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和互联网宽带技术迅速普及的前提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商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1.2.1 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增长,2014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高达1.316万亿美元。纵观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美国、欧盟、亚洲“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电子商务的国家,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一直引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且也是全球电子商务的成熟发达地区。欧盟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美国晚些,但由于其发展速度快,成为全球电子商务较为领先的地区。亚洲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秀,市场潜力较大,但是近年的发展速度和所占份额并不理想,是全球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地区。从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各国政府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以下简要介绍欧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所做的努力与举措。

1. 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纵观美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从互联网的应用角度可将电子商务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 第一阶段称为电子邮件阶段。这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平均通信量以每年几倍的速度增长。

② 第二阶段称为信息发布阶段。这个阶段自1995年起,主要是以Web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发布系统以爆炸式的速度成长起来,并已成为目前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技术。

③ 第三阶段称为电子商务阶段。这个阶段也才刚刚开始。之所以把电子商务列为一个划时代的东西,是因互联网的最终用途主要是面向商业。互联网即将成为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神经系统。

上述三种应用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高速扩张。由于互联网对社会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美国政府在促进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上不遗余力。1997年1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在19世纪初,我们决定把我国从东海岸扩展到西海岸;在20世纪初,我们决定利用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这些决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21世纪初,我们要做出的选择就是:加强信息时代和全球社会的力量,发掘全体人民的无穷潜力,建设一个更加完美的联邦。”

另外,在互联网商业活动还不充分时,美国政府出资支持互联网的运行。互联网免税区可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意义极其深远。

总之,在美国,一场历史上最重要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席卷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其变革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大、涉及面之广都是以往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可比拟的。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美国电商2016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6%,突破970亿美元,如表1.1所示。这是继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出现的最大增幅。过去6年中,美国电商零售增速均超过总体零售增速,电商零售额在总体零售额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大。2016年第二季度美国电商零售占总体零售市场的8.1%。2015年美国电商零售额为3 417亿美元,共有1.66亿的美国人在线购物,平均每个人一年花费超过2 000美元。

表1.1 美国零售数据

0

2. 欧洲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欧洲国家的电子商务起步虽然晚于美国,但发展态势很好,欧洲的各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都纷纷出台各项法规,以表示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积极态度。1995年2月,西方七国集团确立了一个“利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开辟全球市场”的项目,该项目包括3个主题:为中小企业开辟全球信息网络;中小企业行业需求调查;电子商务国际实验地。1997年4月,欧盟发表了题为《欧洲电子商务设想》的文件,旨在促进欧洲制定一项有关电子商务的统一政策。文件指出,电子商务对于保持欧洲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欧盟各国必须根据统一的技术、政策和支持框架采取行动;政府应带头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并建设一些示范工程。

在德国,20世纪末的上网人数达到3 000万左右,约50%的企业接受或利用电子商务;据法国电子商务与远程销售联合会(FEVAD)的统计数据,2014年法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为575亿欧元,折合4 000多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6位,在欧洲国家名列第3位。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电子商务也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发展着。

3. 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的现状

在亚太地区,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而决定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起点也各不相同。作为最具商业发展机会的区域,亚洲电子商务发展一直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一方面,像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正在积极地向更广泛的领域引入电子商务,其重点是培养一个有需求的环境,以形成一种电子商务文化,包括制定一些新的法规;另一方面,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它们有更重要、更迫切的社会、经济问题亟待解决。

1992年10月,日本通产省、建设省、运输省、大藏省管辖的39个行业成立了统一的EDI协会,以图打破行业阻隔,推广跨行业的电子贸易。1995年,通产省就提出了电子商务政策,开展电子商务的示范项目。日本政府于1996年成立了“电子商务促进会”,通产省为此投入了317亿日元,其中100亿日元投到B2C(Business to Consumer)电子商务方面。2014年,日本的B2C贸易量增长为159.5万亿日元。

1.2.2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1.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网民总数不断攀高。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 13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较2015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如图1.1所示。

《报告》同时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5%。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城镇网民占比为73.1%,规模为5.19亿,较2015年底增加2 571万人,增幅为5.2%。中国网民通过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的使用比例分别为64.6%、38.5%、30.6%,较2015 年底分别下降了3.1、0.2和0.9个百分点;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2.5%;电视上网使用率为21.1%。2016年上半年,网民使用手机和电视上网的比例较2015年底均有明显提升。我国网民依然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0%、28.2%。与2015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比均有所提升。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小时,对比2015年提高了0.3小时。中国域名总数为3 698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1 950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为52.7%,“中国”域名总数为50万个。

