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爱才算对
中国有一句古话:子不嫌母丑,讲的是子女对于父母的忠孝与感恩。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这样的一个帖子:一个10岁的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业余爱好众多,表现出类拔萃,但他竟说自己平凡的爸妈不配有他这么优秀的儿子!在一众网友错愕之后,我们要思考到底是谁出了问题?为人父母要如何去爱,才能让孩子看到家长的爱?
1.功利的爱是有代价的
【案例】
宝熙在一所著名的民办初中上学,成绩优异。宝熙的妈妈见人就说,宝熙这孩子是她这一生最大的骄傲!这一天宝熙跑到学校心理辅导室气呼呼地说:“我是一个没有爱的孩子!我爸妈爱的只是我的分数!”然后,宝熙滔滔不绝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无奈和近期家里发生的一次“战争”。那天一家人在闲谈时,父母说起现在宝熙的状态比较稳定,家里考虑还要生个二宝,宝熙立刻表态:“不要生二胎了吧,你们坑我一个就够了!”这时候宝熙妈妈火气上来了:“把你培养得这样优秀,你竟然这样说我们!”宝熙也是来劲了:“是呀!你们把我培养得这么优秀!真的是为了我吗?从小到大我像一个木偶一样被你们拖来拽去,我的童年都在补习机构和培训班里度过的,我没有朋友,曾经唯一的一个朋友,当人家家长问你们关于补习班的事情,你们怕他参加了补习会超越我,你们就撒谎、骗他们,不让他们去,在你们眼里我是你们赚分的机器,考好了你们欢天喜地,只要稍微有一点不好,你们就说花了多少钱,还考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分数,还是我!我知道我没有了分数就没有了爱!”
【分析】
功利有两面性,它会驱动个体更努力,功利心过重,会让孩子的人生错失很多追逐目标本身的美好。父母功利的爱可能会让孩子获得无趣的人生,无趣二字具有绝对杀伤力。有的父母让孩子生活中只有学习,学习只是为了考好学校,参加活动就为了拿奖,什么责任、担当、使命都是无意义的,这样的纯粹的功利追逐,短时间内似乎有效,可一旦失败,内心没有大格局的孩子,可能内心就会出现垮塌。因为功利会令人忽视全面真实的需求,达成目标时也不会用心感受过程,人生变得单薄且脆弱。只有丰富了过程中的各种体验,生命才会更充盈且有韧性,这样的个体在未来长远的人生道路上,才更不容易被困难打垮。
【支招】
大爱大格局的信念:只盯着自己的脚下走路会撞墙,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总以功利和所谓的“有用”为目标,就可能错失了培养孩子内心大格局的机会。一个人的生活中,只是拘泥于功利的目标,思维就变得狭隘,世界就变得不开阔,遇事就容易走极端。父母用自己的大爱与大格局在孩子心中种下大爱大格局的种子,这些才是孩子们人生的珍宝。
无条件有原则的爱:最好的爱叫无条件有原则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你怎样我都爱你,我对你的爱是没有任何索求与条件的。但是无条件的爱不是没有原则的,它是基于社会规则,道德规范、处事原则,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的态度是,爸爸妈妈依旧爱你这个人,但是我们不爱你的行为,这样的引导对于孩子的自我认知与行为调整才是有意义的。
2.肆意的攀比是伤人的
【案例】
夏行坐在学校咨询室里,低着头,瓮声瓮气地对着心理老师说:“老师,为什么我总是不想回家,我很害怕这样下去我和我的父母会慢慢疏远,我就成了那一些人口中所谓的不孝子了!”心理老师说:“我听到你的内心矛盾与冲突,而这一份冲突正是因为你的在意,我只是很好奇,你的不想回家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吧?”这样一问,看似内向的夏行打开了话匣子:“从小到大,在父母那边我没有任何肯定,真的没有!您知道吗?最在意的人无视我的困难,无视我的进步,有多让人伤心吗?他们眼中只有隔壁家的小孩、同事家的小孩、亲戚家的小孩,一直拿我和他们比,起先我还是很努力的,可是他们似乎永远不满意我,他们永远可以找到比我优秀的小孩,似乎一定要把我比下去他们才开心。其实,大家尽力就好,为什么要这样比来比去?我从没想过拿他们和别的父母比,我知道那样很伤人,因为我的父母也只是普通人!现在读高中了,我选择了住宿,每到双休日我就不想回家面对父母。”
【分析】
攀比就是个体与参照个体进行比较,攀比有正向与负向之分,正向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理性的正当竞争,能够激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内在动力。负向攀比指那些消极的、伴随负性情绪的比较,会使人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精神压力和自我否定。父母想通过攀比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似乎没有错,如果没有把握好分寸,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忽视、失望、否定。父母没有原则的肆意攀比更是会疏远亲子关系,让孩子产生无力感,没有建设性的意义与价值。
