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汽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王秋景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 研究院院长
我代表广汽集团谈谈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点思考。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应该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转型的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横跨新能源、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领域的变革和技术进步,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一方面我们推进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汽车上市,但同时又担心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电池安全性、电池质量等。
其实,传统汽车在发展初期也曾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相信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包括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难、充电基础设施薄弱等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今年3月,我到美国调研时发现,做充电行业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有土地、电价等一系列问题亟待破解。
如何将新能源汽车从限牌城市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提升销量,从而把成本降下来,对于解决上述难题、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继续向前发展,其实非常重要。下面我简单谈一下广汽集团的应对方法,我们主要通过围绕产品、技术、场景、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五个维度去布局,努力探索一条有广汽自身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
第一,坚持场景拉动、体验至上,全面提升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我们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梳理各领域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特点,分析相应的性能需求来拉动车型开发。同时,我们把产品体验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有在传统性能、体验水平这些方面都能达到与燃油车同等水平才是合格的新能源汽车。为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驾驶性体验,我们的研发团队努力推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的结合,提供语音交互和网联生态的情感化体验。这也是发挥我们的长处,在网联结合上,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同时,依托硅谷研发中心的研发优势,我们在车网安全领域走在了前列,在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电池开发体系等方面也有深厚积累,加之其他主被动安全配置,可充分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此外,我们已全面建立新能源汽车的验证体系,通过合资合作积累起来的制造能力,充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性能。在以产品为本、场景拉动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广汽传褀在今年打造并推出两款车:一款是纯电动SUV GE3,一款是GS4 PHEV。目前,GS4 PHEV在同级别的SUV市场中的销量能够排到前三,GE3也多次获得同级别纯电动SUV的销量冠军;我们也与合资合作伙伴包括丰田、三菱等合作,为其开发新能源汽车,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大合作。
第二,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储备。为破解新能源的技术难题,我们坚持平台开发先行和技术开发先行,努力打造两大平台,一个是EV平台,另一个是HEV平台。同时,广汽研究院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方面分别设立了500~600人的团队,这两方面的技术创新投入占到广汽整个技术创新投入的70%,也就是广汽把技术创新的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方面。我们还制订了“2510技术创新路线图”,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在“2510技术创新路线图”的指引下,新能源领域前瞻课题立项和关键系统部件研发都在有序推进,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开发搭建丰富的“技术货架”。
目前,广汽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集成GMC机电耦合系统能够完全兼容插电和非插电式混动车型,整机效率能够达到92%以上,还有新能源汽车专用发动机也已量产;同时,我们也在推进电芯研发,既有合资生产模式,内部也有专门团队进行研发,电池能量密度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未来还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
第三,坚持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在产品和技术研发基础上,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改变价值创造逻辑和有机整合相关要素,能创造出指数级的价值增长,广汽发展新能源汽车,充分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为加强新能源汽车板块发展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我们单独成立了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独立于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之外,但研发还是在广汽研究院。在商业模式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比如改变传统的4S店模式,创新渠道与生态思维,在全国开设“25hours体验中心”,为车主提供超越传统4S店的智享汽车休闲生活体验,并且发布了新的品牌口号与IP形象。将网联、AI与新能源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坚信未来新能源、共享模式、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必将改变汽车产业发展的进程,这是汽车诞生130多年来的最大变革,在这方面我们关注得比较多,下的功夫也比较多。
广汽集团也专门成立了项目组,将共享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与国内相关的共享出行企业开展合作。共享专用车型正按计划开发中,在用户体验方面将会有很多不同之处。
在这五大要素中,我们认为用户体验是价值观,场景是工具,产品、技术是目标,商业模式是创造价值的机制。面对新能源发展的难点、痛点,只有有机整合五大要素,才能有效破解,使新能源汽车得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认可。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产业整合能力,广汽集团去年开始投资450亿元建设占地7500亩的智联新能源产业园,目标是要打造国内超大型综合汽车生产基地,布局创新工业和科技孵化、新能源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智能制造,形成全产业链的生态,助力广汽集团在未来智能新能源汽车竞争中抢占先机。首期产能10万辆/年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今年年底将建成,届时将成为让用户深入参与其中、具备个性化定制能力的数字化智慧工厂。
另外,我们也认为,EV、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新能源发展的大方向,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HEV、PHEV还会有很大发展,这个过渡将会持续。在行业趋势和“2510技术创新路线图”的指引下,我们将进一步打造EV专用、PHEV/HEV两大平台,努力实现电动系统集成、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高效功率电子控制、电池安全管理、燃料电池集成五大关键技术引领。在产品方面,明后两年广汽集团每年将推出两款续驶里程达500km以上的纯电动汽车,到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全系电动化。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产品、技术、场景、体验、商业模式”的五位一体发展思想,统筹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正向开发。对于正向开发,我们认为其根本起点是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因此广汽集团将努力打造与传统燃油汽车同等水平的用户体验,使新能源汽车能够真正得到消费者发自内心的认可,持续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移动生活。

嘉宾简介
王秋景
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1988年7参加工作。博士,高级工程师。他现任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他拥有近30年汽车行业经验 , 积累了从产品开发体系建设、技术管理、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到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的丰富经验。他致力于技术哲学的探索与实践,力求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2008年当选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
1983年9月—1988年7月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专业学习,获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
1988年7月—1991年9月 南京汽车研究所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1年9月—1992年7月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专业学习,攻读硕士学位。
1992年7月—1996年10月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设计制造专业学习,获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1996年10月—1997年7月 任南京汽车研究所科长。
1997年7月—1998年3月 任南京汽车研究所副所长。
1998年3月—2000年2月 任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总装厂厂长。
2000年2月—2000年5月 任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技术一处处长。
2000年5月—2002年3月 任跃进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工程部经理。
2002年3月—2002年10月 任跃进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2年11月—2008年5月 任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
2008年10月—2013年6月 任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任广汽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2013年6月—2016年5月 任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2016年5月至今 任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