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肿瘤淋巴系统解剖与临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淋巴管前通路探讨淋巴管与组织间隙的交通关系

一般认为,有些器官(如脑)和某些器官的部分结构内(如实体性器官的小叶内)不存在淋巴管,这些器官和结构与淋巴系间是如何相联系的?有些作者认为在它们之间存有连接通道,Föld(1983)将此通道称为淋巴管前通路,认为淋巴管前通路是一种连续的无内皮性间隙或潜在性间隙,穿经结缔组织,注入毛细淋巴管;它的作用与淋巴管相同,也是引流组织液内的蛋白质和过多的液体,它属于微循环的一部分。

近年来,很多学者在深入研究各器官的淋巴管前通路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其中以脑淋巴管前通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最多。Casley-Smith等(1990)的研究证明,在中枢神经内存在着由脑内毛细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间隙)及脑血管外膜中的组织间隙所组成的淋巴管前通路,它们可与颅外的起始淋巴管相通,从而将中枢神经系内的液体和蛋白质等引入淋巴系统;也说明了中枢神经系内的淋巴管前通路是脑和脊髓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有关淋巴管前通路研究为深入探讨脑的生理功能和脑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从生理、病理和临床方面的研究结果又为淋巴管前通路的理论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一些研究证明,不仅在过去认为没有淋巴管的器官,而且在具有丰富淋巴管的器官也存在淋巴管前通路,例如在小肠黏膜层。

关于淋巴管前通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的探讨,例如,该通路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何特点,它与毛细淋巴管和与其他组织间隙之间是如何相联系的。Shimada等(1995)研究了腹膜内的淋巴管前通路,用扫描电镜观察在腹膜间皮下由胶原纤维形成的筛状斑(图1-8);在筛状斑上有多个小孔。于筛状斑的直下方可见毛细淋巴管(图1-9)。他们认为筛状斑,即相当腹膜间皮下结缔组织内的淋巴管前通路,可通过许多小孔与毛细淋巴管相通。

图1-8 猴膈腹膜内的筛状斑(扫描电镜×3600;引自Shimada,1995)

图1-9 猴膈腹膜内的筛状斑和毛细淋巴管(扫描电镜×840;引自Shimada,1995)

MC.筛状斑 LC.毛细淋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