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乾坤骨董集—古代常把玩四件骨董
第22章乾坤骨董集—古代常把玩四件骨董
骨董从古至今都有很多人喜爱,古代最常把玩的四件骨董,来了解一下玩哪四件古玩骨董?
第一个首先要说的就是扳指。扳指它出现的时间是比较早,战汉商周就有,扳指出先是在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人们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扳指是个辅助射箭一个工具或者打猎获得一种荣耀象征,戴于拇指,正下方有一个槽,用来扣住弓弦以便拉箭,作用是防止放箭时,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
因功能类似扳机,故又称为“机”。扳指还被称为“韘”,据《说文·韦部》载:“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箸右巨指。”明确阐述了扳指的功能以及用法。现发现的最早具有扳指功能和外形的用品出土于妇好墓。
扳指的出现到了满清才被大家众所周知,满族人最早的扳指是用鹿的骨头做成的,佩戴是在右手的拇指上,当时戴扳指主要是因为拉弓射箭的时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伤到手指,到后来不打仗了,渐渐的就有了玉石和金银器等贵重的材质做的扳指,佩戴也象征着权势和地位,这些都体现了满洲贵族那时的尚武精神。到了后期就只是当做一种装饰品,皇帝有时候赏赐有军功的武将,也会奖赏扳指。文员大部分是不戴扳指的。
扳指原本使用犀牛角、兽骨制作。根据不同的材质,就有不同的扳指儿护养方法。比如象牙扳指一般有槽痕,所以要经常擦拭槽痕中的污渍,但多用上好的皮毛。象牙制品一般会在五六十年后开裂,所以很少用水来清洗,而是多用胭脂(纯天然制作)和酒糟来清洗,不仅有很好的清洁消毒功效,而且还不会出现水中杂质浸入象牙内形成渍斑的情况。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为象牙扳指儿制作一个紫檀木的内胆,因紫檀木略有淡香且能吸水分,与象牙可以达到互为护养的功效。
第二各种镂空雕诗文玉佩。这个无论是咱们在看古装剧还是史册中记载。都能发现当时的男性或者女性喜欢贴身佩戴和把玩精美的美玉。尤其是在电视剧中也能看到把玉佩挂在腰部颈部,或者把玉佩当成定情信物交给自己心仪的女子,所以说有了这句,古之君子必佩玉。有坦荡,胸襟沉稳的感觉,所以也有古语说,君子如果没有其它变故,玉是不离身的。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明清是另一个玉文化繁荣的时代,这时民间盛行佩带各种玉佩饰。有钱的人上到帽檐前饰,中至玉腰牌,玉挂件,下至玉鞋扣,几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一般平民百姓也常会带个玉手镯、玉耳环,玉扳指等。所用玉料大多为青玉、白玉、青白玉等。其中特别以产于XJ和田的羊脂白玉最为名贵,黄玉也同样价值不菲。翡翠也是在清早期流入中国的。但由于翡翠石料一般较为细小,所以多用来做介面,耳环等小件器。我们现今看到的大部分玉佩饰都是明清两代的产物。
佩玉已逐渐成为首饰时尚,许多人都非常喜爱。在玉佩中,往往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分体现了玉石文化的精髓。
第三各种材质印章。印章在古代被称为玺,是我国书法和雕刻结合的一种独门的艺术门类。后来被后世称为印章。《史记·孝武本纪》:“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后汉书·公孙述传》:“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备置公卿百官。”《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他﹞又惭次学到作画游戏,勾股占验,甚至镌印章。”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因为寄书要挂号,收信人须用印章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中悬画佛一轴……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
印章主要是以石材所用居多。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制作材质有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一般的文人,书画家几乎是不喜欢用印,藏印。中国书画所谓的四绝,指的是诗书画印。立体的模式,在明代却是愈演愈烈的兴起来。这四者互相渗透,互相滋养,互相影响,应当常常成为文人写诗。作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印章拥有悠久的历史,现当代对于印章的理解较为狭窄。印章的形式多样,除传统类型的印章外。还包含虎符、戒指等类型的印章。
印章是金石艺术的体现,融入了书法、绘画、雕刻、审美等内容,成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最早的印章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出土的印章为证据。
从我国的印章前身来说,应当源远流长,早在石器时代的岩画,陶器上的图案,到甲骨文的铭刻,影响了印章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汉书·祭祀志》说,自从三皇五帝开始就有了书契,到三王时期,成为民间化的雕文。所以根据出土的实物资料,考古学家认为中国的印章脱胎实际上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这一时期的陶器上的印模、堆纹,以及泥条盘筑法,都是印章的一个前身。
最早印章的用途是上级下达命令等秘密公文的封,为了防止他人拆掉,用绳索捆住公文,然后在接缝处封上一块湿泥,再用印章在泥上打出印记,所以也叫封泥。
印章的制作有铸造和刻凿两种。铸造的多是金属类,刻凿的多是比金属软的如玉石、木质、角牙等。印章由印面、印体、印纽三部分组成,有的没有印纽。印面是表现文字内容的地方;印体是承载印章之主体;印纽是穿绳索容易携带的部分。
印纽的样子多,有鼻纽、龟纽、辟邪纽、龙纽、虎纽、羊纽、马纽、狮子纽、瓦纽、窍纽、钱纽等等。汉代后期官、私印章因为不佩戴在身,不一定有纽,有纽的也成了艺术装饰。
收藏印章的藏者都知道印章的印面不止包含一种文字,从古文字说便有商周文字、东周文字、幕印篆、缪篆、鸟虫篆、悬针篆、蟠条篆、后期缪篆、杂篆;到了现代文字,包含了隶属、楷书、行草、宋体、仿宋体;而就民族文字而言,却又包含西夏文、契丹文、八思巴文、女真文、维吾尔文、满文、藏文、哈萨克文、彝文、苗文。
第四现在最喜欢收藏是各种材质类型手把件,手把件,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放在手中用来把玩欣赏的物件,可以使精雕细刻,也可以是自然随性的器物。所谓的手把件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文玩器型,属于是比较典型的玩物,手把件,言下之意就是手上把玩的物件。当然了,它的材质和造型没有固定的规制。长度大概是在5~8厘米左右,宽度大概是在3~5厘米左右,这样的规格是最适宜把玩的,比较方便一只手把玩,在雕刻方面,要求线条比较圆润流畅,过于精细的手艺,却摸起来恰恰比较扎手,眼难免磕磕碰碰受伤。
手把件的题材,经过雕刻的手把件,我们能够看到其题材是非常的丰富,无论是人物、花鸟、虫鱼等等,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寓意。
手把件的内涵,不管手把件有没有雕琢,我们都把它当成一种工艺品,那么它的内涵相对老说就比较深渊了。它们所传达的是木质本身的一种美,源自纹理与色泽,是承载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造物之能力。
现在手把件,可以说是闲暇时间消磨的物件,也可以说是一种养生的神器,因为把玩手把件,能够带给人们身体很多益处。因为人体的手部拥有很多的穴位,在把玩手把件的过程中,会不断刺激这些穴位,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