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土汉传佛教发展前期——初传与鼎盛
从佛教史与佛教建筑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汉传佛教及其建筑发展的前期,即汉魏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亦即10世纪初之前的这一整个时期,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细分的阶段。
1.佛教初传时期
若从公元之初的东汉明帝永平求法算起,则可以将永平年间(58—75)汉明帝遣使赴西域求法,开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直至十六国时高僧释道安的圆寂(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以及天竺僧人鸠摩罗什进入长安(后秦弘始三年,401)开始他的译经活动作为中国佛教发展前期的第一个阶段。
这一阶段经历了从东汉初到西晋末近两个半世纪缓慢而沉寂的积淀性过程。到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前期,作为当时中国佛教中心的西晋都城洛阳,建造有佛寺42座。永嘉之乱,在北方导致了两件事情,其一是帝都短暂地西移至长安,旋即又南移至建康,使佛教的中心有了大的迁移;其二是北方发生的五胡乱华与十六国纷争,既导致了另外一个佛教中心——邺都的出现,也导致了佛教在动荡局势下迸发性的发展。在西晋末到十六国晚期,仅“西晋二京”——洛阳与长安的佛寺就达到了180所之多。而在天竺僧人佛图澄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与影响下,到4世纪中叶时,仅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佛寺,就达到893所之多。
如果将西域僧人鸠摩罗什进入长安作为一个标志,那么,中国佛教史及佛教建筑史前期的第一个阶段,是一个大约有三个半世纪之久的漫长历史阶段。如果再上溯至史籍中记载的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算起,大约为400年的时间。这一阶段可称作是中国佛教的初传时期。
2.南北朝时期
中国佛教及其建筑发展前期的第二个阶段可以从鸠摩罗什进入长安的5世纪初(401)算起,这一时期的北方已经接近十六国的尾声,随之而来的南北朝,经历了佛教及其建筑的大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国汉传佛教及其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这一阶段经历了南北朝对峙,直至隋代统一(581),前后大约180年时间。
3.隋唐时期
自隋唐至五代数百年时间(隋开皇元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581—907),可以看作中国佛教及其建筑发展前期的第三个阶段,由于隋代文、炀二帝的大力提倡,加之唐高宗,特别是武则天的扶植与推动,同时借助了盛唐与中唐时期百余年相对安定与繁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这一时期的中国汉传佛教,发展到了它的鼎盛阶段,不仅出现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寺院,也出现了佛教十三宗并峙的繁盛景象,并渐渐呈现出了由盛而衰的转折迹象。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380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