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
《北史》卷一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06—507页。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河南洛阳人也。其先世为吐谷浑渠帅,居青海,号青海王。①凉州平,后之高祖莫瓌拥部落入附,拜定州刺史,封西平公。②自莫瓌后,三世尚公主③,女乃多为王妃,甚见贵重。父瑗,仪同三司、兖州刺史。④母淮阳长公主,孝文之第四女也。后美容仪,少言笑,年数岁,父母异之,指示诸亲曰:“生女何妨也。若此者,实胜男。”年十六,文帝纳为妃。及帝即位,以大统元年(535)册为皇后。后性好节俭,蔬食故衣,珠玉罗绮绝于服玩。又仁恕不为嫉妒之心,帝益重之。生男女十二人,多早夭,唯太子及武都王戊存焉。
【注释】
① 按,乙弗氏,应即《北史·吐谷浑传》附乙弗勿敌国人,居今青海,说见前注。此称河南洛阳人,盖投魏后之改称。《周书》卷二《文帝纪下》云:周明帝二年(558)三月“庚申,诏曰:三十六国,九十九姓,自魏代南徙皆称河南之氏……”即指此。又乙弗氏原为鲜卑部落,后迁至青海,为吐谷浑所并,为其渠帅。号“青海王”一事,不见诸书记载。
② 莫瓌即乙弗瓌、乙瓌,说见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61—164页。《魏书》有其传。
③ 按,《魏书》卷四四《乙瓌传》记,瓌子乾归尚恭宗女安乐公主,除驸马都尉、侍中;乾归子海,海子瑗,尚淮阳公主,即乙弗后之母也。
④ 《魏书·乙瓌传》记:瑗“兖州刺史”作“西兖州刺史”。
时新都关中,务欲东讨,蠕蠕寇边,未遑北伐,故帝结婚以抚之。于是更纳悼后①,命后逊居别宫,出家为尼。悼后犹怀猜忌,复徙后居秦州,依子秦州刺史武都王。帝虽限大计,恩好不忘,后密令养发,有追还之意。然事秘禁,外无知者。
【注释】
① 按,时柔然(蠕蠕)复兴,东西魏竞为婚好,故文帝纳柔然可汗阿那瓌长女,即悼后。
六年(540)春,蠕蠕举国度河,前驱已过夏,颇有言虏为悼后之故兴此役。帝曰:“岂有百万之众为一女子举也?虽然,致此物论,朕亦何颜以见将帅邪!”乃遣中常侍曹宠赍手敕令后自尽。后奉敕,挥泪谓宠曰:“愿至尊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因命武都王前,与之决。遗语皇太子,辞皆凄怆,因恸哭久之。侍御咸垂涕失声,莫能仰视。召僧设供,令侍婢数十人出家,手为落发。事毕,乃入室,引被自覆而崩,年三十一。凿麦积崖为龛而葬,神柩将入,有二丛云先入龛中,顷之一灭一出,后号寂陵。①及文帝山陵毕,手书云,万岁后欲令后配飨。公卿乃议追谥曰文皇后,祔于太庙。废帝时,合葬于永陵。
【注释】
① 按,1957年洪毅然先生在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发现了乙弗后所葬之“寂陵”,其文稿(刻印稿)现藏甘肃省图书馆。
附《魏书》卷四四《乙瓌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991—992页)
乙瓌,代人也。其先世统部落。世祖时,瓌父匹知慕国威化,遣瓌入贡,世祖因留之。①瓌便弓马,善射,手格猛兽,膂力过人。数从征伐,甚见信待。尚上谷公主,世祖之女也。除镇南将军、驸马都尉,赐爵西平公。从驾南征,除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每战,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后除侍中、征东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进爵为王。又为西道都将。②和平中薨,时年二十九。赠太尉公,谥曰恭。
【注释】
① 按,此记与《文皇后乙弗氏传》稍异:《乙弗氏传》云世祖平凉州后(即魏太延五年, 439年后),莫瓌(乙瓌)拥部落内附,此云瓌父匹知慕国威化,遣瓌入贡,世祖留之。
② 《魏书》卷四四校勘记[二]云:“诸本无‘王又为’三字,《北史》卷二五《乙瓌传》有。李慈铭云:‘《元和姓纂》五质乙弗氏下云:乙瓌,定州刺史、西平王。则此当为“进爵为西平王、征西道都将”,两“西”字相涉而误脱耳。’按‘西道都将’不得云‘进爵’,今据《北史》补。”
子乾归,袭爵。年十二,为侍御中散。及长,身长八尺,有气干,颇习书疏,尤好兵法。复尚恭宗女安乐公主,除驸马都尉、侍中。显祖初,除征西将军、秦州刺史,有惠政。高祖初即位,为征西道都将,又为中道都将。延兴五年卒,时年三十一。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谥曰康。
子海,字怀仁。少历侍御中散、散骑侍郎,卒时年四十一。赠散骑常侍、卫将军、济州刺史,谥曰孝。
子瑗,字雅珍。①尚淮阳公主,高祖之女也,除驸马都尉,汝南王友,固辞不拜。历济南太守。时为逆贼刘桃攻郡,瑗踰城获免。后都督李叔仁讨桃平之,瑗乃还郡。后除司农少卿,银青、金紫、左、右光禄大夫,中军将军,西兖州刺史。天平元年(534),举兵应樊子鹄,与行台左丞宋显战,败死,时年四十六。②(下略)
【注释】
① 按,瑗即乙瓌曾孙,乙弗皇后父。
② 从十六国以来,入居内地的乙弗部人很多,见于史籍的有乙弗皇后兄乙弗绘(《北史》卷八《乙弗绘传》)、乙弗部帅代题(《魏书》卷二《太祖纪》)、乙浑(《魏书》卷四○《陆俟附丽传》)、乙弗泊(《北史》卷七三《刘方附冯昱传》)、乙弗凤(《北史》卷五七《周宗室传》)、乙弗贵(《北史》卷十七《景穆十二王上》)、乙弗寔(《隋书》卷一《高祖纪》)、乙弗弘礼(《旧唐书》卷一九一《乙弗弘礼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