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3~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2011-2013年)工作总结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简称呼吸学会,CTS)第八届委员会在认真调研、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明辨呼吸学科发展形势,确定学科发展战略,谋划、推动学科建设与学会发展,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明辨形势,积极实施学科发展战略,推动学科建设
(一)强化呼吸学科中ICU建设,促进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
1.学会将2011年呼吸年会主题定为“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战略”;2013年呼吸年会的主题为“在我国建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将每年呼吸年会的专题报告与年度学科进展书籍定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2.推动呼吸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为了贯彻落实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战略,继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提出呼吸科更名建议之后,2011年6月呼吸病学分会又提出并发布了“关于将呼吸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议”,各家医院纷纷响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1/3~1/2的大型医院呼吸科已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内科ICU(MICU)或呼吸ICU(RICU),以呼吸病学与危重医学的捆绑、交融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呼吸病学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
3.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的建立及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呼吸学会与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等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促进我国PCCM专科的建立发展及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呼吸学会与ACCP共同发表了《在中国建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的联合声明,吹响了在中国建立PCCM专科的号角。此联合声明发表后,对部分欧洲国家等尚未建立PCCM专科的国家建立PCCM专科亦起到了激发促进作用。国内8家条件较好的医院2014年将试行启动PCCM专科医师培养。故应于国家近期将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这一大的形势中,抓住历史机遇,在我国全面建立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将使呼吸学科进入现代健康发展轨道。
(二)强化呼吸学科在多学科交融的呼吸疾病防治中的主导作用
1.学会将2012年呼吸年会主题定为:呼吸学科应当在多学科交融的呼吸疾病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发出“呼吸学科应当在与其他学科交融的呼吸疾病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倡议。
面对呼吸领域多学科交融、竞争的形势,呼吸学科应当承担其责任与使命,发挥主导作用,保持学科的旺盛生命力,拓展学科“疆域”。呼吸学会设有11个专业学组,其中危重症医学学组、肺癌学组、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学组、感染学组、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烟草病学学组、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呼吸治疗学组8个学组与其他学科多有交叉交融。8个学组响应学会号召,分别发表关于在本领域呼吸医师如何承担责任与使命,防治疾病,深化研究,发展学科的倡议,刊登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2012年年会期间,青年呼吸学者沙龙就此进行了专题讨论。通过上述活动,交叉融合领域受到呼吸界空前的重视并付诸积极的行动。
(三)完善呼吸学会的学组建制,建议地方呼吸学会设相应学组,深化研究,促进学科发展
1.规范学组名称和业务范畴
为了健全与完善学科体系,拓展学科领域,本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委会就对部分既往学组的名称和业务范畴进行了规范,并建议增设2个新学组,使呼吸学会的学组增至为11个: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简称慢阻肺学组);②肺癌学组;③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学组(原名“肺血管病学组”);④感染学组;⑤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原名“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原肺功能部分内容归入呼吸治疗学组;⑥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原名“间质病学组”);⑦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原名“睡眠学组”);⑧哮喘学组;⑨烟草病学学组(原名“吸烟与健康学组”);⑩介入呼吸病学学组(为本届新增设学组) 呼吸治疗学组(为本届新增设学组)。这11个学组涵盖了呼吸学科的主要领域。专业学组的建设对深化呼吸疾病研究、规范诊治和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2.促进地方呼吸学会的学组建设
近十余年来,部分省(区市)的呼吸学会效仿呼吸学会的学组建设模式,成立了地方呼吸学会的专业学组,这些学组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呼吸学科的建设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各地方呼吸学科的发展,呼吸学会于2012年10月发出了《关于各省(区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设立学组的建议》,倡导各省(区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积极推动设立专业学组,深化研究,规范诊疗,培养队伍。建议发出后,1年间设立学组的地方呼吸学会已由12个增至20个,学组的涵盖范围日趋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呼吸学科的发展。
(四)积极推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积极为呼吸专科争取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名额,使之增至40家。
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委托,呼吸学会常委会制订了呼吸专科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以标准指引学科建设方向,如提出一些导向性条件:ICU床位>6,开展睡眠呼吸障碍诊疗、戒烟门诊,呼吸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呼吸学会承担了呼吸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评审任务,通过以评促建,促进了申报单位呼吸专科的建设。2012年,全国40家医院的呼吸专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为我国呼吸专科建设的示范单位。
