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8章 己巳之变

“皇后可是知道,今儿早朝之后,高爱卿劝朕,趁今儿天气晴朗,可以到御花园赏花!朕下朝之后无事,邀约皇后和两位爱妃,也一同到御花园赏花呢!”

崇祯见周氏来到身边,连忙满面笑容迎上去。

“皇上的主意,太好啦!春天来了,阳光灿烂,百花盛开,处处春意盎然,正是赏花的好时节!臣妾与两位妹妹,是特意陪皇上赏花的。”

周氏见崇祯雅兴正浓,连忙“哧哧”地掩面而笑。

周氏懂得崇祯心思,在高起潜鼓动下,从乾清宫来园子赏花,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连忙与身旁的田妃袁妃,默默交换了一个眼色。

“皇上对臣妾宠爱有加,臣妾受宠若惊,臣妾陪皇上赏花,是份内之事呢!”

田妃袁妃,是崇祯最宠爱的嫔妃,见崇祯和周氏情意绵绵,连忙上前异口同声。

崇祯对周氏和两位爱妃,如此的懂得礼数,心里不觉大喜,连忙吩咐高起潜前面带路,鱼贯走进身旁的小园子。

崇祯依稀记得,去年此时的小园,杂草丛生,四处荒芜,随处可见破败景象。

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却是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不觉喜形于色,惊喜万分。

“坤兴喜欢桃花,父皇喜欢何种花儿啊?”

坤兴拿着鲜艳的桃花,站在一株低矮的桃树下,看着与皇后周氏,以及窃窃私语的崇祯。

只有三岁的坤兴,来到御花园,像一只飞舞的彩蝶,在园里蹦来跳去。

坤兴是崇祯的掌上明珠,即使再是撒娇淘气,崇祯依然宠着坤兴,任凭坤兴折花扯草,崇祯都不曾怪罪于坤兴。

“朕的皇后,带上鲜艳的桃花,风韵依然不减当年!”

崇祯依然记得与周氏,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转身摘下一朵艳丽的桃花,插在周氏银色的发簪之上。

周氏听罢崇祯的甜言蜜语,脸上顿时宛如桃花般,即刻呈现出红艳的色彩。

周氏楚楚动人的俏颜,顿时在崇祯的心里,荡起一阵微微的涟漪。

田妃和袁妃见崇祯,与周氏情意缠绵,也手拿桃花,掩面而笑。

那意味深长的笑声,像山涧的涓涓溪水,荡漾着流进崇祯的心里。

崇祯看了看田妃袁妃,不觉喜上心头,连忙轻轻点了点头,转头与周氏相视而笑。

周氏顿时羞得脸颊,似两朵灿烂的红霞,痴痴地看着眼前的崇祯。

周氏见崇祯游心正浓,连忙牵起坤兴的右手,伴着崇祯站在桃树下,欣赏着满园的美景。

崇祯沉浸在温馨的花海中,早已经忘记早朝时的烦恼。

看着身旁的周氏田妃袁妃,以及爱女坤兴公主,崇祯心里充满喜悦。

高起潜见崇祯,与周氏田妃袁妃,其乐融融,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连忙跟在崇祯身后,讲起桃花的美艳。

田妃帮袁妃,将桃花插在发簪上,像两只欢快的喜鹊,在崇祯身旁追逐嬉戏,崇祯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午后开始下的一场春雨,及至傍晚时分,依然淅淅沥沥。

细细的雨丝,飘飘忽忽,落在窗棂上,湿淋淋的。

崇祯站在窗户旁,看着阴沉沉的天空,想着近来山海关外,宁锦前线的局势,心里不免有些担忧。

乾清宫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崇祯的思绪。

崇祯将目光投向宫外,见高起潜提着裤管,急匆匆而来。

“皇上!皇上!宁锦前线来塘报啦!宁锦前线来塘报啦!”

高起潜还没有走进乾清宫,声音已经传进宫里。

“宁锦前线来塘报啦?”

