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赠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1.社会学的提出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正式提出。社会运行论认为,社会学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1)英克尔斯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和恩格斯指出的根本途径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a.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些什么);b.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c.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

恩格斯指出的根本途径: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求而形成的。因此,揭示社会学独特对象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说明这个决定社会学产生的时代需要。

(2)18、19世纪的两大革命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影响

18、19世纪的两大革命(从英国开始扩展到西欧、美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社会转型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社会转型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却暴露出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对于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3)思想材料在社会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学的史前阶段

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着社会思想。西方社会学家的思想受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的影响。中国在翻译引进社会学时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双重影响。

近代社会学发展时期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以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特别是推动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如涂尔干的《论自杀》。

3.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依据

(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三种类型(见表1-1)

表1-1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良性运行的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它与生产的社会化是一致的。资本主义由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在根本上、总体上不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至多只能在局部上、微观上做到这一点。

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还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也会经常处于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之中;如果再不注意,还会陷入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

社会主义社会良性运行任重而道远

推进和维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长远、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不会自动地、自然而然地到来,需要我们研究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努力创造这种条件,按照这种机制去尽力加以争取。

(3)对社会学定义的理解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而是对社会系统进行有社会学理论视野的、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研究的具体科学;

“综合性”,表明社会学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研究领域的单科性学科;

“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即人口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与心理条件;

“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可以有多种划分方式。从功能上划分,社会运行机制主要可分为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五个二级机制。从部门、区域、领域来划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城乡协调机制、区域协调机制、阶层划分机制、经济社会协调机制、社会自然协调机制、国内发展对外开放协调机制等。

条件和机制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又都与规律性有关。因此上述定义也可表述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4.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1)与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

社会运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学术传统长期以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角度的影响。这个角度就是注重考察社会的治乱兴衰。诸子百家及以后学者的论述都注重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来评估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与达到治的方法。

(2)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对建国以来社会运行状况,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恶性运行状况的反思,加上严复的社会学定义的启发,形成了社会运行论。

(3)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它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说明改革是我国社会由中性运行向良性运行发展的必由之路,各个系统的改革应同步进行。它是社会和谐的一种社会学的表达。

5.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1)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

不属于以上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派,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a.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b.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c.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的。

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a.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将社会学定义为“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b.台湾学者龙冠海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研究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c.1978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

a.“剩余说”,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b.“学群说”,认为社会学“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

c.“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

d.“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

e.“未定说”,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

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沿着这条路探索。

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

这是对“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

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

6.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所以成为该学科的本质规定,即规律性。社会学要从自己特有的视角揭示其中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条件。

研究领域是指一门学科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的社会学科可以从自己特有的视角研究同一领域、同一现象;没有哪一个领域能为哪一门学科所垄断,成为后者的专有品。

(2)联系

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确实存在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这是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内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正是对不同领域中存在的规律性的理论概括。

社会学的理论范域可以看作通过变换多样的理论策略对现代性的具体过程及其特质做出的回应;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则恒久不变地指向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质和规律,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条件与机制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

7.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1)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

a.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

b.区别社会学的学派,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c.确定社会学的属性,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的;

d.社会学的主要内容都无一不是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在社会学史前史的社会思想史、社会学史和社会理论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发展的根本线索。

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回答的问题。

实际的社会生活是社会资源的获取、分配的问题。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个人与社会必须保持适度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处理得正确,社会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才能良性运转,个人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2)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

a.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是作为社会学和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

b.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是作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

c.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是作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

三个层次之间是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关系。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来看,个人与社会关系之所以基本,是因为它处在元层次,并贯穿于“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和分问题层次。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为考察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社会学学科的第二层级定义社会学是合理的

a.用第一层次即用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给社会学下定义,混淆了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问题,将社会学学科的“元问题”混同于它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将一般性混同于它的特殊性;

b.用第三层次给社会学下定义,只是将反映某一具体社会现象的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社会学研究的特殊视角和规律性;

c.用第二层次给社会学下定义是合适的,第二层次作为特殊层次,是联系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的纽带,只有处在第二层次,才能满足一个合适的社会学定义至少应当达到的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化为社会运行状况和类型与社会成员利益和前途的关系,这两者通过各种机制和条件连接起来;

第二,较为合适地规定社会学的本质属性,体现出社会学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第三,既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下一层次的贯彻,又是它的具体化,从而体现出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层次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是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体现了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第五,体现了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各范畴的联系与区别。一方面,它作为一根贯穿于其中的线索,把各个概念整合成为一个前后有序的学科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各个范畴又作为具体的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总之,作为本问题、特殊层次,它将元问题和一般层次具体化了;作为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它又贯穿于各个子问题之中,成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内容的总纲。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1.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研究领域和范围的分类

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1)理论社会学的范围大体包括:

