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

吴志攀(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前不久,在北大校友李莹组织的“诗想者”诗会上,她非常伤感地说,有两首诗的作者(主人公),永远不能到场了,一位是海子,另一位叫魏延政。

一位校友当场朗诵了写给魏延政的诗。我含着泪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没有见过延政,却常常听到他的“传说”。尤其是他生病和去世之后,他的文字、故事在网上流传,很多人为他流泪,也有很多人因为他而多多少少反思了自己的人生。

延政在北大是“学霸”,是聪明绝顶的人,出去留学则是“洋学霸”,工作后是一流大公司的技术高管。他不仅是数学天才,书法也有童子功。不仅能念英文书,也能读《史记》和《资治通鉴》。不仅懂得最时髦的技术,还以他自己的方法,解读哲学和爱情。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他给孩子写下的那些文字,充满了深情和智慧。此外,他对中英文流行歌曲、中外电影、摄影、自驾旅游等,都有独到的理解。我相信,如果上天不嫉妒天才,多给他一些时间,他会在更多的领域取得成绩,会给世界留下更多思想财富。

张向英老师把延政的书稿《天涯若比邻》发给我,我废寝忘食地读了。他的文字真好,文如其人,我们能透过纸背,读到一颗赤子之心。他的表达方式是有个性的,是独特的,他绝对不会人云亦云,即使他说了与别人差不多的话,但你仔细体会,他的角度也一定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今天实在难能可贵。

他的生命真的太短暂了,可是,就像励志格言所说的,生命的长度虽然受到了限制,可他却活得很厚重,他改变了生命的厚度与质量。我不得不感叹,这位年轻的校友,竟然读了那么多的书,做了那么多的事,走了那么远的路……他是一个多么有生命力的人啊!这样的人,是我们所有人之中的精英。他不屈不挠,从来不向命运低头,他是乐观的、积极的、豁达的、坦诚的。你看到他的照片和文字,就会想起《史记》中的那些游侠,会想起海明威小说里的硬汉,会觉得他就应该是书里面的人。他的精神将永远不灭,他就像是一团火,曾经带给很多人温暖与光明,而今,他已化为天上的一颗星,在天上看着他的家人,也看着我们这些与他心灵相通的朋友、读者。

北大的老校长胡适先生,在40岁的时候就写了自传,并且提倡所有到达不惑之年的中国人都应该写自传,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不仅仅属于那些拥有显赫政治地位的人,不应该只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也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灵魂的人。延政的这本书,其实也是他的自传,大家都应该像他一样,认真地生活,也认真地记录生活,把我们的人生体验留下来,分享给后来者。

读延政的遗著,也许最值得反复体味的,就是他的人生经验。比如,“夫妻结于患难,朋友始自无名”,这是书中某一篇文章的题目,也是他对爱情、对家庭、对朋友交往的体会。他还真诚地建议,年轻人就应早一些、主动追求爱情,组成家庭,而不是在孤寂中长久等待爱情的降临。不管读者是不是赞同这些观点,这些话的背后,都是作者的生活,也是作者的生命。

我给很多书写过序,因为当了一辈子老师,学生出书了,我理应大力推荐;又因为学校让我来做校友的服务工作,好多校友也给我面子,请我来为他们的书做一点评介。但是,这一次,给延政的遗著写序,我还是感到很不一样。这位作者不在了,我没有办法面对面地和他沟通,只能试图用我笨拙的文字,跨越时空与他对话,我不知道他是否认同,但我确实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人成为这本书的读者。

我推荐各位小学生的家长读读这本书。前面已经说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学霸”,可惜,给他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太少,所以他几乎用了全部的力气,想把自己的经验写下来,留给孩子。他发现,中国的小“学霸”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坐得住和精神集中。只要用心,每天练习,时间长了,小孩子不知不觉就坐稳了,精神也就能较长时间地集中在学习上了。他写给孩子的那些忠告,其实更适合家长们仔细思考,这是肺腑之言,是真正的人生经验。

我还推荐各位职场人士读这本书。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职位高低、财富多寡,这本书都能给你带来很多启发。延政是个聪明人,还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最了不起的,就是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也不是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起码遇到山崩地裂的危机之后,他的精神没有垮,能够迅速拿出自己的方案。这样的人,放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活下来,而且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我建议,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像延政那样,兴趣爱好广泛一些。我们不是天才,不一定文理兼通、文武双全,但起码要对不同领域的事情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多看看,多听听,对新鲜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做科学技术的人,也看看历史和文学;学文科的人,多多少少学一点数学和物理学知识,有一点现代科学的素养;学医的人,业余时间可以学学弹琴唱歌;从政或者做老板的人,练练书法和绘画。我们现在的时间都碎片化了,但不管怎样,多给自己留一点私人的时间和空间吧,发展我们的小爱好,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潜能释放,让我们的创造力发挥。

我希望,我们能理解延政的生死观。他在复旦哲学大会上讲得非常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释人生、财富、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解释生与死、长与短、多与少、色与空的关系。我看了这些讲稿之后,接受了他的观点。他用极其简单的话讲明白了一个大道理。生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面对的事情,生死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是大事,也是小事。人这一辈子,想明白了生死问题,就算活明白了。延政是活明白了的人,显然,他比许多长寿的人更清楚人为什么活着。

谢谢延政校友在病中,用他生命最后也最宝贵的时光写完了这本书;也谢谢北大校友会和许多热心的校友,帮助推动这本书的出版。这是他为自己也为社会写出来的最好的传记,是属于他那一代人更超越了那一代人的非常好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