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资料辑录(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宋书》卷九六,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69—2374页。


阿柴虏吐谷浑,辽东鲜卑也。父弈洛韩,有二子,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若洛廆别为慕容氏。浑庶长,廆正嫡。父在时,分七百户与浑,浑与廆二部俱牧马,马斗相伤,廆怒,遣信谓浑曰:“先公处分,与兄异部,牧马何不相远,而致斗争相伤?”浑曰:“马是畜生,食草饮水,春气发动,所以致斗。斗在于马,而怒及人邪。乖别甚易,今当去汝万里。”于是拥马西行,日移一顿,顿八十里。经数顿,廆悔悟,深自咎责,遣旧父老及长史乙那楼追浑令还。浑曰:“我乃祖以来,树德辽右,又卜筮之言,先公有二子,福胙并流子孙。我是卑庶,理无并大,今以马致别,殆天所启。诸君试拥马令东,马若还东,我当相随去。”楼喜拜曰:“处可寒。”虏言“处可寒”,宋言尔官家也。即使所从二千骑共遮马令回,不盈三百步,歘然悲鸣突走,声若颓山。如是者十余辈,一向一远。楼力屈,又跪曰:“可寒,此非复人事。”浑谓其部落曰:“我兄弟子孙,并应昌盛,廆当传子及曾孙玄孙,其间可百余年,我乃玄孙间始当显耳。”于是遂西附阴山。遭晋乱,遂得上陇。后廆追思浑,作《阿干之歌》。鲜卑呼兄为“阿干”。廆子孙窃号,以此歌为辇后大曲。


【注释】

①《晋书·吐谷浑传》谓“七百户”为“一千七百家”。

②《北史·吐谷浑传》“可寒”作“可汗”,译音无定字。《北史·蠕蠕传》记有名“处可汗”者,释为“魏言唯也”。按,蠕蠕亦源于鲜卑,其语言当与吐谷浑相似。此文之“处”意为“尔”,唯、尔均唯诺之意。


浑既上陇,出罕幵、西零。西零,今之西平郡,罕幵,今枹罕县。自枹罕以东千余里,暨甘松,西至河南,南界昴城、龙涸。自洮水西南,极白兰,数千里中,逐水草,庐帐居,以肉酪为粮。西北诸杂种谓之为阿柴虏。

浑年七十二死,有子六十人,长吐延嗣。吐延身长七尺八寸,勇力过人,性刻暴,为昴城羌酋姜聪所刺,剑犹在体,呼子叶延,语其大将绝拔渥曰:“吾气绝,棺敛讫,便远去保白兰。白兰地既崄远,又土俗懦弱,易为控御。叶延小,意乃欲授与余人,恐仓卒终不能相制。今以叶延付汝,汝竭股肱之力以辅之,孺子得立,吾无恨矣。”抽剑而死。嗣位十三年,年三十五。有子十二人。

叶延少而勇果,年十岁,缚草为人,号曰姜聪,每旦辄射之,射中则喜,不中则号叫泣涕。其母曰:“雠贼诸将已屠脍之,汝年小,何烦朝朝自苦如此。”叶延呜咽不自胜,答母曰:“诚知无益,然叶延罔极之心,不胜其痛耳。”性至孝,母病,三日不能食,叶延亦不食。颇视书传,自谓曾祖弈洛韩始封昌黎公,曰:“吾为公孙之子。案礼,公孙之子,得氏王父字。”命姓为吐谷浑氏。嗣立二十三年,年三十三。有子四人。


【注释】

① 《魏书·官氏志》:“吐谷浑氏,依旧吐谷浑氏。”林宝《元和姓纂》十姥、十一暮并云:“吐谷浑归化,因氏焉。”此乃吐谷浑投魏后,仍姓吐谷浑氏。

② 《宋书》卷九六校勘记[五]云:“‘年三十三’各本并作‘年四十三’,据《晋书》改。按上云年十岁,父死,云嗣立二十三年,则当作年三十三。”


长子碎奚立。碎奚性纯谨,三弟专权,碎奚不能制,诸大将共诛之。碎奚忧哀不复摄事,遂立子视连为世子,委之事,号曰“莫贺郎”。“莫贺”,宋言父也。碎奚遂以忧死。在位二十五年,年四十二。有子六人。子视连以父忧卒,不游娱,不酣宴。在位十五年,年四十二。有子二人,长曰视罴,次乌纥提。视罴嗣立十一年,年四十二。子树洛干等并小,弟乌纥提立。纥提立八年,年三十五。视罴子树洛干立,自称车骑将军,义熙初也。

