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的金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怪招迭出的以色列间谍

《信号与噪音》中讲到:真正的信号是有用的信息,而没用的信息则是干扰决策的噪音。“我们总觉得信息量越大,能够得到的真理就越多。其实不是,信息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快于真理增长的速度。”在信息中,噪音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所以不要以为数据越多,就能离真理更近,有时候信息越多,噪音越多,反而会干扰决策。所以有时知识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世界是一个复杂体系,而复杂体系从理论上讲是不可预测的。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已经做过实验,最简单的复杂体系就是沙堆。沙子堆到最后,只要再往上放一粒,整个沙堆就会像雪崩一样倒塌。这是一定的,不然沙堆岂不是可以堆到月亮上去了。但人们没有办法预测,何时再往上放一粒沙子沙堆会倒塌。即使用计算机也预测不了。因为每粒沙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原来有100粒沙子,再放第101粒沙子后,原来100粒沙子之间的关系都会自动改变,所以计算量会呈几何基数倍增长,到最后越来越复杂,永远不可能把每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预测出来。

那就听天由命吗?也不是!我们还能够更接近事实真相,这时候我们要训练的是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之中,寻找表面上没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色列有位传奇式的间谍头目——法卡石,他曾被安排执行寻找真主党游击队坦克的隐藏地的任务。在执行任务时,他尽出怪招,不使用已经很发达的窃听或是卫星技术,而是派人到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看晚上演什么戏,到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调查保姆是否抢手。大家都很疑惑,他这到底演的是哪出戏?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叙利亚是个很穷的国家,所以有大量劳动力流动到黎巴嫩打工。如果黎巴嫩的保姆市场火热,则说明其经济繁荣,会有更多叙利亚劳工到黎巴嫩打工。叙利亚的外汇收入有了保证,大马士革就会歌舞升平。这时候可以放心,叙利亚没有兴趣攻打以色列。可一旦黎巴嫩经济下滑,叙利亚经济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导致叙利亚民怨四起。其时叙利亚政府很容易将人民的悲惨生活归咎于万恶的以色列人,因此出兵以色列,此时国家就有风险了。

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实际上是有联系的,一定要去寻找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试验心理学家奈斯比特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东方背景的学生和西方背景的学生的认知差异。他把两方背景不同的学生招到实验室里看图,图上画有一只待在森林里的老虎。他用仪器专门记录下学生看图时眼睛的轨迹后发现,西方的学生很有规律,先扫一下这张图,发现图的主题是森林中的老虎之后,就盯着老虎看。但如果把同样的图给东方学生看,东方学生的眼神很散乱,先看老虎,再看树林,再看画框,再看老虎的尾巴。对西方人来说,这很没逻辑,并且无法理解。教授解释这是东方人的本能,他们一定会在掌握全部背景信息后,才敢下判断。比如你只是想向当官的朋友简单打个招呼:“最近过得好不好?”对方却肯定会先想,这句话什么意思呀?可能要过半小时,在他努力找到所有可能的背景信息后,才会回应你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这种本能也影响到东方和西方思维在各个方面的不同。

克劳塞维斯的《战争论》中说打仗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别人的薄弱环节。观察是左翼还是右翼薄弱,然后用炮兵猛轰薄弱环节,打开一个缺口,敌人一溃逃就去追。而东方人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快要打仗了,会老琢磨别的事儿:派个美女过去行不行?离间计行不行?把对方爸爸抓过来威胁,熬一锅汤给他喝行不行?找几个儿童,编一首童谣去散布谣言行不行?快打仗了,还琢磨这些干什么?最后发现还真管用。西方人只认巴顿这样的常胜将军,而中国人的最高境界叫无名将军,你不知道他打过仗,他从没打过仗,每次派个美女就搞定了。中国人不太适合做逻辑推理,但在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物间找到普遍联系这件事上却很有优势。

在分析未来的时候,要多关注慢变量。快变量能够让人们寻找到它的变量,但要用它推测未来长期的变化不太管用。慢变量数量很少、变化小、不高频、没有直接联系,却往往有关键作用。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海上有波浪?如果信奉快变量,肯定会很快回答因为今天刮风了,无风不起浪。但海上有波浪,最主要的原因是月亮。月亮离我们很远,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而且它挂在那里几十亿年没有变过。但月亮才是产生海上潮汐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有时候关键不在于数据的多少,而在于能不能够找到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