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音:国际热点问题透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也门乱局的来龙去脉

2015年3月26日,沙特率领十国联军[1]对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发动了代号为“果断风暴”的军事行动,标志着也门乱局由国内冲突升级为地区冲突。以此事件为节点,也门乱局的发展变化或可粗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一)政权更迭与国内冲突

从2011年1月底开始,受突尼斯、埃及等国街头运动的影响,也门包括首都萨那在内的十余个城市爆发反政府游行,要求总统萨利赫下台。萨利赫虽几经周旋,并表示在2013年总统任期届满后不再寻求连任,但终究在美国、沙特等国的压力下,被迫签署向副总统哈迪移交权力的协议[2],成为继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以及利比亚的卡扎菲之后,第四个下台的中东“强人”。

资料链接

萨利赫

全名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也门前总统,1978—2011年执政长达33年之久。据其个人网站介绍,萨利赫于1946年3月21日出生于也门北部靠近首都萨那的一个普通军人家庭,早年曾加入“自由军官组织”,1962年获时任北也门总统加什米赏识,被任命为塔伊兹市军事首领。1978年,加什米遇刺身亡后,萨利赫继任北也门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其在任内推动也门统一,平息了1994年的南方叛乱;但他也恋栈权力,家族势力把控诸多国家命脉,致使腐败丛生,国家发展倒退。萨利赫善于平衡也门多派势力,是“在舌头上跳舞”的“权术大师”,人称“也门之狐”。

但是,萨利赫倒台未能开启也门的改革与稳定,反而引发了新一轮的权力利益洗牌,招致政局动荡,直至引发军事冲突。2012年2月21日,也门举行总统选举,原副总统哈迪作为唯一候选人当选新一任总统。2013年3月18日,全国对话会议启动,并于2014年1月25日通过成果文件,规定将过渡期延长一年。然而,在推翻萨利赫、组建新政权的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胡塞武装的政治要求未能获得满足。2014年8月,胡塞武装以反对政府提高燃油价格为由,借势民怨,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并于9月19日起围攻首都萨那。同月,联合国介入斡旋,但双方立场始终相去甚远,特别是胡塞武装要求通过新宪法,将也门划分为南北两个联邦,并取得北部联邦的控制权,因而与哈迪政府产生激烈冲突。2015年1月,为阻止全国对话会议通过对自身不利的新宪法,胡塞武装攻占总统府和总理官邸等地,迫使哈迪和内阁总辞职,并将其软禁。同年3月,哈迪和总理巴哈摆脱软禁,逃往亚丁,并设立临时总统府和总理府。随后胡塞武装即大举进攻亚丁,占领临时总统府和总理府,迫使哈迪流亡沙特。在利雅得,哈迪请求沙特等国进行紧急军事干预,沙特组织联军随后展开对也门的军事行动。

2011年6月,也门反政府示威群众

(二)冲突外溢与战乱持续

“果断风暴”军事行动开始后,在空中,沙特出动100架战机,与盟国空军合力对也门境内目标展开空袭,欲将整个也门领空变为“禁飞区”;在海上,与埃及、巴基斯坦海军配合封锁亚丁湾,同伊朗舰队形成对峙;在地面,陈兵15万于沙特、也门边境,可谓来势汹汹。此外,美国也对其军事行动表示理解,宣布将提供后勤及情报支持,并派航母编队至亚丁湾维持“航行自由”。同年4月21日,沙特宣布“果断风暴”行动已达成既定目标,包括摧毁胡塞武装全部重型武器,消除了其对沙特阿拉伯及其邻国的威胁。下一步将进行“恢复希望”行动,重点为反恐、推动也门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等,同时联军将继续用政治、外交、军事手段遏制胡塞武装在也门的行动[3]

沙特发动军事干预的主要目的,在于击退胡塞武装、确保哈迪政权重掌也门,以清除卧榻之侧亲伊朗势力的威胁。然而,实际的战场形势发展远非其宣称的那样乐观。联军虽占尽海空优势,又有美国支持,但也只能在夺回南部重镇亚丁以及其他部分港口城市后,与胡塞武装形成南北拉锯僵持。其间不时传来亲萨利赫的政府军与胡塞武装击毙沙特将领、占领其军事基地并缴获武器,甚至攻入沙特边境重镇城市一类的消息[4],可见战事胶着程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外强中干,战力堪忧:首先,盟主沙特的部队历来“钢多气少”,惯于安逸和优厚待遇,缺乏战场经验及作战意志。其次,其“小伙伴”与之貌合神离,加入联军多碍于沙特海合会“盟主”地位,或在经济、政治上对沙特有较强依赖等因素,军事联盟凝聚力堪忧。最后,美国对沙特的支持主要还是表达对中东传统盟友的政治态度,在其战略东移,与伊朗关系相对缓和的大背景下,不会大力介入也门乱局,政策重点仍将放在与也门政权进行合作反恐上。另一方面,胡塞武装则具备较强战斗力。早在2014年9月,其部队人数就已达到10万之众,并曾于20世纪60年代和2010年与沙特军队交过手[5],且一度攻入沙特境内,袭击多个城市——这也就是沙特地面部队不愿进入也门参战,而更多回护本国边境的原因。此外,胡塞武装还与亲萨利赫的武装结盟,这一敌友转变也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战力对比。

2015年以来,联合国为促成也门危机的早日解决,指派秘书长也门事务特使谢赫·艾哈迈德进行多次斡旋,进行和谈,达成停火协议。但尽管谈判地点从瑞士转到科威特,达成政治协议、实现和平的前景仍然黯淡,相应的,每次的停战(包括最近开始于2016年4月10日的停止敌对行为)亦常被随意破坏。与此同时,也门国内的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剧,截止到2016年4月中旬,战乱中已有6400多人被杀害,超过30500人受伤,约有28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6]。由此可见,也门离“恢复希望”还很遥远,国家局势恐陷入战乱轮回。


注释

[1] 在当日空袭中,十国联军除沙特外,还有阿联酋、科威特、约旦、卡塔尔、巴林、摩洛哥、苏丹7国派出3架到30架不等的战机参与,埃及、巴基斯坦两国宣布参加军事行动,埃及表示将在“必要时”派出本国的陆海空力量。

[2] 2011年11月,也门执政党和各反对派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及联合国斡旋下,签署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调解协议》及其实施机制,以平息政治危机。按照该协议,萨利赫辞去总统职务,将权力移交给时任副总统、出身逊尼派的哈迪,组成全国和解政府,开始为期两年的政治过渡期。同时,萨利赫为自己和家人谋得了司法豁免权,多名家庭成员仍保留要职。参见:李亚男.当前也门政局危机及其影响.国际研究参考,2015(5).

[3] 韩晓明,陈宗伦.沙特停止空袭胡塞武装,将开展“恢复希望”行动.(2015-04-23).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5-04/6261666.html.

[4] 洪漫.逆袭!外媒称也门军队攻入沙特,包围2座边境重镇.(2015-12-09).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12-09/1020688.shtml.

[5] 董漫远.也门乱局:影响及走向.国际问题研究,2015(5).

[6] 联合国安理会第7672次会议临时逐字记录.(2016-04-15).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S/PV.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