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航标:15位美国华裔教授解读当代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为刘航新书所作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尽管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穿越物理空间将人们紧密相连,但学生和学者依然有必要在学术交流的时候“亲密接触”。我们需要面对面地一起工作,需要跟人打交道,而这些事情对于Skype和Zoom这样的即时通讯软件来说,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苏珊·金 UNC(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传媒与新闻学院院长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传媒与新闻学院就长期致力于推动美中两国学生和学者之间的“亲密接触”。如今,我们的国际访问学者项目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每年都有几十个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学者通过这个项目来到教堂山市。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来到美国,在这所大学城里生活,并且能拥有众多机会开展研究和合作。这种经历能让他们更加明白访问学者是怎么回事,访问学者都做什么。与此同时,他们的到来还能让我们学院的文化更加多元化。

那么,中国学生到底应不应该来美国留学?离开他们熟悉的文化氛围和心理的舒适区来到美国,会给他们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改观吗?会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改变吗?在这本书里,刘航教授(作者注:此为苏珊院长对作者的尊称,作者并无此实职)提出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他在传媒与新闻学院访学期间,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探访提炼出的。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行动力强,涉猎广泛。他发现,离开熟悉的环境、挑战固有的观念和先入为主的想法,对于一名学者来说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自建校以来,北卡罗来纳大学一直将教育和培养本州公民作为首要任务,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定位了,她需要与外界发生联系。因为,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凸显,北卡罗来纳州也同样需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例如,我们州的农民需要向中国出口大豆、小麦和猪肉;中国的联想集团会把美国总部设在我们州……

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就以一名年轻记者的身份造访了那里。当时走在北京和上海的大街上,印象最深的就是几乎每个人都穿着毛泽东时代的绿军装。那时候我就能感觉到,中国古老而博大的精神文化里,蕴藏着巨大且意义深远的变革力量。所以,在那次访问之后的若干年里,作为学院的院长,我专门开设了美中学术交流项目,每年都会派传媒与新闻学院的学生到中国交流,加深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了解。我非常兴奋地看到中美两国年轻人相互了解共同进步的渴望,我们再也不是彼此隔绝的两个国家了。

作为一所国际化大学,不仅要有本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一定要有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在这里研究、交流、合作、挑战自我和创新。因此,在这个全天候被数字技术充斥的时代,加深中美之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绝不能只停留在头脑里,付诸行动非常必要。推动美中两国学生之间的跨国访学交流,是21世纪美中两国取得相互理解和共同进步的基石。


苏珊·金

2018年4月

(译文:叶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