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大国优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集中优势:合力办成大事

人心齐,泰山移,集中力量才能干成大事。集中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这种优势的要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用好这种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指国家、组织或者个人,集合和吸取分散的意见、建议和经验,聚集分散的人、财、物资源,有效干成分散力量无法完成或者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的重要、重大事情,即大事业。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成就事业的普遍方法。世界无限,事业无穷,国家、组织或者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事业发展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决定我们只有集中智慧,集合力量,突出重点,才有可能干成一些关系全局、急需完成的大事。正如汉代刘安所说:“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57]我国历史上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无不是集中力量干成的大事业。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70多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现代化历程的成功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之所以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飞机大炮,运用的就是这种原理方法。比如,我们党领导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16日,在粟裕等指挥下,华东野战军投入32万人发动济南战役,攻克济南,歼灭国民党军队10万多人,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1948年9月至11月2日,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东北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共投入103万人,发动辽沈战役,向55万国民党军进攻,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人。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6日,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指挥下,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部分地方武装投入约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发起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人。1948年11月29日至1月14日,东北野战军、华北人民解放军主力和地方部队共投入约100万人,在西起张家口、东至塘沽、唐山,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地区,发动平津战役,合围傅作义指挥的50多万国民党军队,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这里用的就是集中力量即优势兵力干大事。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我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磨成面粉,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工业落后的局面,我国投资约766.4亿元,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分配大批毕业生到工业建设最前线,调集一万多名优秀干部到工业战线,集中力量兴建苏联帮助的156个项目。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北京电子管厂等建成投产,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康藏、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196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国际局势恶化条件下,从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投资约2052亿元,用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在中西部的13个省和自治区,动员400万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工人,投入大量民工,建设1100多个大中型项目,奠定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进而初步建成了我国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实施“八六三”计划,完成高能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实验室、运载火箭发射卫星等一批高科技成果;建成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带动实现了全方位对外开放;建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西煤东运新铁路通道、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等一批特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快速推进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脱贫攻坚、南海岛礁建设,等等。这些都证明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有效性。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我们明显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58]这种制度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不仅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明确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向道路,换句话说,我们要办的大事是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方向的那些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那些大事。

二是党的领导。我们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在党的领导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党是世界上第一大党,有先进理论指导,有9000多万名党员,有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扎根于基层的庞大的基层组织,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对一切组织机构、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些使得我们党完全有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优势。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主体,我们要集中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力量,要办的大事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办大事,这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干大事,这就为集中力量办大事赋予了人民优势。

四是公有制为主体。我们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据主体地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这就为集中力量办大事赋予了强大的物质优势。

当前,我们要在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要把好四个关键。这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握好大事的方向;坚持党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领导,确保力量的有效集中和大事的有序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力量集中起来,把大事办成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大事;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把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力量引导到大事上来,增强办大事的物质基础。

要探索新机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了一套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熟办法,实践证明也是成功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怎样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的办法还不多,机制还不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重要法宝时要求:“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59]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用好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发挥好政府统筹协调和市场在人财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两个市场主体,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相关政策,引导资源向大事集中,配置好大事所需资源,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办成大事。

要统筹干好大事与小事。大事之中有小事,无数小事构成大事。只有做好一个个小事,才能做成高质量的大事。同时,我们还要处理好要干的大事与其他小事的关系。如果不注意干好其他与人民利益相关、与大事直接相关的小事,大事也会深受影响,甚至半途而废。“集中力量办大事”诚然不错,但不能只偏好办“大”事,而忽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大事数量少,小事数量多;大事不寻常,小事是日常。只有将大事和小事统筹起来看,才能做总体评判。在真真切切办好小事的基础上,办好大事才是正途。如果只办大事、不办小事,用大事挤压小事,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就要大打折扣。[60]

二、坚持全国一盘棋

坚持全国一盘棋,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应有之义。全国一盘棋,就意味着统筹考虑和运用全国的人财物资源,就意味着集中力量办全国重要重大的事情。

坚持全国一盘棋,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贯主张。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实行计划经济,运用的就是全国一盘棋思想。比如,1962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的一切同志,必须一心一德,通力合作,把国家计划制订好,也把地方计划和部门计划制订好。大家要一条心,而不是两条心或者半条心;要一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现在,有些同志就是有点三心二意,有点两条心、半条心。因此,全国一盘棋就搞不起来,各人搞各人的一盘棋去了。当然,这几年中央的一盘棋也摆得不好,指标过高,只给任务,不给或者少给材料,这些都是不对的。今后,中央改正错误。如果中央以后还发生这种错误,你们可以反对,可以批评。但是,大家必须一心一德,必须如实地报告数字,必须通力合作。”[6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62]江泽民指出:“在这次抗洪斗争中,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做到了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集聚了气势磅礴的力量。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一定能够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3]胡锦涛指出:“我们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在部门工作,都负有维护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政治责任,都必须自觉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必须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服从全局,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决不能借口地方和部门的特殊性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同时,要善于把中央精神同地方和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把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真正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能犯急躁病、大干快上,特别是不能搞各种各样的开发区。”[65]“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是军地双方共同的任务,要增强全局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66]“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67]“要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确定好改革重点、路径、次序、方法,创造性落实好中央精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吃透中央制定的重点改革方案,同时完善落实机制,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使改革落地生根。”[68]这些丰富和发展了全国一盘棋思想。