“论”,包括元理论或本理论,既指社会学理论,又指社会理论。社会学理论历史地形成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a.有关着重从正向探讨社会良性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的内容;b.有关着重从反向探讨有效地消除妨碍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的内容;c.有关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方法和手段的内容。

“史”,主要是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学史,也涉及社会史等。

“法”,主要指方法论层次,包括提供分析问题的视角、切入点、思考方式等。

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无史之论是没有底蕴的;无论之史只是史料的堆砌;论所提供的社会学视角,往往具有方法论意义。相对来说,在“论”、“史”、“法”三个方面中,“论”,即社会学理论,占有中心地位。

(2)应用社会学,由众多的分科社会学,例如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环境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等构成。

2.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等。

如果说,人的社会化以及个体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主要是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细胞”分析或微观分析,那么,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等,则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骨骼分析”或宏观分析。如果说,所有这些内容主要都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静态分析,那么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运动则是对它的动态分析。

3.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

(1)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并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社会现象。研究社会问题是为了研究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使社会不致发生失调、失控,或把失调、失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从而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社会越轨和社会控制

控制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是为了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在控制越轨行为时,不仅要动用硬控制,而且要使用软控制。硬控制(强制控制)是指控制的手段和方式都依赖于社会组织的强制力实施的控制;软控制(舆论控制、心理控制)是指不依靠强制力,而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社会大众传播工具等进行的控制。

(3)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把它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控制越轨行为的手段。

4.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方法的内容

(1)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指标及其体系,就是研究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主要途径。

(2)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社会学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客体观察法、典型调查法、统计调查法、文献分析法、问卷法。

(3)社会学调查研究的组织和实施也越来越重要,主要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假设的设定和检验;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组织;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分析等等。社会学调查也越来越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4)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常用的社会指标有:

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

观察性指标和计划性指标;

投入指标、生产量指标与产出指标;

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

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

(5)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建立社会指标体系主要有三种方式:

根据官方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的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

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根据某种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及其体系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5.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按照“社会学是研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的定义来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能够为各分科社会学提供社会学的角度,从而能够较清楚地说明各分科社会学的含义,以及它们与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1)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有利于缓解目前社会学定义众多、但每个定义又无法说服人那种莫衷一是的局面,有利于纠正一些模糊的、不确切的、片面的说法。

(2)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也就有了社会学研究的明确的鉴别标准。

(3)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使我们能够具体地理解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综合性,这是一种有关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有别于其他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1.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如表1-2所示。

表1-2

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魏镛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分类,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在并列的地位,认为社会学是从人类的群居生活中去研究人,而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则是分别从人类的权力关系、人类的思想、人类的“记忆”、人类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去研究人。

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杭生提出: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属于第一个层次的是哲学科学;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是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个层次的是专门社会科学。

2.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从对象上看,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

从科学层次上看,历史唯物论是对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学在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角度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

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论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研究社会,它们在理论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政治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个别的关系。在其他具体的社会科学都涉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限度内,其他社会科学也都是社会学科学。

因此,可以把全部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科学(历史唯物论)——一般;第二层次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特殊;第三层次是单科性的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个别。社会学既是哲学和单科性社会科学之间的中介,又和其他社会科学一起成为哲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3)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区别

a.历史学面向过去,社会学则面向现在和将来;

b.历史学研究各个社会的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主要是一种纵向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主要是一种横向科学。

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区别

管理学侧重从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领导人——方面来研究问题,社会学研究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主要是为了客观地说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条件和机制。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政治科学。

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a.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二者的角度是不同的。

b.二者的学科性质和层次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的学科,但是这绝不是说,二者之间存在什么从属关系、包容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联系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理论基础相同,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立学科,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四、社会学与社会

1.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1)科学理性功能

认识社会

a.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是这样(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b.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c.社会学在认识社会方面的一个特点和优势是,它不仅定性地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且能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定量的研究。

改造社会

a.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b.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服务,为多方面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人文价值功能

增促社会进步。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减缩社会代价。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可以研究把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的途径和办法。

(3)服务建设功能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到改革与和谐的关系。

2.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理论自觉”中的中国社会学

(1)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成熟中的中国社会学

从世界范围看,社会学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从中国的情况看,社会学适应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需要。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其特点除了速度大大加快外,其广度、深度和难度都空前未有。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认识得越深入、越全面,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也就越扎实、越迅速,而成长了的社会学又能够为推动转型过程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同时又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既注意防止一切照搬,又注意避免一切拒斥。

(2)中国社会的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受到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启发而提出的“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命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对增强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主体性、增强民族自信心起了并且还会继续起巨大的作用。

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现实、社会建设的巨大社会需要,为社会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应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我们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这也符合中国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从地区性大国转变为全球性大国和强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