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高举义旗

太阳,刚刚从东方地平线升起。

柳树涧堡前往米脂的驿道上,张献忠与李继伟等几位年轻人,伴作外出逃荒的流民,冒着被官军追杀的危险,向百里地之外的米脂十八寨赶去。

驿道两旁,稀稀落落的柳树,已经开始落叶。

光秃秃的柳枝,随风不断摇曳着。

山间的枫树林,连片的金黄色,远远望去,依稀可见片片枫叶,似天女散花般,飘飘落落。

迎面而来的秋风,吹在张献忠的脸上,感觉凉凉的。

“眼前的景色,真美啊!”

李继伟走在张献忠身旁,看着沿途的景色若有所思。

“秋天的景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张献忠看了看李继伟,将敞开的衣襟轻轻扣上。

太阳,快要下山了。

一抹缤纷的晚霞,从厚厚的云层中,慢慢射了出来。

晚霞耀眼的光芒,犹如艳丽的彩虹,将大地染得一片艳红。

不一会儿,晚霞的余晖慢慢散去,驿道前方的景物,隐隐约约。

一层慢慢移动的薄雾,从山间弥漫开来,大地山川和卯梁,如梦如幻,呈现在眼前。

“继伟老弟,快去前面看看,客栈究竟还有多远?”

张献忠见天色暗了下来,连忙吩咐李继伟。

李继伟与张献忠私塾分别后,不久去了大同谋生。

得知张献忠意欲起义,李继伟连夜赶回柳树涧堡,与张献忠共同谋划起义事宜。

客栈建在离驿道不远,依山傍林的土坡前。

两颗大槐树,枝叶繁茂,树冠如盖。

走进客栈大门,站在客栈中庭,可见前后相连,进深颇大的两个四合院。

前面大院中央,一棵参天枫树,直插云天。

稀稀落落的枫叶,已经落得满地皆是。

屋檐边,垒有装饰花台。

花台上,摆满一盆盆秋菊。

盛开的秋菊,枝叶繁茂,金黄的花朵,芳香四溢。

后院两棵伞状的百年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几盆秋菊摆在窗台,淡雅清香。

客栈四周,高高的围墙,与外界隔绝开来。围墙根两架木梯平躺着,以应急时之需。

“请问客官,是来住店的吗?”

张献忠刚刚走进客栈,一位中年男人急急走上前来。

“老板好生奇怪,不来住店,为何到客栈?老板可否为弟兄们,安排一下食宿?”

张献忠见老板打招呼,连忙递了一个眼色。

“客官请稍等,小的即刻就安排。”

客栈老板看了看张献忠,连忙微笑着应承。

其实,张献忠与客栈老板的对话,是事先约定的暗语。

见暗语无误,老板连忙对张献忠,会心地点了点头。

“快去告诉弟兄们,今晚就在客栈过夜。明晨拂晓前,务必继续赶路。”

张献忠在客栈走了一遭,仔细察看客栈地形,连忙吩咐身旁的李继伟。

原来,客栈是张献忠,派人设置的秘密联络点。

客栈老板,是张献忠在米脂的心腹之人龚文静。

龚文静约摸三十多岁,一身绸缎长袖蓝衣,头戴青色毡帽,笑容可躬,哈着腰,活脱脱一位老板模样。

第二天,临近傍晚时分。

薛家崖寨前的山道上,走来几位衣着朴素的年轻人。

走在前面的一位年轻人,是来自定边柳树涧堡的张献忠。

“前面是薛家崖!已经快到目的地,弟兄们,快快走吧!”

张献忠站在道边土坡上,望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山梁,催促着身旁的几位好友。

夕阳下。

山梁的垭口,已经遥遥在望。

垭口旁,依山而建的茅屋,依稀可见。

茅屋前的坡地上,隐约可见有人站在斜坡上,向山道方向不停张望。

张献忠与李继伟等,拂晓之前起了床,每人怀揣两个窝窝头,匆匆忙忙赶路。

因沿途遇官兵盘查,傍晚时分,方才赶到米脂薛家崖。

薛家崖位于十八寨东南方,是进入十八寨的必经之路,又因山峦叠嶂,垭崖陡峭,故而称为“薛家崖”。

暮色中的薛家崖,已经越来越近。

张献忠看着薛家崖,那颗原本悬着的心,终于慢慢放了下来。

在喘了一口气之后,张献忠与李继伟等,急匆匆向薛家崖走去。

“弟兄们,定边的张大哥,已经来啦!”

