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信息,寻找用户痛点
当人们打开新闻类应用程序时,能看到自己倾向阅读的热点新闻;当人们打开淘宝时,众多自己喜欢的衣服、化妆品、小吃都会在首页出现。这些情景的出现都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很多企业或商家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消费者数据,分析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喜好、痛点等,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向消费者展示他们喜欢的内容。
无数的文案创作者都在强调寻找用户痛点,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寻找并分析到用户的痛点信息呢?
首先,文案创作者需要做的是寻找数据价值。首先要厘清数据在哪里、如何看、怎么用,才能挖掘出数据敏感点,找出最符合用户痛点的信息。大数据的处理过程如图2-3所示。
图2-3 大数据的处理过程
这就和商家寻找消费者的数据信息一样,每个项目开始前,都要了解用户的现状,拥有的产品或服务是怎样的,这些产品之前的效果怎样,如今的市场销量趋势又是怎样。这些用户数据都需要慢慢抽丝剥茧,找出痛点,做出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发现问题(描述)。
第二,分析问题的背景和现状(诊断)。
第三,预测问题的发展动机(预测)。
第四,确认用户的痛点(决策)。
这里我们以当下的一个热词“隐形贫困人口”的诞生来解释其中的挖掘思路。
从2017年支付宝“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这种与金钱焦虑有关的文案直击无数用户的内心,到曾经红极一时的当代财务自由不断被引申为“正版音乐自由”“快车自由”“看剧自由”等,每一个“××自由”都暗含了用户当下的生活现状。
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这些词语报道、评论次数,以及用户人群互动的频率来看,这些热词、热句、热文的出现,实际上都是人们对当下生活不满的一种自我调侃。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挖掘出背后的痛点。
例如,新媒体和新闻报道中这些戳中网民内心痛点的文案:
你这么能花钱,一定很穷吧?隐形贫困人口都把钱花哪儿了?
当然,文案只抓住这种充满负面思维的痛点未免不够高深,愈是剖析愈是令大众“痛上加痛”,并未发挥出文案的实际效用。真正有立意有深度的文案要提出解决方案和深化主题,应该跳出框架,深入整个社会现状之中,找到贫困人口的真正关注所在。正如知著网上的一段话:
真正的隐形贫困人口,或许是那些我们从未了解过的,甚至不曾被记录在案的,在城镇、乡村、偏僻荒山的角角落落中艰难生存的人们。
这比上文又高深了一层,用更加全面,更加具体的情景体现贫困人口的现状,令人深思。而只有经过思考的事物,才能真正被用户记住。
当然,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分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先完成三个前置步骤。只有完成这三步,运用大数据寻找用户痛点才具有实际价值。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三个前置步骤。
1.通晓产品的层次
许多产品的推广效果不理想并不在于产品品质不达标,而在于有的用户群体与产品的定位层次不匹配。例如,将一堆高端护肤品广告海报贴在菜市场,那么广告的效果想必会很不理想。
产品的层次决定产品的用户群体,而如果能够清楚地把握产品的定位,就能成功定位用户群体,这是后两步的基础所在。
2.明确功能特点
产品的功能特点必须要明确,这样才能确保产品功能的独特性,成功吸引用户的关注。例如,对于一个商务人士与一个游戏玩家来说,他们对电脑的功能需求并不一样。当向一个商务人士推销电脑时,你只能以该电脑的安全快速作为功能卖点,并且附带稳定的操作系统。而面对游戏玩家时,你需要说,这款电脑游戏体验极佳,运行大型游戏画质清晰,速度流畅,不容易出现闪退、卡顿的现象。
因此,即便是介绍同一种产品的功能,文案创作者也得区别对待。文案的针对性越强,越能减轻用户的抵触情绪。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才会相信你所宣传的产品对他是有用的。
3.确定使用人群
有了前两步的积累,确定使用人群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创作者来说,用自己的产品填补用户的不理想状态是文案创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说,之前的一系列分析都是为这个环节做准备的。因为只有当产品能够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能填补用户当前的不理想状态时,用户才会真正接受并购买该产品。同时,创作者还需要“对症下药”,否则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对于这个不理想的状态,如果你不能有效填补,那么还会有其他产品抢着来填补。所以,要想达到营销的目的,文案创作者不仅要走自己的路,更要让竞争者无路可走。
以上这两种找出痛点的方式都值得文案创作者学习,不过文案创作者切忌好高骛远,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水平去撰写文案,否则很有可能如同邯郸学步,导致文案的内容不伦不类,最终丧失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