树洛干死,弟阿犲自称骠骑将军。谯纵乱蜀,阿犲遣其从子西强公吐谷浑敕来泥拓土至龙涸、平康。少帝景平中,阿犲遣使上表献方物。诏曰:“吐谷浑阿犲介在遐表,慕义可嘉,宜有宠任。今酬其来款,可督塞表诸军事、安西将军、沙州刺史,浇河公。”未及拜受,太祖元嘉三年(426),又诏加除命。未至而阿犲死,弟慕璝立。六年(429),表曰:“大宋应运,四海宅心,臣亡兄阿犲慕义天朝,款情素著。去年七月五日,谒者董湛至,宣传明诏,显授荣爵,而臣私门不幸,亡兄见背。臣以懦弱,负荷后任,然天恩所报,本在臣门,若更反复,惧停信命。辄拜受宠任,奉遵上旨,伏愿详处,更授章策。”七年(430), 诏曰:“吐谷浑慕璝兄弟慕义,至诚可嘉,宜授策爵,以甄忠款。可督塞表诸军事、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陇西公。”


【注释】

① 《隋书·地理志上》汶山郡有“平康”,注云:“后周置,有羊肠山。”又《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二“当州”条云:“显庆中因古平康城置,在平康水西,隶翼州,寻废。”“西南至州六十里。”则平康当在今四川黑水西南六十里。

② 《宋书》卷九六校勘记[七]云:“据《魏书·吐谷浑传》,慕璝为阿犲兄子,非其弟。《宋书》载慕璝表云:‘臣亡兄阿犲慕义天朝’,则沈书称慕璝为阿豺之弟,或有所据。” 按,《魏书·吐谷浑传》云:阿豺死,“兄子慕璝立”,则慕璝似为树洛干子。而《北史·吐谷浑传》仅云“慕璝立”。而从《魏书》所记,树洛干为视罴子,阿犲为树洛干弟,而慕璝为视罴弟乌纥堤子,且乌纥堤妻树洛干母而生慕璝、慕利延。如此树洛干、慕璝为同母异父兄弟,《宋书》所记为确,《魏书》云“兄子”误。


先是晋末,金城东允街县胡人乞伏乾归拥部众据洮河、罕幵,自号陇西公。乾归死,子炽磐立,遣使诣晋朝归顺,以为使持节、都督河西诸军事、平西将军,公如故。高祖即位,进号安西大将军。炽磐死,子茂蔓立。慕璝前后屡遣军击,茂蔓率部落东奔陇右,慕璝据有其地。是岁,赫连定于长安为索虏拓跋焘所攻,拥秦户口十余万西次罕幵,欲向凉州,慕璝距击,大破之,生擒定。焘遣使求,慕璝以定与之。九年(432),慕璝遣司马赵叙奉贡献,并言二万人捷。太祖加其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进爵陇西王。弟慕延为平东将军,慕璝兄树洛干子拾寅为平北将军,阿豺子炜代镇军将军。诏慕璝:南国将士昔没在佛佛者,并悉致。慕璝遣送朱昕之等五十五户,一百五十四人。


【注释】

① 按,《晋书·乞伏乾归载记》、《太平御览》卷一二七引《十六国春秋·西秦录》等,均未记乾归自称“陇西公”事,而只称“河南王”、“西秦王”,《宋书》误。

② 《宋书》卷二《武帝纪中》记:义熙十二年(416)十月 “枹罕虏乞伏炽磐遣使诣公(刘裕)求效力讨羌,拜平西将军、河南公”。所谓“公如故”,当指“河南公”,而非“陇西公”。

③ 《宋书》卷三《武帝纪下》系此事于永初元年(420)七月,云:“平西将军乞佛炽磐进号安西大将军。”

④ 茂蔓,《晋书》、《魏书》等作“慕(暮)末”。

⑤ 慕璝遣军击炽磐情况,见《资治通鉴》卷一二一“宋元嘉六年”条。

⑥ 当指宋元嘉八年(431)。

⑦ 《宋书》卷五《文帝纪》元嘉九年六月乙末,“以征西将军、沙州刺史吐谷浑慕容璝为征西大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陇西王”。内“慕容璝”即慕璝。

⑧ 据《宋书·文帝纪》,此封应在封慕璝前,即元嘉九年六月壬午,且“拾寅”作“拾虔”。《册府元龟》卷九七四亦作“拾虔”。“炜代”,《册府元龟》作“辉伐”,《魏书》作“纬代”。

