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行为经济学

1.华立文毕业于外语学院,大学期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常利用暑期去农村辅导乡村教师。请按可能性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以下命题。

她是社会活动家。

她是教师,并热心于环境保护。

她是教师。

她是环境保护专家。

她是外贸工作人员。

(此题根据卡尼曼和特福斯基的The Linda Problem改写。)

答:排序为:她是外贸工作人员、她是社会活动家、她是环境保护专家、她是教师、她是教师,并热心于环境保护。

2.假定甲、乙两人的效用完全一样,是所拥有的财富W(以货币表示)和茶杯B的函数,即U(W,B),而且对财富和茶杯的偏好是越多越好。两人目前拥有的财富和茶杯也完全一样。现在给甲一个茶杯,给乙10元钱。试证明乙不愿以10元买进一只茶杯而甲又不愿以10元卖出同样茶杯的现象是矛盾的。

证明:甲的现状是,乙的现状是

甲不愿以10元出售其茶杯表示

而乙不愿以10元买进茶杯,则是因为

这两不等式显然矛盾。

3.面临一个输赢均等的赌局,某人说,如果输了我付1元钱,那么赢了我得要2元钱。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能否解释这一现象?

答:用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不能解释这一现象。传统的期望效用认为,一定的预期值所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在本题中,输掉1元钱损失的效用明显高于赢1元钱获得的效用。可以用损失厌恶来解释这一现象。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失去某一东西所感受到的痛苦,比得到同一件东西得到的快乐要强烈得多。基于人们维持现状的心理倾向,输1元钱与赢2元钱的效用是相等的。

4.用损失厌恶来解释人们对同一物品出价高要价低的现象时,为什么要排除交易成本太高的可能性?这跟买方还是卖方承担交易成本有没有关系?

答: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失去某件东西所感受到的痛苦,比得到同一件东西的得到的快乐要强烈得多。由于失去的效用损失大于获得的效用增加,因此对于同一物品,卖掉的出价要高于买进的要价。如果存在高的交易成本,那么心理成本所起的作用就值得商榷了。交易成本太高以至于能够阻止交易发生时,心理成本作用的分析更是无从谈起了。

这与卖方或买方承担交易成本没有关系。只要交易成本存在,并切实影响到交易的发生,对用损失厌恶来解释出价高要价低的现象都是不利的。

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03年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型流感病例8422例,其中有919人死亡。在中国大陆,累计有5327病例,死亡349人。又有世卫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死于普通流感的人数有20万~25万之多。在美国,普通季节性流感每年导致3.6万人死亡。中国目前没有公布这方面的统计,但依据中国的人口、卫生条件,每年因普通流感死亡几万人的估计应该是偏低而不是偏高。什么原因使得人们对非典型流感和普通流感的态度如此不同而且矛盾?

答:易得性偏倾使人们对于非典型流感与普通感冒的态度矛盾。易得性偏倾是指决策人可能因为受到容易获得的、印象深刻的信息的过度影响而偏高地估算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6.降低侦破、捕捉的概率但同时加大惩罚力度,可以达到与破案率高、惩罚较轻的政策相同的威慑效果,因为两者对罪犯所产生的期望效用是相等的。但前者可以降低公安成本。试讨论为什么前者这种方案不一定行得通?为什么破案的概率不能太小,尽管惩罚极其严厉?

答:尽管两种方法对于罪犯所产生的期望效用是相等的,但是由于破案的概率太小,罪犯便会为严重惩罚赋予更小的心理权重,导致心理期望效用进一步减小。

7.中国民航公司出售国内航空运输旅客人身意外伤害险。(此项保险不免除或减少航空公司应当承担的赔偿限额。)每份保额20万元,保费20元。根据本章的介绍,假定航空死亡率为0.0000007。风险中性的保险成本是多少?保费是该保险成本的多少倍?人们如此极端地厌恶风险吗?为什么还有人购买这种保险?

答:风险中性的保险成本=20万×0.0000007=0.14(元),保费是保险成本的倍。

根据预期理论,人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估计受到对事件后果感受的影响,对于具有严重后果的可能事件,人们往往过度谨慎,采取做最坏打算的态度,就会倾向于购买保险。

8.你在赌场打工一星期。雇主说,先给你500元,然后让你作如下的选择:或者再给你250元,或者你可以选输赢相等的赌局,赢了再给你500元,输了不再给钱。你喜欢哪种方式?

