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常见误区:危机决策失误和应急响应迟滞
危机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下,在监测风险、获取信息、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和研制危机并确定应对危机的具体行动方案的过程。应急响应是指操作者根据危机决策的方案,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过程。危机决策失误和应急响应迟滞最常见的三类误区见图3-1。
一、监测预警失灵与危机决策失误的误区
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决策和预警的常见误区是监测预警失灵和危机决策失误,具体表现为:
第一,信息不对称致危机决策困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内部风险感知的主观失误,均可能产生监测失灵,出现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等一系列信息不对称问题,致使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基本情况和专业知识的匮乏致决策失误。缺乏关联部门或领域的联席会商导致对与危机相关的基本情况掌握不足,缺乏专家指导或专业建议导致对与决策有关的专业知识不会应用,加大风险分析、危机定级、处置对策的难度和压力,易出现决策失误的问题。
第三,决策失误的同时预警失灵。一是危机爆发后未发预警或预警不及时,导致响应迟滞且耽误救援;二是虽有预警但无相应的应对处置,导致预警未发挥作用;三是已发预警但未发生危机,导致资源浪费并引发恐慌。
以下通过分析案例“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暴露的监测预警漏洞和危机决策问题”,来探讨“监测预警失灵与危机决策失误”的误区。
【以案说理】
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暴露的监测预警漏洞和危机决策问题
2015年11月,法国巴黎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事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全国讲话,谴责“IS”组织策划了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称此次恐怖袭击事件由境外“IS”组织策划实施、法国国内势力协助。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国际恐怖主义的猖獗,同时也暴露出法国乃至欧洲在恐怖袭击事件监测预警和危机决策方面的问题。
第一,反恐监测与预警不力。法国在安全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其对恐怖袭击的监测预警不力。尤其是面对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型极端组织,法国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够,多项信息安全法规难以落地实施,道路电子监控、地铁安全检查、重点人员监视等效果不佳。例如,法国安全部门对监听危险分子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据统计,针对法国境内可疑分子的监测工作至少需2万名监控人员,但目前相关部门仅有4 000人可调配,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
第二,危机决策的旧模式不再适用于恐怖袭击的新形势。欧盟多国的危机决策仍延续冷战时期的模式,通过情报人员寻找对方组织内的“叛徒”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盟友”,进而获取有效信息,开展危机决策。这种工作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为了避免遭到打击,恐怖组织以分散的组织形式存在。例如,“IS”组织并无严格的上下级组织,人员以独立的小组形式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恐怖活动的信息都非常碎片化,难以获取有效的情报信息,增加了危机决策的失误概率。
第三,欧盟多国之间的情报机构协作不畅,应对不力。欧盟多国情报信息、危机决策等机构之间的协作仍不顺畅,情报壁垒依旧存在,部门协作程度有待提高。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前一周,德国警察曾抓获正在前往巴黎的恐怖分子,在其车上搜到了武器和爆炸物,并且其随身携带的地图显示最终目的地是巴黎。虽然德国警方将此事通报给了法国方面,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和及时防范。
第四,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技术在保护言论自由和个人隐私的原则下,对突发事件的预警不足,且被恐怖分子利用。恐怖组织会利用一切可用的互联网工具与平台扩张影响力,其人员培训、袭击策划、模拟演练等活动可借助并通过互联网完成煽动、洗脑、指挥、策划等一系列恐怖行为,却未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预警和防范。
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暴露出法国乃至欧洲国家在监测预警与危机决策方面的漏洞,这一局势亟待改观。
二、启动响应迟滞的误区
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响应迟滞中的常见误区有“启动响应迟滞”,主要表现为:
第一,未接到警报,延误最佳时机。
第二,未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错过黄金救援期。