(五)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壮大学科队伍
1.以学组为平台,充分发挥学组组长与成员作用 强化学组在专业领域建设和年会中的作用,赋予责任,充分调动学组组长和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专业水平,壮大专业队伍。
2.以青年委员会(青委会)为平台,促进青年人才成长 呼吸学会给青委会不仅提出了要求,更提供了发展与展示平台,赋予了责任,在李海潮常务副主委带领下,青委会出色完成了以下工作:年会英文交流专题分会,年会学科建设专题,年会青年呼吸沙龙,年会青委会专场;全国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暨CMJ呼吸重点号;《呼吸内科临床实践导引与图解》(人民卫生出版社);建设呼吸学会网站,建设青委会网站;《呼吸与共(手机报)》的编辑发送。青委会的工作为呼吸学会注入了活力,锻炼、培育了青年学科人才。
3.以呼吸年会为平台,展示、发现、托举学科人才 近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年会(简称年会)显著增多的分会场和专题报告,提供给更多呼吸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大量的展示机会,为人才成长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
4.与ACCP合作,开展PCCM专科医师规范培训,以培养适合现代呼吸病学发展需要的专科医师。
二、办好呼吸年会,发展学会,壮大学科
1.确定年会定位与目标
年会是呼吸学界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直接体现学科发展形势和发展水平,关系到呼吸学会的声誉、凝聚力及发展。本届呼吸学会本着“年会弱则学会弱,年会兴则学会兴”,“年会、学会、学科强弱互为因果”的理念,充分认识年会的重要性,提出了将年会办成“规范有序、资源丰富的学术盛宴,业界人员广泛参与的业界盛会和呼吸学界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的工作目标。
2.创新办会,规范办会,提高交流效果,扩大年会影响力
近三年来,呼吸学会着力对呼吸年会进行了创新办会的改革,包括:①强化学组的作用与责任,明确由学组负责本领域年会内容组织,优化年会操作结构;②细化各领域专题,增加年会学术容量;③优化专题报告,推出学术新人,要求专题报告符合“前沿,导向,实用,生动”的要求;④程序化、规范化组织办会;⑤发挥年会的业界平台作用,提高学术组织活动效率;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会议信息传播。
通过以上努力,2011年年会接收论文投稿增加至1291篇,专题会场增加至37个,专题报告增加至94个,论文报告157个,专题会场数、专题报告数、论文报告数均较以往呈几十倍增加,参会人数陡增至逾3200人,学术内容丰富,交流热烈,会场座无虚席,甚至延至楼道。由于2011年年会的极大改观,被与会专家赞评为“里程碑式的年会”。在2011年年会的基础上,2012年、2013年年会实现了进一步提高,接收投稿分别是2074篇和2076篇,参会人数分别跃增至逾4500人和3800人。
如上述,自2011年起,每年的呼吸年会突出一个主题,分别为2011年“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战略”;2012年“呼吸学科在多学科交融的呼吸疾病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2013年“在我国建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年会在内容设置和形式安排上都围绕主题,导引呼吸学科科学健康发展。
近年的年会内容涉及各学组的11个专业领域及其细化专题、学科建设专题、人文专题、护理专题等;会议形式包括大会、专题分会、青年沙龙、操作模拟中心、会前继续教育学习班;报告形式包括专题报告、论文报告、英文论文交流、壁报交流、病例讨论。每年年会编辑出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1-2012》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2-2013》作为年会重要学术资料和会后继续教育读本,汇集了年会专题报告和年度学科进展,体现了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的战略格局。
由于年会内容新颖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报告质量高,学术交流气氛浓厚热烈,深深吸引了广大参会者,达到了预期目的,对呼吸学科的发展产生了良好影响。表3-1列出了第8届呼吸学会组织的3次年会的有关数据。
3.明确学组办会定位,规范有序地组织学术交流
呼吸学会要求各学组须遵照中华医学会的相关规定,在专科分会的统一部署下规范有序地开展学术活动,避免学界同道参会负担过重,特别、多次强调严格遵守学会财务规定。学组所组织会议的定位宜高、精、深,以深化本领域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研究为目的。本领域的一般性学术活动应安排到呼吸年会中,学组应将办好呼吸年会作为组织会议的第一要务。2011、2012、2013年间,大部分学组组织了各自专业领域的研讨会或继续教育学习班。
表3-1 2011~2013年年会内容与形式
4.加强科普宣传,促进呼吸慢病防治
在每年世界无烟日、哮喘日、睡眠日、慢阻肺日等时间点,策划组织相应社会与科普活动,加强对呼吸疾病的防治宣传。自2012年起,呼吸学会利用年会平台,促进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在2012、2013年度以慢阻肺为主题进行健康知识传播,对提高慢阻肺等呼吸慢病的社会知晓率,促进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接轨,促进深度国际合作
年会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参加年会,除在大会作专题报告外,越来越多地安排专题分会报告,使国际交流更加日常与广泛;学会安排成员有计划地与ATS、ACCP、ERS、IUATLD、APSR等国际呼吸学术组织保持学术联系,在ATS、ERS年会设中国专场,在ACCP组织的CHEST年会作主旨报告;学会组织国际专家参与部分研究方案的讨论,使研究更加符合国际规范,提高研究水准;与CMJ合作,策划CMJ呼吸重点号,将年会优秀论文选送至CMJ,配发述评,与年会同期发行,为呼吸学者发表英文和SCI论文提供了平台;注重在 ClinRespir J审稿、选稿中关注中国作者文章,推动我国研究在国际杂志发表;与美国胸科学会(ATS)、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于2013年启动了“流行病、临床与操作研究方法培训”项目(Methods in Epidemiologic,Clinical and Operations Research,MECOR),培养高级临床研究人才。
在2013年年会和 Chest杂志上发布了《CTS与ACCP关于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发展的联合声明》,产生重要的业界导向作用和国际影响。启动CTS-ACCP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联合培训项目,以促进中国PCCM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四、完善学会组织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激发学组和青委会活力
1.按期完成学组、青委会换届工作。在遵照医学会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呼吸学会常委会确定学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遴选原则,并依照完成学组换届。
确定青委会副主委及青年委员遴选原则,入选47名青年委员,经竞选产生李海潮等4位副主委,完成青委会换届工作。
2.增设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和呼吸治疗学组,获医学会批准。以建立学组的方式推动了这两个领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呼吸学科体系。