崇祯听罢高起潜呼喊,顿时吃了一惊。

在崇祯眼里,高起潜素来以稳重著称,如果没有重大事项,绝不会慌慌张张的。

高起潜没有想到,崇祯正站在窗户旁,回头冷眼看着房门方向,心里不禁“咯噔”一声,不觉开始打起鼓来。

身为崇祯的近侍太监,高起潜不知道,挨过崇祯多少训斥。

每当崇祯烦恼时,身为奴才的挨骂,倒也是家常便饭。

“皇上,此是宁锦前线送来的塘报。”

低头走进乾清宫的高起潜,连忙将手里的塘报,恭恭敬敬呈到崇祯手里,看着恼羞成怒的崇祯,轻轻点了点头。

高起潜不敢正视崇祯目光,连忙悻悻然低下头,静静等着崇祯发话。

崇祯秉性倔强古怪,高起潜不得不防着点,怕崇祯知道坏消息之后,又会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又将高起潜讻一顿。

崇祯瞪了高起潜一眼,慢吞吞接过塘报,一目十行看了看,顿时懊丧不已。

崇祯气咻咻地将塘报,扔在身旁的御案上,眼睛却看向对面的窗户。

塘报轻飘飘的,被窗户吹来的微风,轻轻地一吹,像一片树叶似的,飘落在脚下的地上。

崇祯抬脚踩在塘报上,想着辽东那些烦心事,思绪不由自主,回到天启年间。

天启二年以来,辽东形势越来越危急。

朝廷先失陷抚顺清河开源铁岭辽阳沈阳,后又失陷广宁,丢弃全辽。

至此,朝廷在关外,处于无据可守的尴尬境地。

后金努尔哈赤攻陷抚顺以来,朝廷在辽东,先后有十四位总兵阵亡,其余阵亡的将士,则不下二十万人。

天启皇帝朱由校见此情形,顿时惊慌失措,京师朝野官员,无不面面相觑,谈起后金之事,如临大敌。

当关外局势空前严峻,袁崇焕单骑出关,巡视关外形势,誓死守卫山海关以及辽东。

袁崇焕排除朝廷朋党的不断干扰,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初步遏制了后金南下势头,关外情势得以基本稳定。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东府东莞县人。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任福建邵武知县。

天启二年,由御史侯恂推荐,兵部职方司主事。

袁崇焕因在辽东战功卓著,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受朝廷赏识,先后担任佥事兵备副使,右参政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和兵部右侍郎。

崇祯继位之后,袁崇焕任右都御使。

崇祯元年四月,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蓟辽,兼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二年十月,后金大汗皇太极,率军十余万人,避开宁远锦州山海关防线,兵分三路,取道龙井关红山口和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直逼京师。

崇祯见此情形,急令各地人马,驰援勤王。

袁崇焕统领各路援军,驰援千里之地的京畿,将后金人马阻击于广渠门德胜门,使危在旦夕的紫禁城,免遭后金铁骑的蹂躏。

皇太极见进攻受挫,转而夜袭卢沟桥,继而重创朝廷援军,于永定门外。崇祯三年初,皇太极又挥师向东,连陷遵化永平迁安滦州等城,并分兵驻守,后金主力返回沈阳。

此次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史称“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十二月初,崇祯听信朝中阉党诽谤,以及不备皇太极的离间之计,怀疑袁崇焕让援军入城休整请求,是为通敌谋叛的阴谋诡计,将为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的袁崇焕,逮捕下狱,含冤致死。

后金得知崇祯将袁崇焕处死,特意在大都沈阳举宴群臣,讥笑崇祯处死袁崇焕之举,是“自毁长城”。

让崇祯更为懊恼的是,山西流寇还没有肃清,眼下辽东的形势,又越来越严峻,想起“己巳之变”时的情景。

“皇上,窗户旁的风太大,小心受凉啊!”

高起潜慢慢走到崇祯身旁,将一件金黄色披风,轻轻披在崇祯身上。

高起潜见崇祯眉头紧锁,揣测崇祯在为辽东形势着急,有意以此举转眼崇祯注意力。

“哎!流寇未灭,辽东战事又起,真是屋漏偏遇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啊!”

崇祯看了看高起潜,阴沉着脸忧忧自言自语。

说完话的崇祯,依然站在窗户旁,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落得满地的柳絮,以及灰蒙蒙的天空,心里依然惆怅不已。

“皇上,当年‘己巳之变’,如果不是袁大人从山海关,连夜赶到京畿督师勤王,后果不堪设想啊!”

高起潜站在崇祯身后,看着窗外摇曳的柳枝。

“爱卿以为,除了袁爱卿,朕的大明王朝,再也没有统军的帅才了吗?”

崇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却听见高起潜提起袁崇焕,突然一个机灵,转头瞪了高起潜一眼。

崇祯刚愎自用的秉性,依然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致到了此时此刻,崇祯对当年于袁崇焕的不公,依然没有丝毫的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