈、琮、钺、牙璋等。

(二)造型与纹饰

1、器物造型与特征

龙山时期玉器的种类很多,主要以几何型和象生动物型为主,常见有琮、璧、圭、璋、钺(戚)、斧、铲、锛、刀、笄、环、璜、璇玑(牙璧)以及人、鸟、凤、蝉、虎、兽等象生动物玉饰。

玉琮,龙山文化玉琮体形较矮,外表分为两至三节或不分节,短射或无射。有的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左右两侧仅雕琢圆眼,大多素面无纹。

璇玑(牙璧),璇玑的造型以璧或环形为主体,外缘附出三或四个指向一致的齿形,顺着相同方向均衡排列。

璇玑的定名,最早见于吴大徵《古玉图考》。《尚书·舜典》:“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玉圭,龙山玉圭造型共性是:长方体,上端略宽,平刃或无刃;下端略窄,并且有一个或二个小穿孔。器表雕琢阳纹或阴刻人面纹、兽面纹、鸟(鹰)纹等纹饰,也有素面无纹的。

牙璋,《周礼·春官·典端》:“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牙璋共性:长方片状,凹弧形刃(歧首),下方左右边缘附设对称式阑(牙),长方形柄上有一穿孔。

石家河文化出土牙璋造型有两种,一类与山东龙山文化歧首式牙璋一样;另一种为平首式。

多孔玉刀,龙山文化的玉刀体型较大,造型大体呈长方形,左右两侧微向外斜,下缘薄刃,内部透穿数个小孔,是龙山文化多孔玉刀的特色。

兽面纹发饰,山东临朐朱封村遗址M202所出兽面纹发饰由两件玉器组成,上端呈扇面形,为片状镂空兼阴线刻抽象兽面纹饰,镶嵌绿松石珠为眼睛,左右对称。

镂空技法为“勾转镂空”和“条状镂空”。下方与雕由三组多道凸弦纹的玉笄相插连,笄尾尖锐。

虎面形佩,主要见于石家河遗址,分圆雕和片状两种。造型相似,其轮廓呈方形,头顶微微拱起,两侧各有一耳,脸部以浅浮雕技法制作眉、眼、鼻及双颊等五官,类似虎形。

蝉形佩,龙山时期玉蝉主要出现在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厚片状,头端两侧浮雕双眼,尖嘴、尖翅,翅膀贴在背上,中间阴刻翅脉纹。

凤形佩,以天门罗家柏岭遗址出土为代表,团凤形,短翅,阳线雕翅羽纹,长二枝尾,尾上有翎眼纹,与孔雀的尾羽特征一致,因此其原型应是孔雀。

纹饰特征与设计

龙山文化玉器的纹饰有单线阴刻和突起阳纹两种,其中以阳纹最具特色,称作“勾转阳纹”。

人首玉饰的设计

龙山时期的玉人,以头部为表现的主体,各种类型的人首都以“臣”字大眼、双耳戴环及勾转阳纹为主要特色。有高浮雕人首

,浅浮雕人首,侧面人首,鸟形玉饰设计。

龙山时期盛行以鸟作为玉器的主题,玉鸟的鸟嘴、足爪及翅膀上勾转阳纹都具有统一性的特殊风格。有片状玉鸟,圆雕玉鸟

,平面鸟纹。

人首与鸟形的组合

龙山时期常见鸟形与人首并存一器的组合,有以人为主、以鸟为辅,或以鸟为主、以人为辅两种形态。

龙山文化玉器特征

1、玉器种类齐全,玉料来源充裕。

2、玉圭、玉璋和玉戈首次发现。

3、象生动物形玉饰增多。

4、受良渚文化影响的玉琮。

李舞雩收藏一个龙山文化玉器是一个王红旗老师收藏的玉璇玑。玉璇玑是新石器时代较为典型的玉器。此类玉器有何用途,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清代吴氏着《古玉图考》一书始称“玉璇玑”以来,文物鉴赏界袭名至今,其依据来自“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之说。

“龙山文化玉璇玑”,青玉,有白色第状斑纹,缘有3组16牙。“璇玑”二字,源出《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西汉孔安国释:“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考古学家认为,璇玑乃有牙之壁。一般璇玑呈圆璧状,璧缘有外旋状的飞齿。无飞旋状长齿十分罕见。

1、璇者北斗七星的第二星。如:璇柄(北斗七星的斗柄),璇星(星名。北斗第二星);璇枢(琁枢。星名。北斗第一星为枢,第二星为璇。泛指北斗星,又比喻枢纽、关键。) 2、玑者文仰陟天玑。--《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 3、又如:玑璇(北斗七星中的星名。璇是其中第二星,玑是其中第三星,今称“天玑”,合称“璇玑”);玑衡(星名。指北斗七星中的天玑与玉衡。也用以称观测天文的仪器。) 4、璇玑乃古时一种天文仪器,浑天仪,妙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