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大学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界定与意义

・经典案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样一些人,面对他们,我们会感觉到强烈的个人风格,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我们都有强大的影响力。比如学生小李会苦笑着说:“老师,我的同学小张,她的‘气场’好强大啊,在她面前,我总觉得自己的存在无形中被掩盖了。”

案例中小李所说的“气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自我”力量的彰显。而自我,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它也在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的功能。

每个人都对自己有着浓厚的兴趣,参加一个聚会时,你首先会考虑自己该以什么样的状态出现,别人会不会喜欢你;拿起一张合影时,你会先看看自己的形象如何,脸上的表情是不是恰到好处——这是我们对自己的关注。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而这一主观世界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晓,因此要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依据个人的主体经验。决定人行为的是内在的心理现实,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世界。

比如,一位来访者,她心地善良,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也非常好,同学们也很羡慕她,但她却因为感受到不可承担的压力来到了咨询室,她讲述了自己的苦恼,表达了充满自卑的消极情感。从别人对她的评价来看,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但就内在经验而言,她对自己是不满意的,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不够努力。显然,她的这种内心的感觉要比周围人对她的评价更能影响她的情绪和行为。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有一些看法,不管这些看法是否正确,是否与别人对他的看法一致,都将影响这个人之后的行为和生活,也将影响他与别人的关系。这种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称为“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如何看自己。自我概念包括当事人对自己身份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可以做什么),以及对自己的理想或要求(我应该是怎样)。

引用罗杰斯的话,自我概念是“一套有组织、有连贯性的对自己的感观,它主要包含对自己特点、能力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知觉和评价”。我们经常会对自己有这样一些评价,如“我擅长演讲”“我有些木讷”“我不太喜欢这个学习小组”。这些都属于自我概念。

就一个成年人而言,自我概念是由与自我相关的不同认知组成的结构,“我是负责的、健壮的、合作的、有吸引力的、细心的还是专断的?”在内容方面,有学者认为自我概念可包括以下九个方面: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职业、价值观和人生的哲学。

・自我探索・

20个“我是谁”

目的: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探索

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问问自己:“我是谁?”

操作:请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3分钟时间内完成20句“我是一个……的人”。要求反映自己的个人特征。

自我概念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成长上的连续感,一个可以用以理解过去,定位现在,以及指导未来的框架。对很多人来说,自我概念就是他们心灵地图的指南针,一旦他们形成一个相当稳定的自我感,他们就会用此评价、解释周围的每件事。

例如,同样遭遇与恋人分手的事件,小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灾难,因为她的自我概念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男友;而小李在和男友交往的关系中显得很独立,分手可能就没有那么糟糕。

人们关于自己的感觉是独特的。换言之,每个人的自我概念是独特的,它让我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评价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一件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带给我们的是喜悦还是烦恼,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有没有影响到我们的自我概念。例如,如果取得良好学业不是你自我概念中的一部分,那么考试不及格对你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我们的自我概念,决定了我们如何接触和评价这个世界。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那么自我概念是从何时具有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婴儿最初的经验是混沌一片,他不能把自己和世界中的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有人则认为人生来就有一定的自我感觉。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婴儿的内心不断分化,自我概念也愈加清晰。即我们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通过他人的反馈和自己的内化逐渐学习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并对自己是怎样的人产生喜欢或讨厌的感觉,从而形成了自我概念。个体的自我认同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生早期对父母评价的感知。个体的自我概念大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会执着于自己的经验;

第二阶段,深受重要他人的标准的影响;

第三阶段,形成自我认同。

可以设想,婴儿最初可能只会体验自己的直观感受,比如“我觉得饿了”“我感到很温暖,很舒服”。很快随着婴儿成长,孩子开始感受别人对自我的评价,“你是个好孩子”“你真棒”“你太不乖了”等。这些类似的、来自于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评价逐渐成为婴儿心理体验中一个重要部分。