第三,未按预案及时救援,存在不规范救援等失误,耽误了科学处置。
以下通过分析案例“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应急响应迟滞致大量人员伤亡”,来研究“启动响应迟滞”的误区。
【以案说理】
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应急响应迟滞致大量人员伤亡
2014年4月16日上午8时58分许,一艘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中学生)的“岁月号”(SEWOL)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发生浸水事故而沉没,截至2014年5月15日上午,在“岁月号”事发时搭载的476人中,有172人获救,304人死亡(304名死者中失踪5人,已停止搜寻)。
在韩国游轮“岁月号”出事后的救援中,尽管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迅速下令韩国海陆空三军大动员开展联合救援,但水文环境、自然光线、救援设备、失踪人数过多等因素都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同时,韩国方面应急响应迟滞的问题严重暴露,导致大量的人员死伤。
综上,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的应急响应迟滞、事前乘客信息登记不到位、事中请求救援信息迟缓、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事后救援力量来迟、保障工作落后等问题,导致人员伤亡惨重,政府公信力严重受损。
三、“第一响应人”缺失的误区
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响应迟滞中的常见误区还有“‘第一响应人’缺失”,主要表现为:
第一,“不敢救”:担心被牵连或担责。
第二,“不会救”:没有掌握科学救援的技能,错失救援时机。
第三,“不想救”:欠缺人道主义精神或存在主观因素而不想施救。
通过分析案例“佛山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见死不救’”和“上海商学院火灾中4名女生自救失误跳楼死亡”,展现“第一响应人”缺失的误区。
【以案说理】
佛山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见死不救”
2011年10月13日,两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辆车碾压的过程中,7分钟内有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直到第19名路人———一个拾荒阿姨看到小悦悦后,上前施以援手。
18名路人视而不见的过程,被事发地旁边一间劳保店的视频监控器记录下来。根据监控视频,18个路人,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看两眼然后离开(见表3-2)。
综上,佛山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的“见死不救”,反映出“第一响应人”缺失和“不敢救”的响应问题。
2017年6月,一则“女子斑马线遭车辆二次碾压”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视频中,一女子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在斑马线上,过往车辆和行人减速缓行,但无人上前移动女子;62秒后,倒地女子遭到另一辆SUV二次碾压,仍无人上前施救。6月7日深夜,河南省驻马店市公安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通告证实,事件发生于4月21日,被撞女子已身亡,此案系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该事件被部分媒体和网民称为小悦悦事件的翻版,反映出“第一响应人”缺失和“不敢救”问题仍存在。
【以案说理】
上海商学院火灾中4名女生自救失误跳楼死亡
2008年11月14日上午6时10分左右,上海中山西路2 271号的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学生在自救过程中由于对火灾发展速度快、危害大等认识太浅,缺乏逃生意识,失去了最佳逃生时机,盲目扑救,退守阳台并最终跳楼死亡。
自救失误一:火势刚起时忙于灭火,没有立即选择逃生
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宿舍楼602室冒出浓烟,随后又蹿起火苗,屋内6名女生被惊醒,离门较近的2名女生拿起脸盆冲出门外到公共水房取水,另4名女生则留在房中灭火,6名女生都没有立即选择逃生。
当取水的女生回来后,却发现寝室门打不开,室内的4名女生已无法逃出。因为火场温度高,木制的寝室门被烧得变了形,被火场的气流牢牢吸住。
自救失误二:退守阳台后慌乱紧张,没能选择最佳逃生方式
室内的4名女生退守阳台时,由于极度紧张乱了方寸,只能在本能反应下选择呼救和跳楼。
事后专家分析,当时4名学生退守后关闭阳台门(窗户应该是关闭的),火灾烧破门窗至少需要两三分钟时间,4名女生可以协作疏散到隔壁601宿舍,或利用床单等物制成绳子从6楼降至5楼逃生。
自救失误三:应急技能与心理素质较差,未能等到专业救援
据目击者回忆,当时宿舍已成一片火海,4名女生被火逼到阳台上,第一名女生试图跨过隔离墙进入旁边的宿舍未成功而坠楼;第二名女生站在阳台上,大声呼喊“救命啊”并选择跳楼;第三名女生吊在阳台外,手抓住栏杆,无力支撑时坠落;第四名女生被大火逼到阳台的墙角,衣服也烧起来了,接着也跳了下来。6点15分左右,4名女生退守至阳台,6点20分左右消防车到达现场。事后专家分析,将阳台上可燃物全部扔出,躲在窗户下端实体墙壁下面,保持下蹲姿势,适当防护头部,也许能等到消防队的救援。
综上,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中4名女生因自救失误造成的跳楼死亡事件,反映出“第一响应人”缺失和“不会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