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1.“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方法论
本书主要借用科尔曼的“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为方法论指导,科尔曼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解释个人行为。在个别情况下,社会现象可能是个人行为的总和,但多数情况下并非如此。因此社会科学应当以解释社会系统行为为重点。这种社会系统规模小至两人组成,大至整个社会,甚至可以指世界系统。科尔曼的这一立场与大多数社会科学家的看法一致,即认为:社会虽然由个人组成,但社会并不等于个人的堆积;社会行动虽然只是由个人在其中充当行动者,但社会行动并不等于或至少并不总是等于个人行动的总和。他认为解释社会系统行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对不同系统的同一行为或一个系统在不同时期内的不同行为进行分析,这种解释方法就是我们熟悉的比较法。
第二种模式是用系统组成部分的行为解释系统行为,这种分析模式的重点虽然是社会系统行为,但对系统行为的解释却要降到低于系统水平的层面上进行。科尔曼把这种分析模式称之为“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
这种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任何以个人行动理论为基础解释系统行为的社会学理论,都由三个部分组成:(1)宏观到微观的转变。(2)个人水平的行动。个人行动的原则相对稳定,它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以不同的方式,促成了各种系统行为,即纷繁的社会现象。
(3)微观到宏观的转变。这种新的分析框架图示如下:
个人有目的的行动
下面我们以韦伯所研究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命题为例来看这种方法的运用。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命题是属于宏观水平上的系统行为的解释,但在推理过程中却降到了个人水平。这个命题一分为三:首先是新教教义改变了其信徒的价值观念,这是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其次是具有这类价值观念的个人对日常的经济行为采取了某种态度,这是个人水平的行动;最后是个人对经济行为的这种态度,在社会内部有助于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这是微观到宏观的转变。
2.实地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的具体研究方式是采用社会人类学中常用的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指研究者在调查对象所在处直接收集相关资料而进行的研究,又称现场研究或田野工作。本项研究的主题——养老模式,是需要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在地去进行实地调查的课题。因为养老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观察研究对象的外在行为,也需要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情绪和心理状态以及整个村落的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状况。只有采取长期实地调查的方法才有利于达到这些目的。但是,如何选择研究地点呢?研究地点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研究者能否顺利进入现场、能否充分搜集到使用的资料。作为农村养老问题,涉及较多的个人隐私,家庭问题也具有较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除非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具有相当熟悉而且信任的关系,否则无法收集到必要的资料,甚至无法进入现场。
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我决定把自己的家乡——山东省新泰市平陵村作为研究地点。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其原因在于:一、平陵村是笔者的家乡,笔者曾经在此生活20多年,村中的绝大多数人笔者都相当熟悉,也和他们有着相互信任的乡邻关系,进入现场和搜集资料比较容易;二、该村三面环山,是典型的山区农村,无论是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是人口规模,与周围的村庄相比,比较接近,对这个村庄进行研究能够使我们对农村的老年人赡养问题有更准确地把握;三、该村原来的交通状况比较闭塞,但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改善,增强了和周围工矿区的联系,经济生活、文化观念受到了工矿区的辐射和影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便于我们掌握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对农村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老年生赡养状况等问题的影响。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具体说来,笔者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1)深度访谈法:走进相关农民家庭,聆听老年人及其子女们各自的心声,听取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状态的描述,以及他们对于目前状况的主观评价,这是笔者最重要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2)观察法:在访谈法的基础上,笔者也深入参与村落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人们的日常言行,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分析他们的情感、欲望和内在世界,这不仅可以弥补访谈法下,被研究对象“言行不一”的不足,也有利于对通过访谈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和整合。当然,访谈法和观察法往往是结合在一起运用,很难对二者进行绝对的分离。
(3)文献资料法: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主要获得了关于平陵村的历史起源,发展以及我国历史上家庭养老的方式等方面的资料,对整个村庄的概貌和我国历史上的养老方式等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