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以适应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和视野的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建设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基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深入思考给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界限,蕴含了多样与平等、包容和普惠的精神,充满着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担当和大智慧,既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精髓,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使命意识,是人类文明的价值共识。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后的上合组织峰会、中阿合作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第70届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一直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深入阐述这一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世界和人类高度,高屋建瓴提出来的一份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中国方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是中国人的理念。中国的发展与强大,对其他国家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不仅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减负,更带来宝贵经验。中国实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减轻这个资源日益匮缺的拥挤星球的压力。

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习近平说:“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中国倡导,中国践行。在上合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博鳌亚洲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南南合作等外交场合,中国尽心竭力,为双边、多边合作发挥着黏合剂、强心剂的作用。亚投行、“一带一路”,中国殚精竭虑,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打造共同发展双引擎。在硝烟弥漫的异国,有中国维和军人“马革裹尸”;在病毒爆发的非洲,“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在炮火纷飞的也门,有中国军舰帮助外国公民安全撤离的温暖;经历过强震后一片断壁残垣的尼泊尔,有中国救援队的不舍昼夜,不抛弃不放弃……大爱,不分种族、国度。

在国际关系准则上,习近平强调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他反复阐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国大力倡导、推进的“一带一路”就是要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赵银平:《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和”的世界境界》,2017年10月30日新华网。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中国的“和”文化,坚持的是“以和为贵”“有容乃大”格局;追求的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秉持的是“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政治理念;讲究的是“和而不同”“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哲学思想。“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吸收“和”文化精髓,内化新时代要求,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有一个重要政治思想,也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就是“天下大同”。所谓“天下”者,非一人一家一国一民族之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有之天下。所谓“大同”者,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说:“天下为公”, “是谓大同”;另一古代典籍《吕氏春秋》中说:“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这是中国古人们对“天下大同”思想的理论说明和形象表述。基于“天下大同”的要义,中国的古贤们还提出了又一个重要政治思想,就是“民惟邦本”“国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所谓“以民为本”,就是倡导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和治国理政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天下民众的共同利益,实现“安民”“富民”“乐民”。

20世纪初俄国发生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就是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并存且相互竞赛的时代。十月革命以来的一百年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尽管总的仍处于探索发展过程中,但已经从各个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文明核心理念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在国际社会正在显示出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和引领力。可以坚信,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未来世界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必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比资本主义文明更大的贡献。中国文化中关于实现和谐、稳定以及“中庸”式动态平衡的思想,有可能在解决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内在矛盾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一直在以务实的方式寻找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市场监管方式。中国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动态力量与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的调控相结合,这方面的丰富经验可以为建立以道德为导向的和谐的全球政治经济作出宝贵贡献。要克服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矛盾和弊端,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按“天下为公”的原则实现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推动多边合作,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中国的长远目标和对时代需求的把握对于世界发展大有裨益。在一个将以创新为标志的世界中,中国有一张了不起的王牌,就是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需要创新、需要建设、需要分享的伟大倡议。中国在世界发出的声音,是平衡之声、多边合作之声,也自然而然是进步之声。滕文生:《天下为公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 《北京日报》2017年12月6日。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的精神价值世界,是真善美的艺术理想世界,它蕴含在世界各文明思想之中。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其表述的话语虽多样而异,但同归而一,形式分殊,其理不二。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大同世界,天下为公;民吾同胞,天人合一;修齐治平,天下一家;等等,这些思想理念,是中华民族往圣前贤以其智慧卓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古代中国方案,如此全面、系统、合理、正义、公平的设计方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体现,在当时独领世界之鳌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言简意赅、思深致远的概括,是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妙合凝练、意境深远的彰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挑战、战乱、冲突时有发生时期;恐怖活动、难民危机、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阴云未散;冷战思维、强权政治、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持续蔓延;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冲突的人文危机、人与人冲突的道德危机、人的心灵冲突的精神危机、文明之间冲突的价值危机等威胁不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以尚和合思维为指导,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为原理,融合、协调、化解各种错综复杂的冲突、对抗,而达尚和合的目标。天地自然、草木禽兽、民族国家、人民大众,都是实存的生命体,应遵循“和实生物”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和生原理;政党集团、宗教派别、民族种族、冲突各方,应按照“和而不同”的“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共处、和处原理;社会制度、道路选择、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应根据“己欲立而立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共立、和立原理。这是人类之所以生存和持续存活的根源,也是和生、和处、和立、和达之所以能实施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通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文化自信也体现为话语自信。中华民族作为文明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军事等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具有领先地位和强大的话语权,吸引了各地区、各民族、各国的留学生,形成了汉字文化圈,或曰儒家文化圈。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思想文化话语权逐渐丧失,话语自信转为话语自卑,甚至出现“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言必称希腊,照着西方话语、范式讲中国哲学、文化、思想,而不能自己讲、讲自己。世界各民族的哲学、文化、思想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并具有原创性、主体性。自己讲中国哲学、文化、思想话语及自己讲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话语自信,体现了时代意义追寻和价值创造,以及民族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中国的话语,在世界处于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新时代,提出的中国方案。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广大联合国成员国的普遍认同,这是中国在联合国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多边外交舞台上有效争得话语权的成功例证。张立文:《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光明日报》2017年11月6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与进步点亮了一盏明灯。当今全球190多个国家、约70亿人口,时刻面临着诸如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迷、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隐患不断加剧;军备竞赛和核竞赛逐步升级、局部战争持续爆发、恐怖主义事件频起;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粮食短缺等问题,人类生存与发展始终被一系列世界性、全球性难题所困扰。人类社会未来将走向何方?无论是古代历史上的“华夏中心论”,还是近代以来的“西方中心论”,都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都无益于人类永续发展和世界持续繁荣。人类社会唯有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唯有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唯有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唯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唯有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社会才能真正摆脱困境、面向未来、走向光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中国人民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制高点上,为化解世界矛盾冲突、解决各种争端分歧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而点亮的一盏智慧明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概念的提出,使中国方案、中国声音自信地登上世界多边外交舞台,为世界人民所认同、所点赞。面对现实世界的诸多冲突、战乱和恐怖威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化解大道,彰显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和价值能量。它点亮了全世界人民的心灯,照亮了人类发展的前途,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