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第一个致命问题
东汉末年最大的危机,是如何挽救土崩瓦解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个危机,在诸葛亮之前,已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有识之士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其中,成就最大的一个人,是曹操;问题最大的一个人,也是曹操。曹操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那我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曹操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评价一个人出了什么问题,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来作评价。站在曹操的角度,他可能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很完美。要真说有什么问题,曹操可能觉得我还不够心狠手辣,要是当年再狠一点,直接弄死刘备,那就没有后来三分天下那么麻烦了。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讲究的是“道”,而曹操恰恰相反,他站在了“道”的对立面,他想用“诈”和“力”统一天下。诈,就是权谋,阴谋诡计;力,就是暴力,军事实力。在战场上,兵不厌诈,靠拳头说话,运用诈和力也无可非议,但是曹操过于迷信诈和力,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先说诈。
曹操喜欢用诈术,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不光对敌人用诈术,对自己人也用诈术。举个例子,《三国志》注引《曹瞒传》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粮食不够吃了。曹操把粮草官找来,问:这怎么办呀?粮草官说:我换小斗给战士们发粮食,您看怎么样?本来我们是用大斗发的,只能发十个人的粮食,现在大斗换小斗,够发二十个人了,可以解一时的燃眉之急。曹操说:“善。”你太有才了,就照你说的办。
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其中的猫腻了,军队里面炸了锅了。曹操一看,形势不妙,又把粮草官找来:你惹的祸,你看这怎么办?粮草官说:我哪有办法呀?再说当初还不是您批准的?您要不批,借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这么干呀。曹操说: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化解这场危机,就是要借你一样东西。粮草官说:你要借啥?曹操说:借你的脑袋。就让手下人把粮草官推出去斩了,把头砍下来示众,还在旁边亲笔写了一行字:粮草官偷换小斗,中饱私囊,特此斩首示众。大伙儿一看,曹操果然明察秋毫、执法严明,也就不闹腾了,一场危机就此化解。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残忍和狡诈。
《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为了得到天下,你哪怕去做一件违背道义的事情,哪怕去杀死一个无辜的人,这都是仁人君子所不屑的。在现代人看来,这种观点好像太迂腐了。为了早点统一天下,结束天下人的苦难,杀死一个无辜的人又算什么呢?但是,中国传统政治之道讲究的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领袖人物的一言一行,就好像挂在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天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你的品德正了,大家也都各安其位;你的位置歪了,那整个时代都是歪风邪气。
我们前面讲过,东汉末年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搞不好,世道人心就要败坏,文明就要崩溃。你曹操在这个节骨眼上玩阴谋诡计,那人心就彻底坏了。人心一坏,文明土崩,政权瓦解。曹操玩诈术,本身可能是一个小问题,没什么危害,但是把时间轴拉长,危害就非常显著。这在西方,叫“蝴蝶效应”;在中国,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大家不要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后来历史的发展就是证明。
曹操名义上辅佐汉朝,实际上“挟天子而令诸侯”,玩的是骗人的把戏,树了一个坏榜样。
曹操的儿子曹丕有样学样,以所谓“禅让”的名义篡夺大汉江山,继续骗人。
曹丕身后,司马懿祖孙三代篡夺曹魏的江山社稷,欺负曹家孤儿寡母,完全是学曹操当年的榜样。
后来司马氏的子孙被人篡夺皇位的时候,下场更凄惨,简直是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追根溯源,曹操作为始作俑者,难辞其咎。曹操用诈术,一开始好像把大家都骗过去了,但是孔子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你骗得了谁呢?骗得了老天爷吗?骗得了历史吗?用诈术虽然能够一时得逞,回过头来还是会报应在后世子孙的身上,这就是以诈取天下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