张献忠走进薛家崖地界,听见有人在远处高呼。

刹那之间,薛家崖前张望的乡民,将目光投向山前小道上,期待着张献忠等人的到来。

党家坪的陆翊,吴家山的张怀忠,薛家寨的杨晓峰,见张献忠等来到薛家崖,连忙上前频频施礼。

“各位弟兄辛苦!献忠姗姗来迟,还望弟兄们,多多海涵!”

张献忠看着陆翊等,连忙双手抱拳还礼。

清晨,太阳出来了。

耀眼的阳光,撒在山坡上,金灿灿的。

山前的晨雾,刚刚开始散去。

薛家崖的坡上,已经聚集无数的乡民。

远处的山道上,尘土飞扬,肩扛长矛,身佩大刀,举着彩旗的乡民,正向起义中心薛家崖聚集。

薜家崖前的平坝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旌旗飘扬。

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和呼喊声,似惊涛骇浪,此起彼伏。

山坡上,无数面绣着金色“张”字的帅旗,在秋风中迎风招展。

古老的薛家崖,红旗飘飘,人山人海,一片沸腾的景象。

天空飘来一朵祥云,慢慢散布开来。

薛家崖连绵的山峦沟壑,显得更加蜿蜒巍峨壮观。

起义的时刻,越来越近,无数参加起义的乡民,依然络绎不绝,急匆匆从四面八方赶来。

头戴白色尖顶旧毡帽,身穿蓝色长袖衣衫,腰间束着红色布带的张献忠,像古希腊的战神和王者,站在薛家崖外的高坡上。

秋风吹拂着张献忠的脸庞,长长布带束缚的衣角,随着秋风不断摆动,挽起的衣袖,宽阔的胸膛。

此时此刻的张献忠,显得更加硬朗干练。

面对无数激动的乡民,张献忠频频挥手致意。

张献忠的身旁,站着从哈密卫归来的袁明清,得力助手李继伟,党家坪的陆翊,吴家山的张怀忠,薛家寨的杨晓峰,以及白文选龚文静等。

此时,不知道何人喊了一声“大王”,紧接着一些人,开始呼喊“大王大王”。

刹那间,漫山遍野的乡民,都在呼喊“大王大王”。

“大王!大王!大王!”乡民的呼喊声,顿时一浪高过一浪。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父老乡亲,请静一静,请静一静。今天,是盼望已久的起义日子。从今以后,不愿受苦的乡亲们,要在张大王的统帅之下,高举义旗,为生存而战。乡亲们静一静,请张大王训话!”

站在张献忠身旁的李继伟,道起简短的开场白。

“父老乡亲们,朝廷和贪官污吏,让乡亲们活不下去。今天,献忠与父老乡亲们,在薛家崖揭杆起义!从今天起,献忠要和天下受苦受难的乡亲们一道,拿起大刀,拿起长矛,拿起一切武器,造朝廷的反,造贪官污吏的反,用热血和生命,争取生存,争取自由,争取平等!”

张献忠看着涌动的人群,慷慨激昂开始演讲。

“造反!造反!造反!”

张献忠的话音刚落,乡民们挥舞着帅旗,挥舞着大刀,挥舞着长矛等兵器,不断高声呼喊着。

排山倒海的呼喊声,是对朝廷的怒吼,是对贪官污吏的怒吼,也是对旧世界的怒吼。

崇祯三年秋季。

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

张献忠在米脂十八寨薛家崖,带领约两万多乡民举起义旗。

薛家崖起义后,陕西义军已经有数十支。

主要首领有:紫金梁王自用,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闯将李自成、撞塌天刘国能、老回回马守应、闯王高迎祥、点灯子赵胜、不沾泥张存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