坚持全国一盘棋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具有完全一致的根本利益,再加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使得我们不仅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实现全国一盘棋。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进行党的自我革命,领导推动社会革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和发展的阳光普照世界,都迫切要求坚持全国一盘棋。

要部署好全国一盘棋,这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和当今世界的新变化新发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搞好科学战略规划。

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这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基础。意识是行动的引导。没有思想意识的一盘棋,就不可能有实际行动的一盘棋。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学习教育,当前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意识有所增强,但有的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着一盘棋思想意识淡薄的问题。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开展全国一盘棋学习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把握中华一统历史文化传统,把握我国的未来走向,把握党领导下的国家、政府等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把握各个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把握社会各个方面的紧密联系,真正懂得中华民族的整体性,真正懂得国家的一体性,形成完整统一的思想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增强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意识。

要从全国一盘棋来审视自身的工作,这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是全国这盘棋,而不是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局部问题。要把握国家这盘大棋的总体要求,深刻认识自身工作与国家这盘大棋的内在联系,明晰自身工作在国家这盘大棋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意义。要自觉立足于国家这盘大棋,结合自身实际,来定位自身工作,来谋划自身工作,来安排自身工作,制定科学的计划,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方式方法,高质量地完成自身工作,为下好国家这盘大棋作出贡献。

要自觉服从全国一盘棋,这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的规矩。毛泽东指出:“全国一盘棋与地方积极性相结合,有矛盾,按全国一盘棋原则去解决。”[69]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全国一盘棋与自身局部工作的关系,懂得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当二者出现差异和矛盾的时候,要自觉树立“四个意识”,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小局服从大局,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服从大道理,自觉地与全国这盘棋保持一致,密切合作、相互联动,决不能“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用种种借口偏离全国一盘棋,更不能搞“窝里斗”,破坏全国这盘大棋。

要维护全国一盘棋,这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的保障。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要自觉地维护全国这盘棋,坚决反对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倾向,决不允许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对全国一盘棋工作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我行我素,以此做到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确保全国一盘棋全面、健康、有序发展。

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积极性,是指行为主体主动进取、努力工作的思想状态。

积极性的类型很多。从行为主体来看,有组织积极性与个人积极性之分。每一类又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如党组织的积极性、政府的积极性,各民族的积极性,工人的积极性、农民的积极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其他社会阶层的积极性,国内人民的积极性、海外拥护祖国统一者的积极性等。每一类还可以再细分,如政府的积极性可以分为中央的积极性、地方的积极性、基层的积极性等。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谈到调动积极性时,常称之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也称之为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重在强化责任担当。对此,毛泽东曾经指出:“处在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要求整个党的领导机关,全党的党员和干部,高度地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取得胜利。所谓发挥积极性,必须具体地表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的活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以及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没有这些,所谓积极性就是空的。而这些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70]他阐述了发挥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积极性的主要表现和方法,实际上也阐述了发挥即调动积极性的共同要素,即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活跃,也就是责任担当。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毛泽东指出:“在我们军队中的党组织,也须增加必要的民主生活,以便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军队的战斗力。”[7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不是有许多困难吗?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但是,如果不向群众和干部说明情况,不向群众和干部交心,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他们还对你感到害怕,不敢讲话,就不可能发动他们的积极性。”[72]根据改革开放的要求,邓小平指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73]江泽民指出:“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是否称职,不能仅仅看本人的工作是否积极,那样就把标准降低到一般干部的水平了,更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否把广大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把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他们为实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74]胡锦涛指出:“贯彻落实统筹兼顾的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75]根据新时代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6]他把对积极性问题的认识提升到新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天然具有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天然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这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更容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是其他社会制度难以拥有的创造优势。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基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关键。我们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干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大事,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一,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调动积极性的根本途径。过去我们依靠改革,简政放权,破除发展障碍,极大地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新时代我们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仅需要改革,而且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当前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投入保障、农业补贴补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逐步构建符合国情、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简便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增动力、以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要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以此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要强基铸魂。这是积极性的软动力。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行动在一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补足精神之“钙”。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此为国家民族铸魂,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人民的积极性。

第四,要完善调动积极性的制度。制度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根本保障。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完善具体的制度规定,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规定、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四、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归根到底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一,要明晰力量。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前提。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们最强大的组织力量。我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56个民族,大陆14亿人口。截至2018年,我国有法人单位2178.9万个,产业活动单位2455万个,个体经营户6295.9万个,第二、三法人单位总资产914.2万亿,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谷物、花生、茶叶、肉类产量均保持世界首位,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一,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是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到28%以上。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8.1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3%,互联网用户为1.80亿户,人类发展指数居世界16位,国内游客人次达到55.4亿人次,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城镇化率达到59.58%,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有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三代核电机型“华龙一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嫦娥系列探测器、神舟系列飞船、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海斗”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高科技成果。[77]我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有巨大的创造力。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集中的优势和强大力量。

第二,要集中力量。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关键。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党的领导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理想信念和精神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以科学的战略规划把各方面力量统筹起来。

第三,要干好大事。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究竟要干哪些大事?这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问题,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大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大事,比如,从中央政治局来看,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至四中全会之间,主要是抓好了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看,我们要干的大事主要包括:一是进行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揽“四个伟大”,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五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