早期,婴儿知道镜子照出来的是自己的形象,并且还有浓厚的兴趣去探索自己的形象。甚至3个月大的婴儿在镜子面前有时候也会咯咯地笑出声来。

儿童需要到2岁以后,才能把自己从一群人的照片中选出来,并开始理解其他人。儿童开始能遵守父母定下的规则,并且根据这些标准评估自己的行为。当做好一件事的时候,他们会笑;当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时,他们便会皱眉。使用这些标准,他们的自我感觉自然成长,这就是自我认同的开始。

在对自我最初的认识方面,包括他们对性别和年龄的特征与联系的认知,这种认知类型发生在2~3岁。这时的儿童能够开始说出他是男孩还是女孩,并且可以分辨其他小孩的性别。同时对年龄的不完全认知也在发展,小孩子学会用手指来描述年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也开始通过家庭关系进一步完善自我概念。“我是小明的弟弟”,儿童可能会这样说,这也暗指了他的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同小明一样的家庭背景。

5~6岁,也就是学前阶段,儿童越来越频繁地将自己的技能与其他人作比较。他们既不比别的小孩差,也不会比别的小孩好。这就是社会比较的开始,即很多人热衷于改变现状,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一直这样做。

社会比较是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来评估个人的成绩。“我是否比我的朋友更快、更聪明、更漂亮、更具有吸引力呢?”这是儿童在这个发展阶段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而且在这段时间,他们还学会撒谎和保守秘密。这是基于他们意识到自我具有隐藏的一面,即具有私有性,比如思想、情感、欲望等。“妈妈对我的事情一点都不清楚”是这种认识发展的一大步。这是内在的、私密的自我概念在发展,在自我概念的发展过程中,这是最主要的也是很困难的。它可能从儿童开始有了一个想象中的、只有他们自己能“看”到或者“听”到的朋友(也就是孩子心中想象的朋友)时发展起来,这实际上也是儿童开始尝试告诉父母他们所隐蔽的、内在的部分,他们所了解的自我。然后,儿童充分认识到,只有他自己才能完全接近自己的感觉、想法和欲望,并且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些,除非他选择告诉别人。是否告诉其他人自己的这些方面是儿童的特权,也是自我概念发展的一大步。

尽管早期经验对自我概念的形成影响巨大,但并不能断言一切就此固定了,我们对自我的感觉总是随着时间、精力与体验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毕生发展过程中不断建构、评估、描述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经历挑战并改变对自我的认知。

例如,一位读高中的少年,试图为他所在的篮球队效力,但是却做得很差。他把自己当作一名运动员,却总是失败。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所以他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来定义自己。或许他会把头发染成紫色,并且穿雨衣在学校走动,采取新的方法来寻找存在感,开始根据新的生活方式定义自己。在高中和大学的这几年里,是许多人努力形成自我概念的时候,在这段时间,他们对那些能激起自我概念的事件尤其敏感。

・自我探索・

人际关系中的我

目的:促成小组成员全面的自我认识。

操作:小组成员各自填写下表。指导者注意观察,填写的过程会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心态。填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导者要特别注意,小组成员对哪个人的看法最重视?为什么?最难填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填不出来?

父母眼中的我___

兄弟姐妹眼中的我___

朋友眼中的我___

恋人眼中的我___

自己眼中的我___

当人们看到自己内心确定的自我概念的时候,并不都是完全喜欢或者认为有价值的,而那些喜欢或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就是自我认同。比如,有两个人都愿意存钱而不愿意花钱,不去餐馆,总是买便宜的东西。其中一人认为自己俭朴而且谨慎,这是优点。如此一来,他便有积极的自我认同。另一人可能觉得自己难堪、吝啬,而且没有同情心,他认为这些特性是不好的,由此可以推断,他有很低的自我认同。虽然有一样的自我概念——节约并存钱,但是由于他们的自我认同不同,就导致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评价。

埃里克森指出了认同获取的各种方式。很多人都在为了获取社会认同而努力,特别是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尝试各种不同的认同,就如同试戴不同的帽子,看看哪个最合适。在尝试不同的认同的时候,一个大学生可能在第一个学期尝试做一名运动员,在下个学期加入辩论协会或棋牌协会。人们努力奋斗去获取一个适合自己、也感到舒服的社会认同。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大部分人会找到一个合适的社会角色,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同一性。

