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骨董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乾坤骨董集—军权王权的象征商周神人纹玉戈

第16章乾坤骨董集—军权王权的象征商周神人纹玉戈

收藏是一种认真态度的学问,现实中很少遇上真正好的藏品,古玩城大部分都是假货和工艺品,真正好的物件在大的藏家,捡漏现在很难,买的一定是比卖的懂很多,想用500捡50000漏当今社会很难很少见。每件藏品都是有成本,有高有低。冷暖自知。

李舞雩收藏这件代表军权王权的象征商周玉戈:神人纹玉戈,是收藏于大唐西市古玩城毛哥,他玩青铜,有玉器都通知李舞雩过来,两人脾气相投,爱喝茶和商周战汉物件,骨子里喜欢,也是爱好相同,有好东西都告知,商周玉戈为商周时代的玉器,直背较厚,刃薄有锋,后端收束成屈柄,其上刻画神人纹饰,臣眼,其形制与中原地区同期的直柄青铜刀十分相似。现收藏于三星堆博物馆。商周玉戈,玉质古朴大方,包浆厚重。工艺工痕精美。有商周工痕之风。质细腻莹润,包浆工痕精美。雕有玉戈和神人纹。

中国史前社会后期到夏商周时代,曾有不少玉质兵器。史前时代的北方以玉斧为主要种类,南方以玉钺为主,而夏商周时代的中原地区则以玉戈为玉兵器主流。史前时代的玉斧、玉钺主要作为军权、王权的象征物,夏商周时代的玉戈亦作为体现王者权威的仪仗之器。随着商代青铜兵器的普遍使用和青铜器地位的上升,玉钺的军事权威象征意义渐趋弱化,为青铜钺取代而走向衰微。

而在西周用玉制度的不断发展中,玉戈由于形制缺乏新意,落后于青铜戈演进的时代潮流,而为其他礼玉所取代,最后演绎为贵族的组玉佩饰品。玉兵器在先秦时代的主要功能是权杖的象征性,并非真正的实战用兵器。玉兵器到春秋战国已经渐渐减少。其后的年代除了仿古玉器中有少量的这种作品之外,几乎见不到这种器物。因为人们发现用金属制造兵器必用石头制造的杀伤力更强大,也更耐用,所以玉兵器渐渐演化为装饰品类或礼器类。

戈是商周流行的一种兵器,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由于玉石本身质地坚脆,无法将玉戈用于实战搏击,且大量出土的玉戈无使用痕迹,可知商周时期的玉戈应是一种仪仗器。玉戈形制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二里头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岗期。此期玉戈的特点为尺寸普遍较大,一般在30厘米左右。

最长玉戈出土于湖北黄陂的盘龙城商代遗址,长达97厘米。援长48.8厘米、宽11厘米。藏品年代:商。藏品类型:珠宝玉器。藏品归属:HUB省博物馆。

这个玉戈体现我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其脱胎于石器,成长于青铜时代,嬗变于礼崩乐坏,发展于秦汉统一,繁荣于唐宋时期,此时期的玉器礼器逐渐减少,特别是宋代后期,玉器更加世俗化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玉戈援部(刃部)略呈弧度,直内(后端),多数无中脊仅有钝脊。除部分在内上饰有简单的弦纹外,一般无纹饰。第二个阶段为殷墟时期即商代晚期,玉戈尺寸变小,殷墟前期的尺寸多在15至20厘米;殷墟后期长度在1 5厘米以内,小的仅4至5厘米。戈有直身、弯身两种,皆有中脊或三脊。内上饰平行的粗阳纹,或者在内及援上阴刻兽面纹和变形云纹。部分戈内直接雕成鸟头状。传世品中亦常见以玉为援,用铜铸成鸟头状内嵌接而成的铜内玉戈。

西周玉戈形制与商晚期相似,普遍不饰纹饰,制作不及商代精细。西周以后玉戈趋于消亡,春秋战国时零星可见的玉戈,仍保留了周代的特点。春秋玉戈锋作三角形,援身上刃微外弧,下刃稍直,刃颇锋利,中部起脊,内之尾端作斜角状,援、内间中部穿一孔。汉代玉戈有所变制,一种援呈尖首长方形,上饰多组纹饰,援前端为对称盘绕的双龙纹,中间是谷纹,后端作几何纹和龙凤纹,背面平素,内窄,长方形,上穿两孔。另一种玉戈援呈弧形,锋端如橄榄尖,两侧有刃,中脊为窄条,并有横凸的胡部(即戈刃曲而下垂的部分),上皆饰勾连云纹,内呈长方形,亦饰勾连云纹,胡部与内部分别镂3个和1个长方形的小孔洞。汉后玉戈不常出现了。