一星期后,雇主说,先给你1000元,然后让你作如下的选择:或者你退给雇主250元,或者你可以选输赢相等的赌局,输了你退给雇主500元,赢了一分钱也不退。你喜欢哪种方式?

答:一周前,更喜欢选择输赢相等的赌局的方式;一星期后,更喜欢退钱给雇主的方式。原因在于:不同的情形下,参照点的选择不同,从而会得出不同的选择。在一个星期前,两种选择的期望收入相等,将原有500元作为参照点,增加250元和可能获得500元的赌局相比,赌局更有吸引力。同样,一周后,将1000元作为决策的参照点,退给雇主250元与赌局中失去500元相比,250元的损失在心理层面上更能接受,尽管两种方式下的期望收入相等。

9.在教材本章5.4.2节的埃尔斯博格实验里,第二罐里的黑白球比例是随机的。现假设我们知道罐内白球的个数服从0~100之间的均匀分布。试证明从第二罐里任意取出一球是白色的概率为1/2。

证明:如果第二罐内有个白球,那么任取一球为白色的概率为服从0~100间的均匀分布,其期望值为

于是,任取一球为白色的期望概率为:

10.一位行为经济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家尽管吃的比萨饼店里,他悄悄地告知一部分顾客说他们今天的饮食免费,然后在一旁静观食客们的行为。结果,他发现免费者的消费量明显地少于不免费的顾客。试讨论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这种行为跟传统经济理论的哪些原则不相符?

答:这一现象与消费者的心理账目有关。就像公司有不同账本以便各部门、各项目的规划和考核,人们通常也在心理上为不同情况分别做得失计算,这些心理账目在心理上是互相隔离的,相关的利弊得失只在一个账目里估算,该账目以外的因素不予考虑。对于吃自助餐而言,消费者支付的成本是固定的,而其实际消费的价值不确定。被告诉免费的顾客在心理账目中认为本次就餐免费,不用承担成本,因此会进行最合理的消费,即不会吃得太撑;而不免费的顾客,因为就餐自己付费,因此会尽可能多吃以使自己消费的价值尽可能接近甚至大于成本,从而会有较大的消费量,往往会吃得很撑。

这种心理账目的行为跟传统经济学理论中认为绝对理性人、绝对客观理性的原则不相符。

11.中国和美国的储蓄行为构成强烈的对照。中国人的储蓄率跟美国相比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本章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家用心理账本和不一致时间折扣来解释美国人储蓄率过低的现象。虽然对中国的储蓄是否偏高仍有不同的观点,但目前尚没有认为中国储蓄过低的说法。于是就产生两个疑问。行为经济学的解释有没有普遍性?其所指出的原因是不是本质性的?试以中国和美国的储蓄行为为例,从这两方面对行为经济学的解释作些评价。

答:(1)虽然美国与中国储蓄率确实呈现相反的倾向,但并不代表行为经济学的解释没有普遍性。经济学家用心理账本和不一致时间来解释美国储蓄率低。泰勒使用心理账目与意志薄弱来解释美国的储蓄不足。人既有今天的、近视的账目,也有明天的、远瞻的账目,明天的账目显然对今天的账目具有指导意义,但是由于美国人意志薄弱,明天无力约束今天的行为,结果作出与应该作出的不一致的决策,导致储蓄率偏低的后果。

与每个国家不一致的要素禀赋一致,每个国家人们的心理账目与意志能力是不相同的。在中国,人们恰恰表现出与美国人相反的特点,消费谨慎动机强,时间偏好率远大于美国人,而且自我控制过度。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并没有改变消费者的时间偏好率,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导致我国消费意愿不强,储蓄率偏高的现状。

(2)其所指出的原因并不是本质性的。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决策很容易受到环境、历史等毫无实质关系的种种参照点的影响,从而可以通过改变氛围而推动行为人的决策变动。这些看法没有从本质上解释中国和美国消费者不同心理账目和意志能力的原因。人们表现出来的行为因素如时间偏好率、意志能力等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国家所实行的经济制度不同,人们所面对的未来不确定性不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中国的消费者不得不为了将来打算,预防性的储蓄必然会占收入的大部分比例。心理因素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和促成的,对储蓄率偏高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是并不是储蓄率偏高的本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