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先锋
太平盛世岁月静好,是珍贵的期望,因为人们厌倦动乱带来的恐慌与血腥。
岁月静好,是最平凡却最难得的生命状态。谁能一生岁月静好,便是领受了命运最大的祝福。
尤其是经历了长期战争的人们,更愿意拿自己所有的一切去换取一世平安。
岁月静好,意味着包容和忍耐许多不合理,用温和而非剧烈的方式解决困境。
在热爱改良的温性人群之中,从不缺乏充满激情的改革者。
那些真正的改革者们,一直居安思危,害怕一成不变,害怕停止运动丧失激情,害怕问题经久积累量变达到质变,害怕温和的改良无法解决问题……他们一直是世界进步的极大动力。
一些激进的改革者会认为,只要可以迅速崛起,甚至过激一些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改革者的血液里天生流淌着火山一样激烈的因子。如果世界不能被迅速改变,不能尝试新的创想,不能建立一个新天新地,这样的世界也未免太乏味,太令人失望了。
却有一种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热爱改革,却混入了改革者的行列。他们想要改革的真正原因纯粹是利己的,因为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之中,他们只能成为碌碌无为的个体。所以,平稳对他们来说,丧失了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
郑振华就是这样一个青年。他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他的出身根正苗红。可是当他面对他的同学时,他的优势显得单薄。
他有一颗不算很聪明的头脑,所以功课不拔尖,但体育成绩却非常出色。他擅长长跑,文章也写的好,就被选入了乌市一中学习。
很快,他发现进入乌市一中的学生除了学习好,都是各显神通。
王新念,高干子弟,学习吊儿郎当还能名列前茅,属于神采飞扬型的人物。他学音乐,但志不在此。
向海,学习好,篮球打的一级棒,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拉小提琴,家里能供养得起他的这些兴趣。可这在郑振华眼中,毫无实质的用处。
除此以外,乌市除了一中,有一所八一中学,里面全是高干子弟。自成一体,一般人是进不去的。
至于王新念为啥没去八一中学而来了一中,倒也说明了一中的优势,和他那位父亲的平实。而向海,相比八一中学那些子弟真是一点优势都没了。
要说郑振华也挺不错,好歹是根正苗红啊。只是他很要强,一心要做不同凡响的大事。但是底子有些匹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中学乐团缺一个中提琴乐手,老师还免费教,他就去报名了。买琴的钱是父母和亲戚们东拼西凑得来的。
他的老师是免费教他,而向海的老师是一位从上海下放过来的真正的音乐家。当他第一次坐在教室上课,看到向海的弓法,不得不说是有些自卑的。
考大学的时候,他超常发挥考上了。他觉得老天都在帮他向着远大的前程迈进。他只是默默等待着,不知道自己的机会在哪里而已。
他身上有一股子蛮劲儿,常瞪大两个眼睛,像铜铃一般。说话声音嗡嗡的,带有极大的演绎性,从他那张大嘴里出来的东西多少都会有些令人难忘。
他确实是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人。
他关心实事,每天都会站在学校布告栏,查看所有最新的信息指示。
图书馆里所有最新的报刊杂志他都会统统阅读一遍,以便了解最新动向,国际形势,发展方针。
他研究一番,再把那些信息转述给宿舍的人,然后抓住一切机会和所有学科的老师讨论各种领导人多如牛毛的指示。
他还热衷于参与各类跨校活动,认识各个学校的活动分子。他也几乎了解所有高校里流动着的小道消息。只要你是个人物,他就一定会有机会认识你。
他和大多数男生一样,喜欢何荞苓这种既野又美的姑娘。可惜,他根本不是何荞苓的菜。他除了和何荞苓讨论过自己裤子上的补丁之外,再没机会和她说过一句话。
其实他长的并不算难看,只是他气质中那种莽撞和冒失常吓退别人。所以别说何荞苓,就是王荞苓李荞苓对他都没啥兴趣。
这又成为一件令他悲哀的事。
他搞不懂那些姑娘为何对他没兴趣。他拿出写文章的那股劲头中的一点,便轻易得出了结论。
她们喜欢和王新念说笑,因为他是高干子弟。她们靠近向海,因为他身上天生有一股小布尔乔维亚的调子,令她们着迷。
但据他的研究,这些优势都十分危险。所以,虽然他有些愤懑,却冷眼旁观着一切。
乾坤挪移,风暴将至。他没想到自己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5月,他缺席了院系一个出了名严厉的女老师的课,一个星期都没去。那段时间,他正忙着在四处活动。
等他再次出现在那位老师的课上时,她严厉的批评了他。
他当着全班人,没再给她面子。他冷笑着说,走着瞧吧,谁说谁还不一定呢。
一个月后,这位老师再也没有上课了,站在她对面的正是她曾经严厉斥责的郑振华。
9月,他扛起旗子,带了一队人马,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雪山戈壁,向着目的地徒步行进着。
与此同时,他并不是一个人,全国有许许多多个郑振华在做同样的事。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感到不再孤单。
他受到了梦中人物的接见,然后他发现那里的同龄人们正做着更大胆前卫的事,所见所闻令他自叹弗如。
后来他又带着人马在许多地方游走了一阵子。回到了乌市之后,便开始施展他的宏图大志。
在经纬混乱之中,旧的传统和优势统统作废了。而他,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年轻而激进的人们支持着他。那些曾经不那么在意他的人却沉默的看着他。这激怒了他,他写了一系列的文章炮轰他们。
来自漩涡中心的一股力量与新生代激进力量不谋而合,要以摧枯拉朽之势捣毁旧有。
这时,作者不禁想到那位悲剧之王俄狄浦斯。当俄狄浦斯与父亲狭路相逢,一路只容一人过时,他无奈又迫不接待的杀死了他的父亲。
俄狄浦斯对父权毫不犹豫的予以反叛和争夺。不管他是否知情那是他的父亲,至少他的潜意识显示了这一切。
对于日渐长大,激情在胸中到处乱窜的年轻人们,需要一个破口来宣泄。只是他们对自我认知,对人生的认知太少了。
可悲的是,不管在何时,激进的人们总如流星一般,突然划亮半个夜空,又速速陨落。
有人认为他们幼稚,有人认为他们偏激,有人哀叹。没有人能看清自己本性的罪恶。
当心中的恶被点燃之后,他们根本无力去控制熊熊燃起的大火。最后,只能站在一片废墟之上,孤独的面对自己的罪性。
很多问题可以找到各种理由推卸掉。社会的,环境的,家庭的,等等……
他们有力量和勇气去面对自己吗,他们有地方可以藏身吗?
恶还是牢牢的把首着心门。恶之恶,让大多数人根本不愿面对。
即使那恶成滔天巨浪,摧枯拉朽,摧毁一切,多数人还是沉默着,选择逃避,然后协裹着它走向人生的终点。
所以,什么才是真理呢?
不幸的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心中的真理就是真理,结果真理并没有像年轻的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混乱了。
尤其是当人们认为真理就是偶像口中的话语时,它带来无穷无尽的破坏力。偶像也只是人。是人怎么不会犯错呢?
当人们把人当做神一样去崇拜时,人们就做了“谬误“这位将军的急先锋,像一支支背对真理射出的箭,一去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