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老子语)。自中国被动地与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发生交往以后,“解读世界”与“解读中国”始终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界为之思虑不止的绵亘主题,并且在“落后挨打”的背景下,又构成了“自强于世”与“改造中国”的认知基础。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近代以来的这一“双重解读”是在一种非常态的历史进程中启始的。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中,因连续挫折和失败而导致的心态失衡、情绪焦虑乃至血脉贲张,极大程度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认识方式及其结果。笼统而言,这一进程在五四时期趋于顶极,并形成了一种延续至今的认知模式。其后,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无论是文争还是武斗,菩萨在换,但庙宇不变。在某种意义上,当初的改革开放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上路的,至少对于中国知识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
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着石头过河”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于一个经历三十年巨变的国家,又当如何相看?如果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先辈们曾经遭遇的挑战,那么,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以及“能否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否提供了一个与以往迥然不同的观察历史和现实的参照点?它是否足以使我们对五四以来形成的基本认知模式提出挑战,并要求我们重新“解读中国”?事实上,近年来国内知识界围绕着“中国模式”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而展开的讨论,已经以一种极其直白的方式,迫使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这一问题,并尝试选择自己的回答。我们尚无法预期这一争论将如何终场,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选择哪一种回答方式,也不管未来将呈现何种面貌,处于当下的我们确实需要重新“解读中国”,包括它的历史与传统、结构与过程、制度与人民,以及内部现实与外部环境。
作为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和清华大学凯风研究院政治发展研究所联袂主持的学术合作项目,本丛书将秉持一种开放的立场,侧重发表有关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海内外著述。当然,这一“政治优先”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学科性的封闭。一如《解读中国》的标题所示,丛书的收录范围将不局限于政治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解读中国而言,政治是重要的,但显然不是唯一的。故而,大凡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研究作品,只要合乎学术规范,能增进人们对中国社会的理解,本丛书将畅怀收纳。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一个基本经验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某种程度上,本丛书的操作也采纳这一方法。看准了方向先做起来,再根据实践的结果做出修正和调适。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恳望学界朋友关注这套丛书,并时常给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
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凯风研究院政治发展研究所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