⑨ 佛佛,即指夏国赫连勃勃。佛佛、勃勃,古时唇音无清浊之分,译音无定字。又中华书局标点本,此段标点有误,现改之。


慕璝死,弟慕延立,遣使奉表。十五年(438),除慕延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陇西王。十六年(439),改封河南王。其年,以拾虔弟拾寅为平西将军,慕延庶长子繁暱为抚军将军,慕延嫡子瑍为左将军、河南王世子。十九年(442), 追赠阿豺本号安西、秦、沙三州诸军事,沙州刺史、领护羌校尉、陇西王。索虏拓跋焘遣军击慕延,大破之,慕延率部落西奔白兰,攻破于阗国。虑虏复至,二十七年(450),遣使上表云:“若不自固者,欲率部曲入龙涸、越嶲门。”并求牵车,献乌丸帽、女国金酒器、胡王金钏等物。太祖赐以牵车,若虏至不自立,听入越嶲。虏竟不至也。


【注释】

① 《北史》“慕延”作“慕利延”。

② 《宋书·文帝纪》、《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系此事于元嘉十五年二月,云:“以平东将军吐谷浑慕容延(《南史》作‘慕延’)为镇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南史》后又有“封陇西王”一句。

③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一“嶲州”条曰:“……至汉武帝始诛且兰邛君,并杀笮侯,而冉駹等皆震恐,乃以邛都之地为越嶲郡,属益州。”至宋时,益州仍设越嶲太守,其治当在今四川西昌一带。


慕延死,拾寅自立。二十九年(452),以拾寅为使持节,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拾寅东破索虏,加开府仪同三司。世祖大明五年(461), 拾寅遣使献善舞马,四角羊。皇太子、王公以下上《舞马歌》者二十七首。太宗泰始三年(467),进号征西大将军。五年(469),拾寅奉表献方物,以弟拾皮为平西将军、金城公。前废帝又进号车骑大将军。


【注释】

① 《宋书》卷六《孝武帝纪》系此事于元嘉三十年(453)六月,且云:“进号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内云拾寅“东破索虏(北魏)”事,不见他书记载。

② 《宋书》卷八五《谢庄传》有庄作之“舞马赋”。

③ 按,《宋书》卷八《明帝纪》云:泰始五年三月,“河南王遣使献方物”。次年五月,“丁亥,以冠军将军吐谷浑拾虔为平西将军”。此“拾虔”似文内之“拾皮”,皮、虔形近而讹。但上文云,拾虔为拾寅兄,非弟。存疑。

④ 《宋书》卷九《后废帝纪》记此事于元徽三年(457)九月。


其国西有黄沙,南北一百二十里,东西七十里,不生草木,沙州因此为号。屈真川有盐池,甘谷岭北有雀鼠同穴,或在山岭,或在平地,雀色白,鼠色黄,地生黄紫花草,便有雀鼠穴。白兰土出黄金、铜、铁。其国虽随水草,大抵治慕贺川


【注释】

① 《南齐书·河南传》记吐谷浑大戍有四,其一作“吐屈真川”,应即“屈真川”。丁谦《宋书夷貊传地理考证》云:“屈真川,即明史安定卫传阿真川,今青海南柴集河。”又马长寿《氐与羌》第152页说:“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石门北出,渡洮河,即为洮州故城,城西十里为古札川,北部有吐谷浑故垒。当地人称此川为‘郭尔赞’,与屈真川音近,疑屈真川便在此。”松田寿男《吐谷浑遣使考》以为屈真川,即今青海南柴集河。

② 《宋书》卷九六校勘记[一○]云:“‘慕贺川’,各本并作‘慕贺州’,《南齐书》作‘慕驾川’。《魏书·吐谷浑传》原卷亡,《北史·吐谷浑传》作‘伏罗川’。《通典·边防典》亦作‘伏罗川’。‘伏罗川’即‘莫贺川’之异译。‘州’则为‘川’字之讹,今改正。”按,《晋书》“慕贺川”作“莫何川”,伏罗川、莫何川、慕贺川三名皆指一地,译音不同之故。


史臣曰:吐谷浑逐草依泉,擅强塞表,毛衣肉食,取资佃畜,而锦组缯纨,见珍殊俗,徒以商译往来,故礼同北面。自昔哲王,虽存柔远,要荒回隔,礼文弗被,大不过子,义著《春秋》。晋、宋垂典,不修古则,遂爵班上等,秩拟台光。辫发称贺,非尚簪冕,言语不通,宁敷衮职。虽复苞篚岁臻,事惟贾道,金罽毡毦,非用斯急,送迓烦扰,获不如亡。若令肃慎年朝,越裳岁飨,固不容以异见书,取高前策。圣人谓之荒服,此言盖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