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研究世界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节 略说习题

学生们几乎每学期都有闭卷考试。很多同学对如何回答这些试卷中的问答题感到困惑。有些是心理上的困难,如他们过分紧张,或者觉得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个好的答案来简直是不可能的。结果,他们草草作答,没有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闭卷考和时间限制都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但是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试题回答技巧,他们会觉得时间和闭卷都不是最大的障碍,试题回答好坏的关键在于对试题是否真正了解,以及怎样组织好回答题目的思路。我们以欧洲宗教改革课程上布雷迪老师讲解过的一个试题为例:为什么欧洲会爆发宗教改革运动?

(1)仔细审题。如果要回答一个试题,首先要知道题目的要求。也许你会觉得“我当然是仔细阅题的呀”。不要这样确信,在不及格的试卷中至少有一半是因为没有仔细审阅试题所造成的。审题不够仔细是试题回答得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当时,布雷迪老师是这样分析这个题目的:这个试题要求学生揭示宗教改革的宗教方面的原因和背景,认识到宗教改革就其宗教的背景而言,产生于基督教会各个阶层所面临的结构性的全面危机:如教皇制度、高级僧侣、神甫阶层、宗教团体和大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危机。

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或许会想到:“啊,关于教会和宗教改革我知道些什么”?在短暂的思考后,学生就回忆起他所知道的关于中世纪教会的一切,不管它们是从尽责的历史教师的课上学来的,还是从报刊杂志或从《巨人传》、《十日谈》那样的小说中读来的。每一段的开首或结尾处他都注上“教会是腐败的”这一句,所以教师就得到了有关僧侣腐败、生活堕落、教士售卖赎罪卷等答案。“这个学生是否看过任何的历史书”?教师问道,“他有没有听过欧洲宗教改革这门课”?否则为什么他对诸如“西方教会大分裂”、“教皇和各国君主间的契约”、“新的宗教信仰”、“基督教人文主义的影响”、“僧侣和主教制度的混乱”、“人民中识字和阅读《圣经》人数增多”、“激进传教士的布道”等反映教会结构的内容不作回答?事后学生或许会对教师说,所有这些他都知道,只是由于时间不够,他才没能“全面”回答好试题。然而,时间在这里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在于思路的组织和回答到点子上的愿望。学生在没有一个清楚的答题目标时是绝对没法良好地组织思路的。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试题或对试题有畏惧心理,学生肯定不能建立清晰的答题思路。

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试题?学生在拿到试题后必须不急于动笔,先强迫自己思考试题。然后,再一遍地思考试题。考虑教师出题的目的何在?为什么出这个题而不出别的试题?一般来说,教师出的试题一定有一种内在的深意,一定是具有某种专业成分在里面的,不会只停留在肤浅的、业余的水平上。学生思考:我这样回答题目是否达到了试题所要求的深度?我是业余地还是专业性地认真回答试题?如果学生考虑到这些问题,他们一般都能正确领悟试题的内涵,不会不作思考就忙于答题。

(2)组织答题思路。组织思路最好的办法是编写一份答题提纲。这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首先,明了一篇好的答题,如同一节好的讲课,总是建立在几个非常明确的要点上的,其余的是支持这些要点的材料。在组织思路时,首先要求分清什么是你的要点,什么是支持这些要点的材料和信息。如在回答上述试题时,不必把记忆中有关中世纪教会的全部内容复述出来,只要选择那些能够支持你的要点,帮助你解释题目,支持你的观点的材料。上述的试题你可以拟写以下一个提纲:


思路:教会的结构性危机:要分析教会各个阶层的危机状况和有关因素:

要点1教皇体制上的危机;(支持要点的材料:教会大分裂;教会征税;教皇和各国君主的冲突和契约。)

要点2僧侣的危机;(支持要点的材料:宗教秩序的松弛;主教的缺少或在一个地区有几个主教;下层僧侣道德纪律的松散。)

要点3异端运动;(支持要点的材料:胡司运动;威克利夫运动。)

[教会外部]

要点4世俗人们的新的宗教要求;(支持要点的材料:人们阅读《圣经》;激进传教士的影响;基督教人文主义如伊拉斯姆等人的影响等。)

最后5体制的危机说明教皇无力改革教会,教皇与各国构成矛盾;僧侣危机使教会和人民对立;异端运动为宗教改革提供理论和经验,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前声;世俗宗教兴起预示人民用宗教形式反对僧侣的可能性。


这样一个提纲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有深度的回答,与此相比,说“教会很腐败”就显得十分肤浅可笑(尤其是宗教改革前夕的教会并不见得比以往的教会更为腐败)。如果你花费的时间越多,答题者就越能够找出要点和更丰富的材料。例如,马丁·路德对这些危机的感受;路德和异端教派间的关系等。即使应试者不再增添什么,只要把上述提纲中的要点回答清楚了,也是一份合格的答卷。提纲的写作帮助学生理清要点,预见答题的全面性。提纲使学生避免写了一张纸而只回答了一个要点的片面答题的错误,还帮助学生回忆起他学过的有关题目的一切内容。

(3)引用证据。一个好的答题包括良好的组织和证据引用。立好了一份好的提纲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但是,事实也是需要的。在思路组织好了后,在具体回答时要靠证据来说明问题。一个好的回答总是包括事实和解释的成分。如果你说“宗教改革不是由教会的原因引起的,而是由于马丁·路德个人的作用”。你这样解释宗教改革的原因固然十分奇特,但需要有充分的事实才会有说服力。现在检查你的提纲,你认识到不仅要写一系列关于中世纪教会和宗教改革的陈述和观点,还要用证据去证明这些陈述。用心去思考什么是和你提纲有关的事实、事件以及可以用来支持你观点的材料。

(4)如果我不同意怎么办?有时学生充分领会了教师的题目要求,但他不同意问题的观点。学生当然可以争论,但这种争论,也必须有观点,有材料证明,有良好的文章组织结构。没有人可以说他的研究是最后的定论,也没有两个历史学家能在一切观点上意见一致。

(5)有时,会出现并无对错的答题,只有好坏的答题。这是什么意思?这只是在某些时候,即使是用错了一些证据,也要比一篇内容组织上相当混乱的答题要好一些。如果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有些小的错误(如年代、姓名)不会使你失分太多。但是,如果年代、姓名和事件叙述都没错,然而却讲得支离破碎,那就完全不是历史。因此,如果要答好题,请注意:在回答试题时,一要认真阅读试题;二要不马上动笔而要进行思考、再思考;三要组织好答题的思路(提纲);最后,要使用可靠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