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致外交部公函(1932年3月8日)
收文和字第804号
迳启者:查东北事变以来,汉奸等利用时机,媚敌卖国,擅称民意,组织政府,丧心病狂,莫此为甚。本会深恐外人不能详查,对该汉奸等认识不清,判断有误,特将渠魁逆首赵欣伯之历史,开成节略,介绍中外。俾举世知其品格卑污,行为恶劣,交涉前途,庶有小补。除一方向中外报纸发表外,相应检同赵欣伯历史一份,函请查照审检。可否译成英文,供给调查团参考之处,尚希卓裁,并盼复示。此致
外交部
计附赵欣伯历史乙份。
委员长:张学良
主任干事:王卓然
中华民国廿一年三月四日
附件:
赵欣伯之历史
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
赵欣伯,旗籍,原姓刘。少时家贫,在北平司法部街某理发店充学徒。因美丰资,改演新剧,名刘笑痴。时司法界名人余棨昌之夫人有一了[丫]头,貌尚可人,赵遂垂涎,拐之逃大连。在大连遂为日本警察署充侦探,因性灵敏,颇得日人欢心。赵亦多方献媚,日人以其毫无国家观念,认为高等汉奸资料。民国七年,由日本政府出资,送之赴东京留学,并使之侦探中国留日学生之行动。因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正在猛烈进行中,中国留日学生,有种种运动故也。赵到东京后,即自称京兆同乡会代表,参加留日学生之一切会议。因之,留日学生之一举一动,皆为日本警察所知。后留日学生探悉赵某系日本侦探,即拒绝其出席各种会议。自此以后,赵为日本侦探,已为全体留日学生所知,遂为人所不齿。赵亦处之泰然,毫不为耻,并在明治大学挂名,以为将来地步。时赵之同学中,有蜀人姚作宾者,对赵有完全支配之权,遂在稠人广众之中,加以侮辱,赵亦不敢反抗。据识其内幕者云:姚为蜀中富豪,前曾在北平观赵演剧,充其老斗,为之费金不少。赵之历史,姚氏完全知悉,故赵未敢开罪姚氏也。(姚曾任胶湾商埠督办公署交涉课长,现仍居青岛。)赵居日本数年,待机而动。至民国十五年春,明治大学校长横田秀雄(曾任大理院院长),在教授会议提议拟给赵法学博士之学位时,各教授皆表示反对,谓若给赵学位,则曾毕业之全体学生,皆应给学位。横田乃解说,日本有利用赵之必要,故给赵学位,使其活动力增大。各教授始无异言。故说者谓赵并非法学博士,实“政治博士”,因有政治作用也。外间传言谓赵妻被庆应大学医学院割死,故给博士以资补偿,犹未识真相之谈也。赵得博士后,由参谋本部部员松井石根(现任国联裁军会议日本代表)为之介绍于张作霖,张氏知其来意,只予以顾问名义,敷衍日人面子,其实一切不顾不问。赵以未得张氏重用,转衔恨之,故为日人帮忙益力,日人亦多给金钱,资其挥霍,故赵之居供饮食如王者。凡识赵者,亦无不知其为公开之日本侦探也。民国十六年,赵欣伯应日人召,赴东京作卖国活动事,为留日学生所悉,集众欲驱逐之。赵氏机警,行踪无定,学生苦觅不得。某日侦知赵在某理发馆,遂蜂拥而至,将赵由理发馆拖至街前,饱以耳光,日警赶至援救,始得逃去。是年赵氏归沈,办法学研究会,勾结日本法学浪人,在各地活跃。民廿年,因中村事件,赵氏乘机东渡,伪称为张学良代表。更向张氏电索日金五千元,伪称为联络费。张氏照汇,不三日,赵骗金而返。此次东北事变,赵事前亦曾参预逆谋,日人为酬勋计,遂升以沈阳市长及高等法院院长,而赵氏犹以为未足也。
资料来源:《搜集日本违法行为资料提交国联调查团(一)》,台湾“国史馆”藏“外交部”全宗,第102—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