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笑收义子

“听说大王先前读过私塾,又在陈洪范将军麾下效力,海涛就不妨问问大王吧!”

刘建宇看了一眼李海涛,连忙指了指上首的张献忠。

李海涛看了看张献忠,脸露难色摇了摇头。

在李海涛眼里,这么简单的事项,怎么能问大王张献忠呢?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自《孙子·计》的一个成语。其意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句又指,行动出乎对方意料之意。”

李海涛和刘建宇的话,张献忠听得真真切切,连忙慢慢接过话头。

将领们听罢张献忠的解释,方才知道这句话,是古代军事家孙子的话,连忙纷纷点头称是。

“这一战,也不是大军的初战,但是也要务求必胜。只有打了胜仗,方能鼓舞士气,壮军威。战前探子的禀报,既及时,又准确,加之将士们同仇敌忾,故而打胜仗,是必然的。”

当将领们酒酣畅饮之时,张献忠接着刚才的话。

“大王快看,午前一仗,战果辉煌呢!”

一位小校跨进祠堂,一边向张献忠走去,一边笑呵呵地说了一句。

小校约摸十七岁,穿着有补丁的蓝布衣衫,黑色的头发长及肩头,满脸稚气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杀敌七百,俘敌一百五十,斩游击以上将军三人,缴获马匹十五及粮草大刀长枪等兵器。大军阵亡五十人,伤八十人。”

张献忠接过小校手里的绢帕,但见绢帕上有着一组数据,连忙就着条桌上的烛光,轻轻念出声来。

“大王,末将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善言语的陆翊,待张献忠说完话,连忙慢慢站起身来。

陆翊是见过世面的人,虽然初次与张献忠共事,且张献忠俨然已经是义军首领,故而也知道应有的礼数。

“陆将军有什么见解,就如实讲来吧,献忠正在洗耳恭听呢!”

张献忠看了看陆翊,连忙笑着点了点头。

“此次伏击战,将士们死伤百余人。大王是否考虑,在俘获的官军中,大凡愿意参加大军的,悉数补进大军队伍?如果这样,大军就能不断壮大。将来攻城略地,则无后顾之忧也!”

陆翊没有想到,张献忠开明爽快,连忙看着张献忠。

“陆将军的真知灼见,献忠以为很好!献忠也有这个意思!献忠不但欢迎流民兄弟参加大军,也欢迎官军兄弟投奔大军。至于愿意回乡的被俘官军,献忠也会发给回乡盘缠,让其各自回老家而去。”

张献忠听罢陆翊建议,打心里表示十分赞同。

“大王英明!大王英明!”

将领们听罢张献忠,与陆翊的一番对话,连忙齐声赞许不已。

自开了吸收官军人马,充实义军队伍先河,张献忠始终将这项谋略,贯穿于未来的军事生涯中,吸引了大批官军将士,投奔于张献忠的麾下。

“各位将军,前不久,王自用派人捎来口信,希望献忠大军,与王自用的大军,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共同对抗官军围剿。不知各位将军意下如何?”

张献忠将酒碗,慢慢放在条桌上,将王自用的口信,再次和盘提出。

“大王,王自用的用意,在于将大王的大军,编入的王自用队伍,让大王成为王自用部下,受王自用指挥吧?”

杨晓峰待张献忠说完话,顿时不无担忧,连忙问张献忠。

杨晓峰是一位沉着稳重之人,听罢张献忠的话,不免提醒张献忠一句。

“王自用已经言明再三,两军联合起来之后,献忠手下的人马,依然由献忠统领,独立作战,对外打着王自用旗号,在与官军作战时,依然使用‘张’字帅旗!”

张献忠站起身来,看着右首的杨晓峰。

将领们听罢张献忠的解释,纷纷点头称是,一致同意义军人马,加入王自用的队伍,联手一同抗击官军。

“既然诸位将军,同意王自用的提议,从明天起,献忠的两万人马,对外就是王自用的一个营,统一在王自用旗号下,会同王自用所部,对官军协同作战。”

张献忠回到上首座位,宣布义军归于王自用麾下。

“大王,在这次伏击战中,有四位小将,奋勇杀敌。末将望大王,多多褒奖才是。”

袁明清凑近张献忠,轻声提议褒奖四位小将。

“袁将军,是献忠见过的四位小将吗?如果是,就让四位小将,速速前来祠堂,献忠要好好褒奖。”

张献忠看着袁明清,连忙轻轻点了点头。

“大王,四位小将,已经在祠堂外候着呢!”

