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八大水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追古溯源

地理环境

西山

神京右臂,太行山第八陉。

图经亦名小清凉。

王文恪公遨游西山诗:

百二河山势自西,芙蓉朵朵与天齐。

九重日上黄金阙,十里人行白玉堤。

陋洗辽金元殆尽,气凌韩赵魏皆低。

要当尽览全燕胜,绝顶同君一一跻。

又濠梁朱宗吉登西山绝顶诗:

层颠霄汉近,登眺不知劳。

双阙晴霞绕,诸陵王气高。

远峰悬落日,绝壑响春涛。

剩有凌虚想,天风吹鬓毛。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

北京的地势和地貌

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西北隅,永定河与潮白河中下游。西倚太行山北端余脉,东北部伸入燕山腹地,属于燕山山脉,南望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东南距渤海145公里,长城在市境北部东西蜿蜒而过。

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故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等皆由西北向东南流。北京的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地,南部和东南是平原。北京市的土地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1.4%;平原区面积633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8.6%。山地中以海拔200~1500米的低、中山居多,约占山地面积的25%。最高峰是位处门头沟区西端的东灵山,其主峰海拔2303米;其次是位处延庆区西北边界的海坨山,主峰海拔2241米。平原地区大都在100米以下,尤以海拔在50米以下的地域最广。山地与平原之间过渡急剧,界线分明。

北京的地貌按照成因分为侵蚀构造地貌的山地,剥蚀构造地貌的丘陵、台地,以及堆积构造地貌的平原三种一级地貌类型。其中,山地分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带、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山地沟谷河道三种类型;丘陵、台地相对高度低于200米;平原分为洪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洼地、决口扇及沙丘、平原河道五种类型。西部山区的中山带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的脉状分布,山顶有平缓台面,向下是陡峭山坡。北部山区的中山带山体多呈块状分散分布,山势陡峭,山顶起伏较大,尖状山峰多见。西部山区低山带在平面上呈条状,展布于中山带之间。北部山区低山带呈环状绕中山带分布。北京市的山地沟谷面积占山地面积的11%,山地沟谷河道是山区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又是交通道路必经之地,山间有许多险关要塞和交通孔道,以居庸关、古北口最为著名。西部山区的主沟谷河道多呈东北—西南向平行分布,北部山区的主沟谷河道多为东西走向,而次一级的沟谷河道均呈羽状向主沟谷河道两侧的山地发展。北京市的丘陵、台地,主要分布于房山区、昌平区、怀柔区以及延庆一带。顶部地面平缓,外侧与平原区接触有明显的转折线,常呈阶坎状。台地一般为隆起的基岩地块,上覆浅层黄土或红土,占地面积很少。北京平原区的主体是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泃河五大水系的洪积冲积扇,是主要农业区。

阳台山北部山峰

北京的小平原和西部山区

北京在华北大平原的北端,三面重山环绕,中间形成一个小平原,叫做“北京小平原”,是由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泃河等大小河流的洪积冲积扇拼连而成,并与华北大平原紧密相连。因为其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群山连绵,如屏如壁,势若海湾,所以又叫做“北京湾”。

北京的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是连绵起伏、重峦叠嶂的山地。西部属太行山之北端东麓,西北部别称军都山,北部和东北部属燕山山脉之西端南麓,多为低山、中山和丘陵。

北京西山,泛指北京城以西的山地,属太行山北端支脉。广义的北京西山包括房山区西部、丰台区西部、门头沟区、石景山区西北部、海淀区西北部及昌平区西南部的山地。狭义的北京西山是指距北京城较近的丰台区西部、门头沟区东部、石景山区西北部、海淀区西部的山地。大部分是低山丘陵,有少数是中山。地层主要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岩,亦有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的岩浆侵入体。北京西山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六七十万年前“北京人”、十万年前“新洞人”和两万年前“山顶洞人”的故乡。门头沟东胡林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东胡林人”的故乡。自晋代以来直至明清,佛门僧徒不断地在这里修寺建刹,佛教文化极其昌盛,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碧云寺、卧佛寺等都是名扬海内外的古刹。北京西山连绵起伏,重峦叠嶂,泉水喷涌,自金代金章宗辟西山八大水院始,历代皇家在西山或山麓地带辟建行宫别苑,清代建成了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现颐和园)等大型皇家园林。北京西山富于古迹,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辉煌。流出西山的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与西山诸泉汇聚而成的玉泉水曾是北京城的主要水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以“玉泉垂虹”和“西山晴雪”最负盛名,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北京的气候和物候

