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笑而不语,透露无声的志向

第二件事情更加明显。《魏略》说诸葛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因为诸葛亮看书看得快,节省下来很多时间。徐庶他们还在埋头苦读、“务于精熟”的时候,诸葛亮闲着没事做了,常常双手抱着膝盖,坐在那儿“长啸”。

什么叫“长啸”?不是龙吟虎啸的那种“长啸”。《毛诗》郑玄注说是“蹙口而出声”,将嘴唇撮起一个小小的出风口,让气流通过出风口形成声音,简单来讲,就是吹口哨。当然,魏晋时期的“长啸”,比今天的吹口哨技术含量高多了,可以声闻数里、清越悠扬,非常好听。

古隆中的抱膝处,晚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重建。《抱膝处碑记》记其事云:“武侯祠东南百余步,有阜隆起,纵横十余丈,自后山逶迤而下,至此气为之聚”,乃构亭其上。诸葛亮隐居时常抱膝长啸,以抒志气。

徐庶他们在读书,你诸葛亮在一边闲着没事吹口哨,是不是存心捣乱?不是。“长啸”,在古代是用来抒发胸中之气的。你胸中有气,无论是志气、怒气、愤懑之气、浩然之气,都可以通过“长啸”的方式,抒发出来。像岳飞《满江红》“仰天长啸”,就是因为家国之恨、靖康之耻,通过“长啸”来抒发怒气。

明末张风绘诸葛亮像,画中的诸葛亮羽扇纶巾,正是“抱膝”之姿。

诸葛亮“抱膝长啸”,抒发的是志气。他“长啸”了一会儿,跟那三个哥们说:“你们三个人如果做官,可以做到刺史、太守。”刺史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太守相当于市长。大伙儿挺满意,就问他:“那你呢?你能做多大的官?”诸葛亮“笑而不言”,光笑笑,没说话。那诸葛亮是什么意思呢?一般的解释,诸葛亮后来做官不是做到蜀汉的丞相嘛,丞相比刺史太守大多了,所以诸葛亮“笑而不言”,心里想的是我比你们都大,我要做丞相!

这种解释,并不恰当。第一,蜀汉的丞相,未必比曹魏的刺史权力大。因为蜀汉是小国,曹魏是大国。小国的丞相,未必比大国的刺史大。就好像咱们今天,中国的一个省长,管辖的人口、土地,往往比一个小国的总统还要多。第二,诸葛亮不能预知未来,他不可能料想到刘备将来会“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如果没人请他出山,诸葛亮很可能隐居一辈子,还怎么做官呢?所以这个解释并不恰当,没有说中诸葛亮的心中所想。

那么,诸葛亮心中所想,究竟是什么呢?

中国文化比较含蓄,心中所想不一定会直白地说出来,而往往会有所寄托。诸葛亮的寄托,是两个古人。《三国志》说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什么自比管仲、乐毅呢?一般的解释,管仲擅长治国理政,乐毅擅长行军打仗,诸葛亮是在说自己文武兼备。这个解释也没有挠到痒处。要说治国理政,比管仲牛的人多了去了,比如周公、萧何。比乐毅会打仗的人也比比皆是,比如姜太公、韩信。那管仲、乐毅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管仲、乐毅都生活在天子式微、礼崩乐坏、诸侯割据的时代。管仲是齐国的政治家,他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尊王攘夷,也就是重新树立天子的权威,重新建立天下的秩序。乐毅是一名燕国将领。当年齐王率领大军讨伐燕国,差点儿把燕国给灭了。齐国军队在燕国地盘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后来乐毅率领燕军复仇,打到齐国只剩两个城市。所以管仲的特点是匡扶正义,乐毅的特点是反抗强暴。

联系到诸葛亮,他所处的时代也是天子式微、礼崩乐坏、诸侯割据。诸葛亮也想匡扶正义,他要尊的王是大汉天子;诸葛亮也想反抗强暴,他要抗的暴是曹操。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深意在此。

徐庶他们问诸葛亮:你能做多大的官?诸葛亮“笑而不言”,意思也在这里。因为诸葛亮的志向不在做官,所以笑而不言。就像有人问我,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我也笑而不言。志向不在于此,不足与外人道也,没办法解释,只好笑笑。

诸葛亮志在匡扶正义、反抗强暴,因此他对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诸葛亮的人生境界,和满足于做刺史太守的徐庶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有两句话,描述他隐居隆中的心态,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生活在乱世,只想苟且保住自己的性命,从没想过要让诸侯知道我的大名。这两句话,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这是一句假话,是诸葛亮自谦的话。诸葛亮想要保全的,绝对不是性命,而是志向。在当时来讲,诸葛亮无论投靠曹操、孙权还是刘表,都不可能实现他匡扶正义、反抗强暴的志向,所以干脆隐居以全志。

“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一句真话。但是,这不是诸葛亮自谦的话,而是自负的话。诸葛亮如果真的不求闻达,他为什么要出山帮助刘备呢?又为什么要以管仲、乐毅自比呢?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因为在他看来,当时割据一方的诸侯,都是乱臣贼子,没有资格得到他的辅佐。诸葛亮想要闻达于天子,闻达于后世。所以,诸葛亮一直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可以让他像管仲一样匡扶正义,像乐毅一样反抗强暴。如果等不来这个人,诸葛亮宁可终老于山野之中,也绝不会卖身求荣。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卧龙吟》,我觉得对诸葛亮此时的心态描写得非常到位:“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相比之下,有的人解读诸葛亮隐居隆中,是在找一个投机的机会,因为曹操此时帐下人才济济,诸葛亮过去不一定能得到重视,不一定能做大官,干脆暂时处于观望态势,等着投资刘备这样的潜力股。还有的人说,这是诸葛亮一种自我推销的策略,以隐居世外之态沽名钓誉,假装一副名士的样子勾引你上门请我,以此自抬身价。这些猜想,只能说,太不了解诸葛亮,也太不了解中国文化了。

那么,诸葛亮苦苦等候的这个人,会是谁呢?他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