李继伟边一边说话,一边向祠堂大门走去。

伏击战结束,打扫战场时,张献忠见四位小将,扛着长枪大刀,押着官军俘虏走过来,连忙停下脚步询问一番。

“末将参见大王!末将参见大王!”

当张献忠还在回忆时,四位只有十来岁的小将,跟在李继伟身后,兴致勃勃走进祠堂,见张献忠坐在上首位置,连忙齐齐地拱手施礼。

张献忠连忙站起身来,向四位小将招了招手,示意对面的李继伟,让小将坐到身边来。

四位小将站在张献忠面前,看上去只有五尺多高,但是小将们略显稚气的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显得活泼可爱。

尤以昂杨的气质,让张献忠打心里欢喜。

“大王,右边的是艾能奇,第二位是孙可望,第三位是李定国,左边的是刘文秀。孙可望年纪十一岁,其余三位小将都是十岁,其中刘文秀最小,前天刚满十岁。兄弟四人全是孤儿,在米脂城乞讨为生。听说大王在十八寨起义,跟着徐姓大哥,奔赴薛家崖而来。”

李继伟看了看张献忠,连忙介绍四位小将身世。

“小小年纪,却义无反顾,投奔于献忠,在战场上勇猛杀敌,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勇气可嘉!勇气可嘉!”

张献忠听罢四位小将来历,连忙笑呵呵站起身来。

张献忠说完话,连忙端起一碗酒,褒奖小将们的英雄气节。

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谢过张献忠之后,端起桌上的酒碗,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毕竟四位小将还是孩子,哪能一口气喝下一碗老酒呢?

“大王,吾等四人还是个小孩子,只能谢谢大王一片心意,这一大海碗老酒,可否就免了吧?”

孙可望毕竟比其他小将大些,连忙借故年纪尚小,推辞喝下一碗杜康老酒。

“那就点到为止吧!”

张献忠看了看孙可望,连忙轻轻点了点头。

“孩子们的亲人,先后参加了大军队伍,家人全被官军杀害。”

待四位小将坐定,袁明清走到小将身边,摸着艾奇能的额头。

“哎!可怜的孩子,献忠一定要为孩子们报仇雪恨!”

张献忠听了袁明清介绍,顿时气得七窍生烟,顿时腾起满腔的怒火。

“大王,四位小将年纪小,无依无靠,究竟怎么安置才好呢?”

李继伟站在张献忠身旁,目光顿时有些忧郁。将领们看着四位小将,有的默默不语,有的看着张献忠。

四位小将无助的神情,顿时赫然写在脸上。

“大王怎么不收四位小将,为义子呢?如果大王收小将们为义子,小将们跟在大王身旁,兴许还有个照应呢!即使将来小将们长大成人,也是大王的干儿子!如此两全其美的事,大王何乐而不为呢?”

袁明清走到张献忠身旁,看着孤苦伶仃的四位小将,征询张献忠的意见。

“大王,快收四位小将,为义子吧!”

袁明清不经意的一句话,将领听得清清楚楚,连忙异口同声催促张献忠。

“小小年纪,竟然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四处流浪,乞讨为生。哎!多可怜的孩子啊!”

张献忠看着袁明清和将领们,转头看着眼前的四位小将。

“尔等愿不愿意,做献忠的义子啊?如果愿意,就点点头。如果不愿意,就摇摇头,献忠也不会强求的。”

张献忠敛起衣袖,拭去李定国眼角的泪水。

张献忠不舍的目光,打量着面前的四位小将。

“吾等愿意!义父,请受孩儿一拜!”

四位小将眼含热泪,相互看了一眼,连忙看着张献忠。

四位小将话音刚落,连忙整了整衣袖,齐齐跪在张献忠面前,三次叩拜义父张献忠。

“从今以后,孩儿们要听义父教诲,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好好为黎民百姓打天下!”“孩儿谨记义父教诲!”

张献忠看着四位义子,乐呵呵笑了起来。

孙可望等四位小将,昂头异口同声。

从此之后,四位还未成人的义军小将,在张献忠的队伍里,摸爬滚打,出生入死,冲锋陷阵,成为义军中的四员猛将。

多年以后,眼前的四个小将,成为大西国的中流砥柱。

两天后的傍晚。

落霞的余晖,慢慢散去,天空的孤鹜,陆续入巢。

张献忠带领两万义军将士,按照与王自用的约定,趁着茫茫的夜色,急匆匆向北而去,消失在黄土高原的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