0

图1.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保持稳健发展,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1)基础应用用户规模稳定增长,多元化服务满足用户精准需求

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作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保持稳健增长,使用率均在80%以上。即时通信企业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拓展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类型;搜索引擎企业着重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差异化竞争力;网络新闻应用着力发展基于用户兴趣的“算法分发”,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个性化新闻的需求,全媒体趋势初步显现。

(2)商务交易类应用持续快速增长,政策监管持续完善

2016年上半年,商务交易类应用保持平稳增长,网上购物、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增长8.3%和1.6%。政府在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加大对跨境电商等相关行业规范;在旅游消费高速增长带动下,在线旅行预订行业迅速发展。

(3)网上支付线下场景不断丰富,大众线上理财习惯逐步养成

互联网金融类应用在2016年上半年保持增长态势,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为9.3%和12.3%。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厂商不断拓展和丰富线下消费支付场景,以及实施各类打通社交关系链的营销策略,带动非网络支付用户的转化;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4)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稳步增长,正版化进程加快

2016年上半年,网络娱乐类应用进一步向移动端转移,手机端网络音乐、视频、游戏、文学用户规模增长率均在6%以上。网络娱乐类应用的版权正版化进程加快。网络视频内容朝着精品化、差异化方向发展,以优质内容培养用户付费习惯;网络音乐平台逐步扩大海外市场;作为新兴互联网娱乐类应用,网络直播发展势头强劲。

(5)在线教育、在线政务服务发展迅速,互联网带动公共服务行业发展

2016年上半年,各类互联网公共服务类应用均实现用户规模增长,在线教育、网上预约出租车、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均突破1亿,多元化、移动化特征明显。在线教育领域不断细化;网络约租车领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线政务领域,政府网站与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结合,优化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

2015.12—2016.06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如表1.2所示。

表1.2 2015.12—2016.06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

0

2.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发展步伐相当快,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93—1998年,起步阶段

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为主席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相继组织了金桥、金关、金卡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1996年,金桥网正式开通。1997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中国信息化规划。同样是在1997年,中国第一家垂直化工网站诞生——中国化工网。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

(2)1999—2002年,初步发展阶段

1999年5月8848等B2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同年兴起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电子政务、网上纳税、网上教育、远程诊断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并进入实际试用阶段。这个阶段里,中国的网民数量相比起今天实在是少得可怜,根据2000年年中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网民仅1 000万。而且在这个阶段,网民的网络生活方式还仅仅停留于电子邮件收发和新闻浏览的阶段。网民未成熟,市场未成熟,以8848为代表的B2C电子商务站点能说得上是当时最闪耀的亮点。这个阶段要发展电子商务难度相当大。

(3)2003—2006年,高速增长阶段

在这一阶段,当当、卓越、阿里巴巴、慧聪、全球采购、淘宝,这几个响当当的名字成了互联网江湖里的热点。这些生在网络长在网络的企业,在短短的数年内崛起,和网游企业、SP(服务提供商)等一起搅翻了整个通信和网络世界。这个阶段对电子商务来说最大的变化有3个:大批的网民逐步接受了网络购物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个规模还在高速地扩张;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从B2B电子商务中获得了订单,获得了销售机会,“网商”的概念深入商家之心;电子商务基础环境不断成熟,物流、支付、诚信瓶颈得到基本解决,在B2B、B2C、C2C领域里,有不少的网络商家迅速地成长,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经验和资金。

(4)2007年以后,电子商务纵深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天下。数不清的传统企业和资金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使得电子商务世界变得异彩纷呈。B2B领域的阿里巴巴、网盛上市标志着发展步入了规范化、稳定的阶段;淘宝的战略调整、百度的试水意味着C2C市场不断地优化和细分;PPG、红孩子、京东商城的火爆,不仅引爆了整个B2C领域,更让众多传统商家按捺不住纷纷跟进。

尽管我国电子商务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问题如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电子商务交易存在安全性问题以及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同时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滞后,亟需加强。因此,我国需要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信息安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