北京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11~12℃,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降雨季节分配不均,70%降雨量集中在7—9月,并多为暴雨。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晴朗寒冷。

北京的气候近两三千年以来,处于温凉偏干时期,温度明显低于全新世温暖期。秦汉至隋唐时稍有上升,但以后又偏于下降。辽、金时进入较冷的“小冰期”,元代略有回升,清代初期最冷。降水量分布不均,造成丰水年的洪涝灾害和枯水年的旱灾,以后又加上地表原始植被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使得水旱灾害及以永定河为主的河流改道频繁,成为北京地区古代都邑发展的重大阻碍。历代对以㶟水(即永定河)为主的河流屡加治理,但收效甚微。

动植物的生态能够灵敏地反映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规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北京四季的物候是:春季野草发青、冬小麦返青,日平均气温上升到3~6℃;牡丹花开、柳絮飞扬、榆钱散落,暮春日均温已升到20℃左右。从野草发青到柳絮飞扬,大致为3月至5月,两月有余。之后洋槐花盛开、小麦抽穗,是北京夏季,日均温上升至20~23℃;而蟋蟀始鸣、芦苇扬花、春玉米和谷子成熟,则是夏季告尽的物候,日均温由高峰26℃回降至21℃,早晚已有凉意。夏季大致为5月上旬至9月初,历时三个多月。棉花吐絮,板栗成熟,是北京秋季开始的生态标志,日均温回降至18℃。待初霜已现,洋槐、桑树之叶变黄,大雁南飞、蟋蟀止鸣时,秋季已告终了。从9月初至10月下旬,秋季仅50天上下。之后日均温继续下降至6℃,夜间已有薄冰出现,冬季到来。从10月下旬至翌年3月初,长冬达四个半月。

海淀区的地理环境和山峰

海淀区位于京城西北,地处上风上水,兼有山地、平原,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大部分是低山丘陵,有少数是中山。聂各庄、北安河一带,山势巍峨陡峭,海拔较高。最高峰阳台山主峰海拔1278米,南部诸山海拔为200~600米。西山东部为向东微倾斜的平原,属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以百望山为界,山南称山前,山北称山后。山前平原为永定河洪积冲积扇,山后平原为南沙河、南口洪积冲积扇,平原海拔35~50米。

海淀区历史上湖、泉众多,河流交错,是金中都、元大都重要地表水源地。至明清两代,玉泉水系成为北京城唯一的地表水源地。丰沛的水源为京都供水、漕运、灌溉之用,对经济、园林、环境起了巨大作用。

海淀区西部山区按山体走向和山脊海拔高程差异以北安河乡寨口沟北东向断层为界,可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从聂各庄乡北部区界到北安河乡寨口沟称大西山,山体总的走向近于南北向,区境内长约9公里,宽2~3公里。海拔高程以北安河乡西部阳台山为中心,向南向北递减,主体山脊海拔一般为600~1200米。从聂各庄乡北到北安河乡以西海拔为300~600米,山体巍峨,基岩裸露,土层较薄,植被稀少。在平缓的山顶和山坡土层较厚,植被生长茂盛。

其二,北安河乡寨口沟以东山区部分,山体主山脊海拔高程为200~600米,称小西山。植被生长茂盛,山势平缓。山体主山脊从北安河乡寨口沟到白家疃村南,走向为南东;再向东到百望山,山脊走向转为近于东西向。从寨口沟到百望山,长度约13公里,宽2~3公里。山体北坡较缓,山沟较平直;山体南坡较陡。在白家疃村南,主山脊有一分支延向香山、八大处一带,其走向近于南北向,长7~8公里。