3.加强民主决策,推动呼吸学会工作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定期召开常委会、全国委员会等工作会议,讨论、报告、决策学会工作。常委会或常委扩大会议(含常委、学组组长、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每年召开3次(每年年初,6月年会审稿会同期,年会开幕前);全国委员会或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含全国委员、学组组长、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各省区市主委)每年召开1次(每年年会开幕前);青委会每年召开2次(每年年会期间,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期间)。此外,还利用电话、网络组织会议或沟通情况、征求意见,推动了呼吸学会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学会特别注重健全常委会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常委的作用,增强了呼吸学会的领导力和凝聚力。
4.呼吸年会的组织工作已经规范化、程序化,编写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年会工作手册》,年会工作步入正轨。
5.学会非常注重发挥各学组作用,通过学组开展各专业领域的学术活动,促进该领域学术发展。同时,要求各学组活动时必须遵守中华医学会各项管理规定,特别是有关财务制度。
6.学会非常注重发挥青委会作用,激发青年呼吸学者的积极性,放手青委会工作,产生了如上的工作业绩,使呼吸学界焕发出活力。
五、倡导“公正昌明,进取创新,协作共赢”的呼吸学科文化,为学科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在呼吸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广大同道“呼吸与共,薪火相传,大道同行”。学会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先进优良文化,明确提出并大力倡导“公正昌明,进取创新,协作共赢”的呼吸学科文化。其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应对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呼吸领域中多学科交融竞争的局面,因吸烟、空气污染、老龄化、新型病原不断出现等导致的呼吸疾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进取精神尤其应当在呼吸界受到提倡。
2010年12月17日,呼吸学会于北京举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回顾了学会发展历史。在2012年年会上,学会颁授专家会员证书和表彰证书,表彰学术造诣深厚、为学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
2013年9月,在大连举行的呼吸年会上,学会组织了抗击SARS胜利十周年纪念活动,播放了纪念片,发布了抗击SARS十周年纪念文集《SARS十年回响——中国呼吸界的情感与思考》,纪念医务界,特别是呼吸学界那段为国承命、可歌可泣的历史,缅怀、铭记牺牲的同道战友,激励后来者。抗击SARS中所凝炼出的精神与文化,已经变为永恒的精神财富,不竭的精神动力,永远激励着呼吸界同道前行。

(执笔:代华平 王娟 王辰)

2013年12月15日

参考文献
1.王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王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1-201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王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2-2013.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将呼吸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议.2011年6月.
5.Qiao R,Rosen MJ,Chen R,et al.Establishing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s a subspecialty in China:joint statement of the Chinese thoracic society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Chest,2014,145:27-29.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学科应当在多学科交融的呼吸疾病防治领域中发挥主导作用.2012年9月.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危重症医学学组.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加强内科ICU建设.2012年9月.
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烟草病学学组.呼吸医师应当在烟草病学的学科建设及我国控烟工作中承担责任与使命.2012年9月.
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癌学组.呼吸医师应当加强在肺癌领域的责任和作用.2012年9月.
10.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学组.呼吸医师应加强在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领域的责任和作用.2012年9月.
1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呼吸医师应加强在睡眠呼吸疾病领域中的责任和作用.2012年9月.
1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介入呼吸病学是呼吸医师大有作为的新天地.2012年9月.
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呼吸医师应在我国呼吸治疗专业学科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012年9月.
1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呼吸医师应胜任临床抗感染治疗.2012年9月.
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规范学组名称及业务范畴的意见.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2010年9月.
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各省区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设立专业学组的建议.2012年10月.
1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评分标准.2011年10月.
1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学组换届的管理办法及学组成员遴选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2010年9月.
1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青年委员会换届的管理办法及青年委员遴选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2010年9月.
20.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规范办会的意见.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2010年9月.
2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年会工作手册.2012年1月.
2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SARS十年回响——中国呼吸界的情感与思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