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9]
(一)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概况
笔者将遴选出的24种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分为五类:(1)中国文化象征性符号:长城、阴阳图、龙、北京故宫、兵马俑、大熊猫、中国功夫、天坛;(2)中国文化生活符号:中国烹调、丝绸、中国园林、中华医药、瓷器、唐装/旗袍、汉语、春节;(3)中国文化艺术符号:中国水墨画、中国诗歌、中国音乐、京剧;(4)中国文化思想符号:儒家思想、道教;(5)中国文化教育符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调查数据(见图2-1)显示出以下几点。
第一,长城是中国的标志。86%的受访者认为长城最能代表中国,这一比例比排在第二位的中国烹调高出近33%。可以说,长城在美国已经成为普及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而且,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也显示出各个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美国受访者人群对长城的认知最好。
图2-1 美国人认为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的百分比
受访者对长城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间接感知。美国受访者共计1047人,其中从未到过中国的有97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3%。在未到过中国的受访者中,有836人(占86%)选择“长城”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在来过中国的76名调查者中有82%选择了该项。
第二,美国民众认为最能代表中国的十大文化符号依次是:长城、中国烹调、阴阳图、汉语、大熊猫、龙、丝绸、北京故宫、中国功夫和唐装/旗袍。
美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程度差别较大。除了排在第一位的长城和排在第二位的中国烹调,其余所列文化符号获选比例均不超过50%。其中,入选率在30%至50%之间的有8项:阴阳图、汉语、大熊猫、龙、丝绸、北京故宫、中国功夫、唐装/旗袍。入选率在10%至30%之间的有9项:中国园林、中华医药、儒家思想、兵马俑、中国水墨画、瓷器、道教、中国音乐、中国诗歌。还有5项比例未超过10%,这5项是天坛、北京大学、京剧、春节、清华大学。
第三,美国民众对中国文化象征性符号和文化生活符号的了解程度较高。排名前十的中国文化符号中有6个是文化象征性符号,另外4个是文化生活符号。这说明长城、阴阳图、大熊猫、龙、北京故宫、中国功夫这样的中国文化符号因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更容易被美国民众记忆和识别。中国烹调、汉语、丝绸、唐装/旗袍这样的文化生活符号因其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而成为美国民众心目中的中国代名词。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美国民众身处如此丰富的文化汇聚的环境,要在林林总总的文化类型中准确辨识一种文化符号的归属,这种文化符号本身的独特性和对这种文化符号的接触度都会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这种文化符号与文化归属关联度的判断。
天坛和春节是美国民众了解程度较低的文化象征性符号和文化生活符号。一直以来,我国的许多国际活动经常使用天坛这个标识,然而对于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美国民众来说其所表达的含义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而且容易与其他文化中的一些类似建筑混淆。春节在美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法定节假日,所以这一天他们照常上班、上学,许多春节活动他们也无法参加。
第四,美国民众对文化艺术、思想和教育类符号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儒家思想获选比例为24%,排在第13位;中国水墨画为22%,排在第15位。中国排名前两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美国民众心目中影响力很小,获选比例分别为8%和2%。
(二)美国不同人群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
根据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把受访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再把不同群体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进行关联,对美国不同群体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进行描述,并针对一些群体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从表2-1可以看出,有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美国民众认识和选择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有更多显著性影响,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宗教和婚姻状况;有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美国民众认识和选择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影响不显著,如收入、种族、居住地区和党派。
表2-1 受访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关系
从卡方检验看,概率P值小于0.05的文化符号有10项,其中概率P值小于0.01的文化符号有6项。具体来说,年龄因素影响美国民众对北京故宫、汉语、丝绸、中国功夫、春节、中国诗歌、中国水墨画、京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文化符号的认识。也就是说,年龄因素更多影响美国民众了解中国生活类文化符号和艺术教育类文化符号。
图2-2 不同年龄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
从图2-2中可以看出,美国老年人对北京故宫、京剧、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认知情况更好,受访者年龄越大,越接受这些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美国青年人更了解汉语和中国功夫,受访者年龄越小,越认为这些文化符号能代表中国。美国民众对丝绸、春节、中国诗歌和水墨画的了解随年龄呈U形分布,即美国青年人和老年人更了解这四种文化符号。
从卡方检验看,概率P值小于0.05的文化符号有6项,其中概率P值小于0.01的文化符号有2项。性别因素影响美国民众对长城、北京故宫、天坛、兵马俑、中国园林和唐装/旗袍的认知。具体来说,美国民众中男性更愿意选择长城、北京故宫、天坛和兵马俑作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女性则更倾向于选择中国园林和唐装/旗袍。整体来说,美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与其性别定位一致。具体见图2-3所示。
图2-3 不同性别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
从卡方检验看,概率P值小于0.05的文化符号有10项,其中概率P值小于0.01的文化符号有4项。学历因素影响美国民众对长城、兵马俑、中国园林、汉语、中国诗歌、中国水墨画、道教、儒家思想、阴阳图、中国烹调的认知。
高学历人群更愿意选择长城和兵马俑作为中国的象征,大学以下学历的人群中选择中国园林和阴阳图的更多一些,大学学历的人群中选择汉语、中国诗歌、中国水墨画、道教、儒家思想的更多一些。具体见图2-4所示。
图2-4 不同学历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
从卡方检验看,概率P值小于0.05的文化符号有8项,其中概率P值小于0.01的文化符号有5项。职业因素影响美国民众对长城、兵马俑、中国丝绸、汉语、中国水墨画、道教、儒家思想、北京大学的认知。
从图2-5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生群体更认可兵马俑、丝绸、汉语、中国水墨画、道教、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象征性文化符号。专业技术人士选择长城的更多,而北京大学则获得更多商业人士的认可。
图2-5 不同职业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
除了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影响之外,笔者还探讨了受访者与中国接触对美国民众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符号是否产生影响。与中国的亲密度通过是否到过中国、是否有中国朋友或熟人、是否会中文三个层面来分析。
表2-2 与中国的亲密度对美国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符号的影响
分析结果(见表2-2)显示出以下几点。
第一,人际传播对美国民众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符号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从卡方检验看,概率P值小于0.05的文化符号有20项,占问卷所列文化符号的83%,其中概率P值小于0.01的差异极为明显的文化符号有10项,占问卷所列文化符号的42%。美国民众与中国人接触越多,对中国文化符号的了解和认识也越多。在所列的24种文化符号中,只有中国园林、京剧、清华大学和阴阳图的传播与人际传播没有显著相关性。在美国的中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符号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由于到访中国受诸多条件限制,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现在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直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符号。从卡方检验看,概率P值小于0.05的文化符号有9项,占问卷所列文化符号的38%,其中概率P值小于0.01的差异极为明显的文化符号有6项,占问卷所列文化符号的25%。到过中国的美国人更倾向于选择北京故宫、天坛、京剧、春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作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这6个文化符号中有5个排名后五位,说明美国民众对这些文化符号的接触度不够,思想、艺术和教育类文化符号需要足够的接触度才能有一定的认知。
第三,是否会中文对于美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符号的影响较小。从卡方检验看,概率P值小于0.05的文化符号只有6项,占问卷所列文化符号的25%,其中概率P值小于0.01的差异极为明显的文化符号仅有3项。北京故宫、天坛、兵马俑、中国诗歌、京剧和春节的认知受到是否会中文的影响。尤其对于诗歌、京剧这样的文化符号,是否掌握语言有较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