海淀区西部山峦起伏,有大小山峰60多座,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18座。整个山势呈南北走向,仅黄道岭处向东稍有延伸至百望山,呈东西走向。

聂各庄、北安河乡西侧一带,山势巍峨,山坡陡峭。温泉、冷泉、韩家川以南及香山、青龙山一带,山势低缓,属低山丘陵,一般海拔200~600米。平原山丘有玉泉山、万寿山、田村山等。

妙峰山 位于门头沟区东北部与昌平区交界处,主峰海拔1291米。顶部较平缓,东侧陡峭,山脊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峰挺秀,松柏苍翠,风景优美,多有古刹名寺,尤以金代栖隐寺称名。金章宗辟建西山八大水院,有仰山院在山之东南麓。清末至民国间,山上的碧霞元君庙(俗称娘娘顶)香火极盛。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开山,至二十八结束,届时环畿三百里间,四方辐辏,奔走络绎,方轨叠迹,日夜不止。沿途茶棚酒肆,张灯结彩,以待行人稍息,故妙峰山庙会名扬幽燕大地。该山盛产玫瑰花,特别是东南坡的涧沟以“玫瑰谷”著称。

香山 在海淀区西侧,海拔571米。山顶有二巨石状如香炉,因名香炉峰,简称香山。其峰顶陡峭,登者望而却步,故俗名“鬼见愁”。辽代已见香山之名,有辽末自立为帝的耶律淳永安陵。金代将香山寺和安集寺合而为大永安寺,香山寺为金章宗的行宫,八大水院之潭水院,曾有章宗的会景楼、祭星台。清康熙、乾隆年间对永安寺进行大规模扩建,成为著名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的静宜园。附近有健锐营八旗分驻,民国间辟为香山公园,官僚军阀大修宅园别业,并设香山慈幼院。1948年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北平,暂住香山双清别墅。山上植被良好,秋天霜叶红于花,成为京都著名景观,游人颇众。碧云寺在其北。

玉泉山 在颐和园西,山呈南北向,长约1300米,东西最宽处450米。主峰海拔100米,相对高度50米。山多涌泉,泉水晶莹如玉,故名玉泉山。最大的一组泉眼在西南麓,名玉泉,有“天下第一泉”之称。旧日泉水从石穴中喷涌,水柱高达尺许,“玉泉垂虹”或“玉泉趵突”是燕京八景之一。玉泉之水潴为西湖(今昆明湖前身),成为金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主要水源,元代开专渠引玉泉水入大都城皇宫,名为金水河。金章宗在此山建有行宫,清代辟建为皇家园林静明园,为“三山五园”之一。山上旧多寺庙,三座宝塔成为颐和园重要借景。

阳台山 亦作旸台山,俗称大阳山、阳山,历史上又称云峰山、妙高峰。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与门头沟区交界处,最高峰海拔1278米。山势高耸,顶部平广如台,故名。植被良好,环境优美,历史上多寺庙,以辽建大觉寺最著名,为金章宗清水院。东坡有鹫峰,是京郊名峰。北有凤凰岭、观石山。清至民国间,妙峰山娘娘庙香火盛时,赴山进香之道多经该山,有中道、中北道、北道三路。

凤凰岭 在海淀区聂各庄台头村西,海拔239米。凤凰岭多奇峰怪石以及神泉流水,花树茂盛,水景秀丽,有“小黄山”之称。有龙泉寺、白塔水库、水帘洞、观景台、金龙潭、上方寺、玲珑塔、甘洌泉等景点多处。黄普院位于凤凰岭南线进香老北道上,是金章宗的八大水院之一“圣水院”。还有桃园杏海、银碎玉、深秋红叶、白玉倒悬等著名景物和人文景观等。凤凰岭山岭北部于昌平西南流村镇与阳坊镇交界处有尖山咀,古称观石山,海拔684米。山地千仞奇峰,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故有观石山之名。阳坊镇旧称贯市,即因观石山得名。金章宗曾游此山,镌“驻跸”字,故又名驻跸山。驻跸山有“神山拱佑”“神岭千峰”题刻,故又称神山、神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