【支招】
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在比较中多进行纵向比较,让孩子多与自己作比较,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并且可以做一些质与量的记录,如之前我一天背5个单词,现在一天可以背10个单词;再如之前我参与活动都是被动式的,现在可以主动承担班级任务了。做好记录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发展变化,找到进步的策略,以此鼓励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希望,树立信心,激发内驱力。
增强实力克服负性情绪:不要让孩子在父母负性攀比的阴影中自怨自艾,要鼓励孩子主动与父母积极沟通,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谈谈自己喜欢的激励方式。如果不能沟通,那就换一种方式,告诉孩子要跳脱出来,洒脱一些,不要一味地陷在父母负性攀比的泥潭中,而是增强自己的实力,看到自己一点点进步,让点滴进步照亮父母负性攀比造成的内心阴影。
3.没有能量的爱是悲剧
【案例】
自从艾利上小学,妈妈就不上班,待在家里陪读,每天事无巨细地照顾艾利,除了生活还有学习,但是渐渐的,艾利妈妈似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了,因为自己内心无力感,她就反而对艾利更加严厉了,当然,艾利妈妈挑的毛病也就是一些错别字和书写之类的问题。艾利在八年级的时候成绩滑坡,她妈妈在家长会之后被留了下来与各科老师单独谈话。回到家,艾利妈妈也没有其他对策,只是狠狠地批评了艾利。正在写作业的艾利,大声对妈妈吼道:“你觉得我给你丢人,我还觉得你给我丢人呢!以后你别去学校丢人了,一个和外面社会完全脱了节的人,还想来说我!你也不看看你每天在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倒了什么霉!”妈妈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跑到房间呜呜地哭了起来。艾利成绩不好本来心情就难受,碰到这样一个内心没有一点能量的妈妈更是生气,她继续大声喊道:“我也很想改变,你能告诉我办法吗?只知道哭,哭能解决问题吗?! ”
【分析】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和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并且相信孩子。父母的自我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放在首位,这一种成长不是要让家长成为某一个领域的行家与专家,而主要是父母在应对生活事件的时候,要能有淡定从容、坚韧坚毅、有效应对的生活智慧与人生智慧,这些智慧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有力的教育。
【支招】
觉察自我理解他人:自我觉察不仅是自己看自己的此时此刻的状态,更是要对自己的情绪、行为、信念、价值观等方面有深入与完整的了解。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陶行知也有每日四问。作为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特别是父母,要常常问问自己:“我是谁?”“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做得怎样?”“我的言行在家庭中产生的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学会审视内省自我,才是接纳、理解、尊重他人的开始。
管理自我学会信任:教育孩子先从诚实地面对自己开始,只有当教育的方向指向内在时,教育的影响力才能彰显。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保有自己的生活规划与成长计划,不要为养育孩子,丢失了自己的成长。真正对于决定问题有意义的是家长的视野、胸襟、能力、品质。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好好成长,唯有不断成长,才会给予其他家庭成员高质量的陪伴、高投入的沟通、高品质的互动。
爱他人从爱自己开始,成长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人,而是对自己负责,无论你是父母还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