但是对另一些人而言,获取认同的路线有时候并不是通过尝试各种身份,而是通过接受和采纳一个预定的社会角色形成自我认同。一般而言,这些人接受的是由其父母或者重要他人提供的认同。比如,接管家族生意、“子承父业”式的选择学业与职业遵从父母的宗教信仰等。这些人在自我认同中很早就表现出了稳定性和成熟,甚至在其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了成熟的价值观、计划和目标。另一个快速获取认同的例子是婚姻,父母决定孩子与谁结婚,孩子欣然同意。

然而,这种快速的认同获取方式是有风险的。因为这种方式有些刻板和僵化,使人难以接受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些人在社会角色中倔强并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当他们面对压力的时候。尽管如此,对有些人而言,这一获取认同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也是一个合理健康的选择。这些人不必蒙受拒绝其父母的目标及价值观所带来的认同危机的阵痛。他们把父母的价值观当作自己的,并发展出同其父母或者重要他人非常相似的认同。

三、积极自我概念的养成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离不开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多种多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更多的是需要个体积极的努力。总结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归因策略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的过程。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如果某人在某项任务上的成功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就将进一步强化成就动机;若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则无助于强化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的成就动机。所以,在成功时侧重于赞赏个体的能力,在失败时侧重于强调其态度、努力不够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个体就会肯定自己的能力,并相信只要更加努力就会做得更好,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心。

(二)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

要想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首先,必须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这样别人才有机会了解你,进而为你提供有价值的评价;其次,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合理的社会比较策略,对于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留意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异性等多方面的信息,这样就能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全面的客观认识。

・非常互动・

原生家庭

目标:了解家庭对你的影响。认识自己在追求自我成长时,哪些是出于自己的信念,哪些来自于家庭成员的影响。

操作:

1.请写三点你欣赏下列家庭成员的地方和三点你不欣赏他们的地方。这些人物必须是与你自小同住或多年来照顾你的。

2.我的发现:___

(三)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悦纳。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自欺欺人,也不以消极态度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要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否能积极接纳自我,不仅与他是否能全面客观认识自我有关,而且与个人抱负水平有关。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期望中的自我)与现实自我(实际的自我)差距太大时,就容易导致自我拒绝(如自卑、自杀)。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应当注意。天之骄子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脱离现实,一旦遇到挫折,势必会造成悲观情绪,进而拒绝自我。所以,在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于大学生来说,既不能没有抱负或抱负太低,也不能过分追求完美或抱负水平太高,应该把抱负水平与自己的现实情况密切联系起来,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由近及远,逐步走向成功。

・非常互动・

我是一个独特的人

目的:协助个体认识自己的长处和限制,欣赏自己的长处,接纳自己的局限,扬长补短,并找到优化自我的方向。

准备:“我是一个独特的人”练习纸(表),笔。

操作:指导者先说明每个人都很独特,有自己的所长所短,了解自己非常重要,可以充分发挥所长,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然后,各自填写,写完后在小组内分享。

我是一个独特的人

当我再一次看清楚自己的长处和限制后,我感到:___

(四)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人有强烈的实践和锻炼意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面素质。“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问题,你都能回答上来吗?

(1)能否清楚说出自己学业上的收获?

(2)能否详细解释选择所读专业的原因?

(3)能否想象五年后你自己的成就?

(4)能否说出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工作?

(5)能否说出什么样的工作你会做得更好?

(6)能否说出在过去的社会工作经验(至少两次)中,学到什么?

(7)能否形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8)是否知道你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9)能否说出自己最伤心、最愤怒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那么就意味着他不仅能积极评价和接纳自我,而且在适应社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因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越是能战胜挫折与困难,那么他就越是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正所谓“困难如弹簧,你强它便弱”。心理健康会促成成功机会的增多,那么个体对自我的评价越积极,就越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挫折,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那么这种现状反映到头脑中,就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其自我概念越是消极,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就越缺乏信心,并且怀疑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因而也就降低了抱负水平和努力程度,这样,落后和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思考与练习】

1.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他人评价是如何影响你的成长的?你将如何理性对待?

2.结合自己生活,你将如何悦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