戈本是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的一种兵器,然以玉为之,则大大超出了它实际使用的范畴。这可能是因为戈在古代兵器中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所以用美玉琢成戈形,作为兵器的象征物或用于显示威武的兵制礼器和仪仗器等。

玉戈的形制较铜戈简单。多呈扁平体,由援(戈的前半宽刃部分)和内(戈后面较细的部分)两部分组成。在援的部分,上下皆有刃,所以这种兵器也叫“全刃器”。一般援平直或呈三角形,顶端尖锐。内作长方形并琢一圆孔。戈面出脊,或光素,或饰兽面纹,或刻铭文等。可能根据占有者地位、身份的不同,形式图纹也略有一些变化。

神人纹,最初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延续时间很长。始见于马家窑类型中、晚期,是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中最具特征性的纹饰。也有学者把神人纹称为蛙纹。

早期的神人纹描绘比较具体,有表现人形整体的,也有只表现面部的。面部描绘较细,接近人的形象。这时的神人纹多装饰在盆、钵内,如甘肃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盆和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等。

半山时期神人纹较为抽象,将头画成圆形,躯体和四肢用红、黑相间的带纹、折带纹表示,大多装饰于壶、罐的上腹部和盆、钵内壁。这时的神人纹,虽然比较抽象,但身体的比例协调。头部以圆圈代表,面部没有具体的五官,身体以宽带代表,四肢多以两节折带代表,向上斜伸。到半山晚期,神人纹出现变异,头部变大,无五官,内填各种纹饰,上下肢都向上折曲,四肢的肢端有数目不等的指爪。在壶罐上的装饰手法除了独立的神人纹外,还出现了二方连续的神人纹,围绕壶或罐的上腹一周,俯视时像一群人手拉手在聚会、歌舞。

发展到马厂时期,神人纹演变得更为抽象,有的仅以局部的变体纹样表现。完整的神人纹已少见,大多以各种变体形式出现,代表头部的圆圈变得更大,有的将代表头部的圆圈省略,以罐口或壶口代表,在器物的上腹部只绘肢体,下肢由两节变为三节。到晚期头部被完全省略,四肢有的从顺向曲折演变为反向成直角曲折;有的不仅将头部省略,连代表身体的宽带也被省略,演变为肢爪纹;有的演变为三角折带纹。神人纹最后演变为几何纹样。

前期神人脸面作倒梯形,鼻子宽阔,以弧形勾划鼻翼,嘴巴阔扁,嘴内以一条横长线、七条紧短线勾出上下两排十六枚牙齿,头上所戴,内层为帽,外层为羽冠。下部为肢体,上肢形态为耸肩、平臂、弯肘、五指平张叉向腰部,下肢作蹲踞状,脚为三爪的鸟足。

在神人的胸腹部以浅浮雕凸出威严的兽面纹,重圈为眼,外圈为蛋形,表示眼眶和眼睑,眼眶之间有短挢相连,宽鼻、鼻翼外张,阔嘴,嘴中间以小三角表示牙齿,两侧外伸两对獠牙。这一图案的线条细如毫发,堪称中国微雕之鼻祖。而这个神人兽面的形象,也可能就是良诸人崇拜的“神徽”。

古代玉器特别是宋金元明清时期曾广泛应用于富贵人家衣服佩戴及古建筑、旧民宅和老家具上,在明清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能工巧匠的高超造诣和艺术风格;其构思、刀工、章法使人遐想联翩。细观赏这玉器,典故,有戏剧、唱本、民间传说、人物、宗教神话等。商周玉器工痕线条简洁、流畅,风格古拙,古朴而文雅。

李舞雩的收藏种类并不繁杂,主要为古玉和鼻烟壶,且器型多小巧。他每每惊叹于这弾丸所在凝聚的高超的技艺和文化,并沉迷于其中。这大概就是收藏的乐趣所在吧乾玩玉器明清较多,真正玩到高古玉很少,我说的是真正有高古玉藏品,因为这时候玉器很少,大部分是巫玉和礼器玉器和诸侯王侯葬玉,也是要大部分靠玩“钱”、玩“眼力”、玩“拥有”,还要有领悟文化艺术内涵。古玩是有内涵“玩物”,需要人更要有“玩味”,在接下来我的军权王权的象征商周神人纹玉戈骨董面前,鉴赏把玩,情趣盎然。给大家增加知识和认识,也是我的人生玩物尚志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